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五十七章 到安南去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五十七章 到安南去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徐天启离开之后,朱由检送来了南下锦衣卫新递上来的密信,是张国纪那边的消息。

张国纪到了廉州府之后,就直接找到了廉州知府,如今他是为朝廷采购粮食,自然是不必再隐瞒身份了,直接表面身份,令廉州知府协同购置粮米。

廉州府毗邻广西布政使司与安南,此两地都是产粮之地,尤其是安南,稻米一年三熟,产粮颇丰,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朱天启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派张国纪到越南来采购粮米的,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由红河及其支流太平江冲击而成的平原。

尽管红河三角洲的面积不大,但是这里气候适宜,雨热同期,非常适合稻米生长,水稻可以实现一年三熟,而且同样面积的田地,这里的水稻比起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的地方甚至产量还要高出近三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越南会被称为“亚洲粮仓”的原因。

可即便如此,廉州知府在得知张国纪要采购上百万两银子的粮米之后,还是犯了难了,因为即便是按照现在明朝国内的粮价,每石大米2两银子,他就得帮张国纪找到五十万石以上的大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仅凭他一个小小的知府,怕是没有那么大能量,帮张国纪找到供粮商。

两广地区历来也算是产粮大省了,而广西之所以粮食产粮高于广东,是因为广东这边种植了很多诸如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因而广西的粮食产量就显得很突出了,甚至广东还时常需要从广西购粮才能保证粮食供应。

这也就是说,广西的粮食除了自给自足以外,还需要供应广东的百姓,余粮也是不多的,别说很难帮张国纪筹集到这几十万石的粮米,就是能筹集到,张国纪把这么多粮米带走了,广东这边岂不是要闹饥荒了?

因此,廉州知府最终也只好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知了张国纪。

张国纪自然也不是不讲情理的,他知道自己此次前来采购粮食,是要运往陕西赈济灾民的,陕西的百姓和两广百姓同为大明子民,他总不能为了完成自己差事,为了救陕西的百姓,就要夺走两广百姓的口粮,让两广的百姓挨饿吧?

所以张国纪只能放弃在两广地区采购粮米打算,下定决心,要去一趟安南了。

其实按照张国纪之前的打算,若不是逼不得已,他是不想去安南采购粮米的,因为现在安南境内正在内战,局势很乱,他倒也不是光考虑自身的安危,毕竟他还带着朝廷的一百多万两白银呢,可不敢轻易冒险。

可是如今看来,自己若不跑一趟安南,恐怕是难以把手中的银子换成粮食了,因而他只能一方面给朱天启上疏奏明情况,一方面让廉州知府帮忙安排前往安南的事宜。

廉州此地毕竟是沿海城市,做海上生意的商人还是很多的,可是这些海商其实大多数都是半商半匪的,他们即做正经买卖,也偶尔化身海盗,在海上大肆劫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这些海商自身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使然。

自“隆庆开关”以来,明朝官方宣布解除海禁,然而此次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打开明朝对外贸易的大门,而只是在福建海澄的月港开设了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特区,私人船只想要出海,就得来此办理繁琐的手续,除此之外还有颇多限制。

加之官吏们贪腐严重,海商们对朝廷的约束便越来越抗拒了,毕竟对海商们而言,他们与其受朝廷的管制与剥削,还不如索性投靠海盗,受海盗团伙的庇护。

沿海一带很多大海盗团的保护费都是明码标价的,甚至比朝廷要的“手续费”还要便宜,而对于海盗团的船只,朝廷是不敢干涉的。

久而久之,朝廷对海商的约束力便越来越差了,大部分海船都是没有合法手续的,既然本身就不合法,他们偶尔做些打家劫舍的非法之事,自然也就毫无心理压力了!

廉州知府知道张国纪此次为朝廷购置粮米之事事关重大,所以也不得不慎重对待,他特意找来自己的表弟张十里,让张十里亲自驾船送张国纪前往安南。

沿海城市的府县官员,很多都跟海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而且此地百姓很多都是靠海吃饭,即便官员们不想跟海商合作,也难免家中有个做海上生意的亲戚。

廉州知府和他这个表弟张十里就是这样,本来是出了五服的远亲,以前是从来都没来往过的,直到后来张十里的买卖做大了,过来廉州拜访,两人这才互相认识,但是廉州知府为了避嫌,是从没主动联系过张十里的。

可是这一次廉州知府也不得不把张十里给找过来了,他是不放心让张国纪坐别的海商的船的,张十里好歹是自己的表弟,有这层亲戚关系在,总比外人更值得信赖。

张十里的买卖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手下有一艘八百料(1料约等于0.33吨排水量)的大船,还有五六艘一二百料的小船,专门跑福广沿海到东南亚的贸易,最远跑到马尼拉,但是他的船不行,跑马尼拉风险太大,所以一年最多就跑一两次这条线。

张十里是乐于巴结他这个做知府的表哥的,这年头儿做买卖的,谁不想找个当官的罩着自己?所以廉州知府一找他,他马上就上门来了,再一听说张国纪是京师过来的大官,他就更是巴结了,对于送张国纪去安南的事情,自然是欣然答应。

张国纪知道张十里这种做海上买卖的人是靠不住的,为了防止张十里办事不尽心,他又特意赏了张十里些银子,作为佣金,张十里自然是千恩万谢,特意把自己那艘八百料的大船给调了过来。

张国纪也没有多在廉州府耽误,张十里的船一到,他就直接登船启程了。

如今既然已经坐上了张十里的船,张国纪也就没有对张十里隐瞒自己此去安南的目的,毕竟张十里经常在附近的海域做生意,对安南的情况以及粮食的行情肯定是有所了解的,张国纪也希望到了安南之后,张十里能够给自己做个向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