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徒 > 五十四章 彭城高会日置酒(—)

唐徒 五十四章 彭城高会日置酒(—)

作者:此而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2:21 来源:笔趣阁

陈权第三次踏上了去往彭城之路。虽然不像第一次那般昏迷着入了城,也不似第二次要做乔装混入城中,这一次看似堂堂正正的升迁之旅并不会让他觉得安心多少,甚至于他一夜都未睡好,翻来覆去的仔细思考着定策,定要在保全自己的同时达成所愿。

这很难,徐州七都白图都覆亡,门枪都远遁,银刀都将残,如是只想着求活,陈权此次领了三千人马赴彭城,仔细谋划一番或许还可应付了这剩下的这四个半都。可自从起了心思想要占了徐州乃至整个武宁,那指望这三千新兵成事怕是不大现实的。

还有仇师约这个新任的监军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是未可知,起码目前来看,陈权只能祈祷这仇监军少捣乱即可。

彭城是为州治,徐州的世家豪族多也于此着重经营,这世家里的种种门道也让陈权这个冒牌的颍川陈氏有些不知所措。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韦康被他拉了过来同行。起因则是一个赌注,代价是卖身。

——

“五色土不交??哈哈,度之啊,你这就是在胡言了。你可知哪怕是过往武宁不稳之时五色土亦是未曾有绝,以王智兴和张愔的跋扈都未敢断贡的,你又何出妄言?更何况百姓之苦只一五色土吗”?

“大唐立国之初行均田之制。而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是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加之不纳盐税,茶税,轻徭薄赋之下大唐百姓何等之富足。可随着均田日渐坏颓,开元时便有不济之势,天宝十四年大唐户数八百九十万,不课者三百六十余万,几占天下户口之半”。

“安史乱后更是不堪。百姓无地,无产,税赋亦是日重矣。便以平日所食之盐来说,这盐是民生之必需。在大唐立国之初除了河东的十八盐池,六十四盐井为户部度支所理,其余自有煮盐买卖并不课税,天宝年时斗盐不过十钱,可自安史乱起,国力衰败,便收缴天下山海井灶之盐官卖,设监院监管盐务,始有“榷盐”。起始官卖斗盐一百一十钱,虽是十倍于往,可俭省些也能食得。不过等这安史贼乱平了,可藩镇又是四起,连年征战朝中赋税自是不足,代宗起便再改盐法,于盐区立“亭户”专有制盐之事,再由商人转卖,从中纳取税钱,此后天下赋税盐利已是过半,可这经了商户转手,盐价日涨,德宗时便至斗盐三百七十钱了。再有藩镇之事,地方盐务多为之所劫,朝廷取税只能频加税钱,百姓食不得盐便只能以私盐为生,而朝廷为行保税不得不以严刑峻法约治。可怎能有用呢?百姓终是要食用的“。

”再有这茶,德宗年始收茶税,起初是分三等,税率十中取一,穆宗时便增为二取一,此后茶税有增无减,地方州府亦是层层盘剥,私贩日多,朝廷只好又是严法禁之,凡私贩三次三百斤者皆处死“。

”还有这酒,铁,关市,特别是关市,德宗时重税之,寻常货物千钱税二十,竹木茶漆等则十取一,可现今这关税飞涨不说,更是早已不止货物了,便是寻常旅人亦有所缴。若是遇到税吏暴虐,那这一个关税便能破了一家的。此外还有这日重的“青苗钱”,“率贷钱”,“除陌钱”,“户钱”等等,所以你可还觉得这徐州,乃至天下百姓只苦于这一五色土吗“?

韦康的话一股脑的灌了过来,陈权到大唐三年,沩山之时他从杜牧的书信的捎带的书籍上了解着这个时代,可终究就像后世不知是谁写的诗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他所知的只是些模糊的具象。等出山之后又是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更是无暇于这世间的细节。此时韦康的话让陈权有些迷茫,他的野心真的是该有的吗?真的只是分上几亩地,断了五色土便能让这眼前矮着身子的百姓活得好一些?

“可,不是已经行了两税制了吗?这两税之法据言还算公平,怎还会如此呢“?陈权纠结的问道。

”两税却有公平之处,可也是不得不为之罢了。起初两税额度按代宗大历十四年为准分摊天下州县,乡有宽敝,田有丰瘠,这税额却是不变的,富田产多,自是该纳多些,可因是富田税重,加之天灾**流民日多,又怎能足额缴纳?虽是后改了三年一审重新定户,可度之该知这人事之间可做手脚几何的“。

”加之两税制废授田改永业田,此后这土地兼并再也遏制不住了。正如德宗时宰相陆敬舆①所言:“今富者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家为其私属,终岁服劳,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而私家收租亩一石。官取一、私取十,穑者安得足食”。且两税之收是为三分,一为上贡,二为留使,三为留州。这本是为壮属州以虚藩镇之举,可由此又出了税外加征之事。唉,两税现今也是弊端大显,可确是无可奈何了“。韦康长叹一声说道。

”令平,河北三镇如何?也是这般吗“?想到自己的野心,陈权忙问道。

”呵呵,三镇?他们不服王命,更是怕朝廷征讨,为养兵之事这闲来的税赋更是不计其数,税外加征便是这些个跋扈的藩镇所为。如是遇上个爱民宽宥的节度使,那倒还好,起码一些杂项皆可免了,如若不然,啧啧,我是不知百姓的日子是怎生熬的“。韦康面带讥笑之色说道。

”唉,令平,你这番话险些让我的一些念头都淡了。可复又想来,便如此前李相曾言,这天下事总该要去做的,如是眼见这天下如此竟是不为所动,此乃吾辈之耻。我现今反倒是愈发定了心思。令平,此番彭城你可愿随我同往?我倒想试试这世事可有变改之机“。沉默了好一会,陈权拉住了韦康的衣袖,盯着韦康说道。

”哦~~~,什么变改??度之该知一虚名长史可用不得韦氏子弟的“。韦康有些想笑,这陈权莫不是看书看的傻了?真的以为现今一个前途莫名的长史能让自己效命?心里不免起了轻视之意。

”不瞒令平,我欲夺武宁,效法三藩,我要试试能不能在武宁寻个出路来“。韦康脸上的不耐和轻视之意陈权只做不见,亦是未作隐瞒,第二次把心思说了出来,不过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抚在腰间,一旦韦康拒绝,陈权打算便做个小人,在这田间了结了这个朋友。

”哈哈,度之啊,你这几千人怎能夺得了武宁?怕是自保都是不易的“。韦康扯过了袖子,弯起了腰大笑着,可低头之时却不由的看了一眼陈权的手,心里一颤。

”赌上一番罢了,令平难道就不想看看我这妄人如何做下大事的吗?“陈权的手又是高上了一分。

”好,度之豪爽,我亦不推脱,赌便赌了,不过我却有些条件。一来我之家小不可同往。二来我只做旁观,莫要以为我拜入度之门下任你驱使。三来,如若度之果能成事,须与韦氏结亲。我知你与李相家之事,自不为难与你,我这个韦氏旁支亦不敢与赵郡李氏嫡脉相争。可也必要有个身份的,如是度之可允了“?韦康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着,强作镇定的说着话,却有些喘不上气来,眼睛有些不自然的瞟着,生怕下一刻自己便会人头落地。他可知道这陈权实在算不上善人的。

”恩,可,令平既然应了,可莫要戏耍与我才好呢“。陈权略一思索,便应了下来,这在大唐还要按照后世婚姻法行事怕是脑袋坏掉了,特别是因仇氏之事他刚刚明悟了多子多孙的妙处。只是心里却多了一分愧疚,终究是要做上个负心之人了,哪怕他现今还只是单相思,可也心生了惭念。

”呼,度之可否告之如何行事“?韦康见陈权放下了手,长吁一声复又问道。

”呵呵,我打算挑动田牟于彭城生乱,先助其平定徐州,再逐其人,取而代之“。

——

”大使,彭城将到了,可要先行通传令官绅其出城迎接?徐州军马桀骜,我恐其会作威不候“。这一路上田牟都未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让黄讷不敢打扰,这算着路程快到了才凑过来问道。此行人马不少,可骑兵不到五百,余下的步卒行的不快,特别是银枪都的军马太过稚嫩了,反倒是拖了行程。

”不必了,他们如是有心前迎自然会来,如若不愿,何必强求呢?况且此番我等势孤,唉,那陈度之倒是带的人马不少,可你瞧,怎生能用的?我这一路上都在忧心此事,怕是早前的算计要改动一二了的“。田牟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落在队伍身后的陈权等人,摇头叹息道。

”大使,却是该是妥切一些呢,您欲尽诛各都乱军,先不提力所不及,属下是恐乱事难平啊“。黄讷忧心忡忡的说着,之前田牟便定下了此行要诛杀徐州人马的决定,虽是做了些谋划,可这事实在凶险,一个不慎非但身死,这江淮怕是要糜烂了的。

”是啊,先前谋划确是不妥了,此前巡视银枪都那八百人虽不算悍卒,可亦不会如此不堪的,看来那陈度之当日是把精锐皆摆了出来的,啧啧,现今这就是些农夫罢了。算了,此行便只谋各都将校罢了,也算是少造些杀孽“。田牟苦笑着说道,心下却有些不甘,他这个孤臣得罪的人越多越是遭人嫉恨也便愈发安全。况且只杀几个领军之人怕是镇不住徐州的。

——

”胡将军,咱们可要出城迎接“?今日一早便有斥候来报,滕县的人马动了,正跟着田牟往彭城来。这些个斥候还是此前那场厮杀后部下的,一直未撤下来,大家心里都清楚,前事未完的。此时城里的军马都汇集了起来等着决策,李见在方昇的眼色中不得不站出来询问。

”恩,出城门去接田牟,还有那陈长史“。胡庆方整理了下铠甲,领军向着当日血流成河的城门处驶去。

——

仇师约悠闲的在马上晃荡着,他看见自己送的刀已经佩在了陈权腰间,心里一阵好笑。这齐悦倒是动作够快的了,也是个没胆的,不过无妨,瞧那齐悦这一路上殷勤的模样,傻子都能看的出他有些不大自在的。这心结哪里有那么好解的,哈哈,这热闹想来是能看的到的。

——

杜平和韦康一直谈笑着,韦杜两家皆居京兆府,自是不会陌生,韦康他也曾见过,只是个几要出了族的远支,杜平过往虽是奴仆,可跟着誉满天下的杜牧还真不见得矮了韦康一头,不过却也是奇怪,韦康这人虽是远支,可据闻历来有些傲气的,怎会跟着陈权一同前来了?杜平不认为以陈权现今的地位能使唤的了韦康。

唉,也不知此生还能不能有机会见到孙儿了,此番的风险杜平心知肚明,可一个做了一世奴仆的人,自然清楚主家厌弃什么,只要陈权还没死,他就不能让杜方见疑于陈权。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阿叔,令平,宪义,彭城可有好酒?等入了城咱们去饮上一番,我这第三次入彭城了,怎也不能酒都饮不上一回的“。陈权停下来马,大声的招呼着。

”哈哈,彭城的荣庆楼才是正主,咱便去那里做戏好了“。韦康也笑着回喝道。

”荣庆楼吗?呵呵,我是与这楼有缘的,好,那便去荣庆楼讨个荣华“。

①陆贽,字敬舆,唐德宗时名相。

②取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