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活得,有尊严

建安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河北已定,乌桓已平,朝廷在大肆封赏功臣之后,便是讨论对幽州等地的治理问题。

幽州近年来连续遭到乌桓入侵,导致幽州地界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幽州的百姓仅仅想要活下去都已经成了奢望,那就更别提什么纳税之类的事情了。

于是,立志要成为“仁天子”的刘协,今日在朝堂上亲口宣布:

“减免幽州百姓五年赋税。

加快对于冀、幽、并、青四州的农业和商业拓展计划。

有序放开河北四州的商业,给予一定的商税的减免,争取能在幽州五年减免赋税的时限到来之前,让河北四州也能够实现商业纳税,从而完全减免农人的税务。”

这不是刘协在吹牛,而是兖州、豫州、徐州三州之地用实际行动给了他刘协底气。

也正是看到了商业繁荣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刘协和朝廷百官这才知道,百姓即便不用上缴地里也能撑起诺达的一个帝国。因为国家有钱了,完全可以用钱去收购储存粮食,甚至从其它国家去购买。

虽然在完成这一系列政策和改革的过程中,刘协最多也就是当了个吉祥物...但他毕竟是天子,而且与曹氏集团相处融洽,曹操有时候也就愿意让刘协站出来装上一装。

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为了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拼个你死我活呢?这便是刘协从衣带诏事件中悟出的道理。

朝堂上的官员们,自然知道刘协说的这些其实都是曹操的主意。

但这些措施都是利国利民,与民生息的好政策,而且现在曹操治下繁荣昌盛,连带着大家的俸禄都连着升了好几次,自然也没有哪个憨憨跳出来反对。

朝会一直差不多进行到中午才完结,大臣们早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

这皇帝还不管饭,一下朝便独自溜走,回后宫陪女儿玩儿去了。于是大臣们三三两两相约一起,商量着中午去哪家酒楼、馆子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最近这小公主不知听哪位宫女太监说了吕玲绮、赵雪、周雁三将率军斩乌桓的故事...

如今刘协每次见到她,她手里都会胡乱的挥舞着木枪,嚷嚷着长大了也要学她们做将军,上阵杀敌,着实让刘协头疼无比。

.....

曹操的大军要准备南下收拾刘表和孙权,吕布只盯着草原对南边战事不感兴趣,于是曹吕两家开始商议,准备交接边关的防务。

吕布的根基无疑都在青州,特别是那些早年跟随陈宫迁去青州的世家大族们,他们早已在青州扎根,发展出了自己的基业。

不过在陈宫走了一趟许昌之后,吕布治下的政策也开始慢慢向曹操靠拢;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土地不能擅自买卖,这也导致陈宫与那些世家的关系不再密不可分。

后来,曹吕之间实现商业互通之后,世家豪绅们慢慢发现,做生意可要比在苦哈哈和土地身上来钱,快上太多了!

于是在陈宫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各家的产业结构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大家也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商业之上。

经商的人多了,商业之间的竞争便起来了。加上朝廷对商会的权利进行了一定的约束,避免形成垄断,于是商贸在百花齐放之下,变得越来越繁荣。

吕布势力现在与曹操势力越来越紧密,两家因为有陆彦这个润滑剂的存在,拥有着无上限的合作可能。

幽州边关有了吕布来帮忙镇守,曹操则可以抽出更多的人手来尽快大汉各地的诸侯。

而且曹操现在可以说是有钱,有粮,只等后方彻底稳定了,人口再一上来,那么试问天下还有谁是曹老板的对手?

手中有钱了,曹操又开始大力将资金投入到各地的教育系统之中去。

他心中还牢牢记着陆彦的话,要想避免世家垄断,那就必须要给各个阶层的百姓上升的通道和空间。

建安七年伊始,

官学便再次迎来了一波爆发,于曹操治下遍地开花;尤其是河北几个州,办学更是除了民生之外的头等大事。

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世某国在被打成一片废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迅速崛起,除了背后有爸爸扶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自己培养了大批量的人才。

官学,不论世家、寒门还是平民百姓的孩子,都将一视同仁的入学学习。课外学的东西朝廷不管也管不了,但在课堂之内,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东西。

学习之后,便会有选拔。

作为应试教育熏陶出来的五讲四美三好学生,陆彦自然要把这种放在全世界都算是最公平的制度之一,给引入这个时代。

科举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了,但陆彦还得把那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给扼杀在摇篮中。

这句话一出,让后世多少人遭到了荼毒。虽然大家都说职业不分贵贱,可现实却总是非常的现实...

太学院的工科,将作监超好待遇的示范作用,以及各地开办官坊来培养不喜欢读书的人去学技术,这些都是陆彦给其它职业找的出路。

“百无一用是书生”,至少陆彦不希望在这个时代看到这句话的出现。

......

建安六年,秋。

自打进入汝南地界以后,徐庶便感觉自己好像踏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纵横交错的沟渠遍布田间;河渠之上,又有许多造型各异的水车,将河里的水引入沟渠之中。

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大力发展农业,自然被所有人看作国之道。

徐庶现在便看到了,所以他现在的内心很是澎湃,“汝南的主政者深谙富国强民之道,定是一位经世之才...吾当亲自前往拜访!”

打定主意后,徐庶独自一人负手站在田埂间,一边听着百姓们唱着不着调的歌,一边看着他们开开心心的大丰收,嘴里喃喃道:“这里没有饥饿,没有欺压,百姓们活的很......”

“很...”

徐庶连着说了两遍“很”,想说很开心?很幸福?但却总觉得差了一点意思。

就在这时,恰巧一群人从徐庶身边经过。

一位面相看起来略显阴霾,年纪在三十上下的男子,听到了徐庶的自言自语后,忍不住替他说道:“很有尊严?”

“尊严?!”徐庶闻言顿时怔住了,但他还是很快便回过神来,抚掌大笑道:“没错!就是尊严!!!”

那人的话让徐庶有了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徐庶连忙转身向着男子拱手行礼道:“在下徐庶徐元直,多谢兄台为某解惑!”

“元直你是刚从南边来的吧?”那人轻笑了一声,问道。

“是,徐某今日才刚刚进入汝南地界。”

“那就赶紧去官府把身份登记注册了,以后你久可以安安心心的在中原学习、游历了。”

男子微笑着说完后,突然告罪行礼道:“哦抱歉,忘了自我介绍了,在下满宠,字伯宁。”

“见过伯宁兄!”徐庶躬身回礼,但等他起身之时,满宠一行人已经走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