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 第110章 何进来信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第110章 何进来信

作者:犄角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8:03 来源:笔趣阁

王蒙之所以这么仓促,并不是斥候派的不够远,而是这队骑兵根本就不是普通的行军速度,而是全速过来的。

军队反映最快的算是王蒙的亲兵护卫了,典韦带着这些人将王蒙保护在中间,典韦更是不离左右,而张郃、赵云等将领也立即是整顿自己的军马准备迎战。

这队不知道哪来的骑兵并没有直接冲杀过来,而是在王蒙前面减慢了速度,然后竟然停了下来。

这时候王蒙才看见对方的战旗,战旗上赫然一个“刘”字,原来只是虚惊一场,是自家军队。

开始的时候尘土飞扬,根本就看不清情况,所以才有如此误判,翻到是让那些蛮族的俘虏在军中不停地叫喊,影响到了步兵的士气,还有一部分企图趁乱逃窜的,也被当场击杀,失态很快也就平息下来了。

随后,对面军队的一匹快马飞奔过来,向王蒙禀报,对面来的是幽州刺史刘虞,知道王蒙大获全胜,为防止军情有变,亲自率军来迎。

王蒙这才放心,带着郭嘉和典韦快马来到对面阵前,旌旗之下果然是刘虞,见王蒙三人过来,也拍马出阵,后面跟着十几骑,双方见面,王蒙立即见礼。

刘虞倒是非常随和,说王蒙是有功之臣云云,为了确保胜利的战果,前来迎接。

二人寒暄一番便立即动身,毕竟这旷野之地,极难防御,而刚才刘虞的军队也已经给王蒙提醒了,要真是鲜卑人的大队骑兵前来救援,那后果将难以预料。

刘虞的军队开路,王蒙在后,大军兼程开往上谷。

一路上王蒙和刘虞介绍了整个战况,并让刘虞见到了柯比能,刘虞高兴地合不拢嘴。

虽然这个战功是属于王蒙的,但王蒙没有加害柯比能,这种情况也确实是刘虞最想见到的,因为他的策略是怀柔,是想和蛮族搞好关系,而王蒙虽然把鲜卑人打的够呛,却并没有将事情做绝,甚至还对柯比能以礼相待,这对他下面实施自己理想的怀柔政策创造了绝佳条件。

大军在上谷休息一天,第二天早上,又有一队人马来到上谷,正是公孙瓒带着他的白马义从。

至此,王蒙倒是把刘虞的热情看通透了,原来刘虞知道王蒙擒获柯比能以后,怕公孙瓒提前赶过来杀掉柯比能,所以才兼程来到上谷接王蒙,就是要赶在公孙瓒之前见到柯比能,至少要让柯比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不让公孙瓒捣乱。

虽然公孙瓒理论上来说是刘虞的部下,但由于公孙瓒名声在外,朝廷又重视,再加上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刘虞也让他三分,如果公孙瓒真的强行从王蒙这要走柯比能然后杀了,刘虞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看清楚这些以后,王蒙倒是显得轻松了,他本来就没有杀掉柯比能的打算,讲和自然是最好的办法,让柯比能臣服于朝廷,将来说不定还能为朝廷出力,对付西北侧的乌丸,到时候岂不是一举两得。

现在刘虞既然来了,想必柯比能的性命能够保住,不管刘虞最终目标是什么,但眼前这个怀柔政策在王蒙看来绝对是最佳选择。公孙瓒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毕竟是下官,所以也没有办法。

大军在上谷休整两天,刘虞并没有说怎么处理柯比能,倒是公孙瓒几次提到除恶务尽的言论,而刘虞自然是用一些官腔搪塞过去,最大的理由竟然是等待朝廷的定论。

就这样,大军慢慢开到了渔阳,王蒙得到了刘虞的赞赏,城中三老也对这个新官刮目相看,幽州的各级官员也都争相宴请王蒙,而王蒙自然是能推就推,自己风头过剩绝对不是好事,特别是自己又没有靠得住的老师或者显赫的家事,低调等待朝廷的消息才是最优解。

三天后,朝廷的指令终于来了。

朝廷的指令一共两道,一道是传给刘虞的,让刘虞酌情处理柯比能等一干俘虏,对待蛮族要展现大汉王朝的天威,恩威并施,劝其向好。

这自然是刘虞最想要的,自然要竭尽全力。

其实这个圣旨原来是两道,一道是王蒙上报以后,朝廷命王蒙全权处理此事,并且已经下发了。但刘虞知道王蒙胜利以后,便星夜兼程也报送了一份情况,而刘虞又陈述了一下自己的主张,再加上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朝廷自然是更加信任,于是便又加急下了一道圣旨,赶在给王蒙的圣旨之前公布,而给王蒙的自然也就作废了。

所以这次来的两道圣旨,另外一道自然不是让王蒙处理柯比能的事情,而是何进借天子的名义给王蒙的,因为传递圣旨的宦官还给了王蒙一封私信,这封信便是何进带来的。

圣旨的内容是奖掖王蒙的战功,封王蒙为关外侯,虽然只是一个虚职称谓,没有封地,但也显现出何进对王蒙的重视,王蒙也算是半推半就的进了何进的阵营,不管何进如何,这至少算是自己在朝廷之中的一个根基。

而这个圣旨更重要的部分是让王蒙处理好涿郡政务,并可酌情从军中提拔军功卓著者人高阳县令及属官。

王蒙被任命为涿郡太守,归幽州地界,而高阳却是渤海郡的地方,王蒙自然是不能越权管理,但这也是何进给王蒙的一个机会,王蒙虽然不能以上官的身份管理高阳,但却可以在高阳安插自己的人,也算是让王蒙给自己的人一些交代。

王蒙斟酌一番,本想让郭嘉任高阳县令,怎奈郭嘉并不想去高阳为官,笑称自己以后肯定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官,只是跟着王蒙便可以了。

王蒙心中也非常感激,这算是与郭嘉感情的升华,官职地位都没能打动这个年轻人。

因此,王蒙便命令田丰为高阳县令,许攸为高阳县丞。

武将方面,张郃和高览跟着自己的时间最长,自然也要让他们有个好的前程,跟在自己的身边还不如为一方长官来的舒坦,所以任命张郃和高览为高阳县尉,不分大小。

四人之中,张郃最不愿意,也想像郭嘉一样跟着王蒙。

但王蒙却也好言相劝,鼓励张郃有所作为,算是了却当年答应带着张郃等人出人头地的诺言。

人员摆布已定,所有人便分头就任,王蒙并没有给张郃和高览调拨军队,只留下了随身的护卫随从,毕竟高阳还有很多百姓为根基,而且还有一万步卒和一千骑兵,足矣。

而王蒙新官上任,自然是要在自己身边留下更强的力量,更何况现在可是治理一个郡城了。

柯比能的事情都对刘虞处理了,但刘虞并不是贪心之人,对王蒙的战利品却没有过多的觊觎,只是试探地让别人给王蒙传话要了一些。

王蒙自然也不是不开窍的人,拨给了刘虞一大批军械和战马,自己留下了五千战马,还有部分军械。

为了不让公孙瓒难堪,王蒙也将战利品转交给公孙瓒一部分,也是感谢公孙瓒让赵云帮忙,公孙瓒也是高兴非常,闭口不提赵云的事,这下王蒙算是彻底放心了。

离开了渔阳,王蒙便到涿郡任职。

王蒙为官正派,再加上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百姓和当地属官无不敬佩,郡县面貌一新,蒸蒸日上。

王蒙也趁机将军马利用起来,重新整顿军队,扩军训练了一万骑兵,又训练了一万多步兵,半年不到,便成军骑兵一万,步兵两万,而且军械也不似从前那般简陋,皆是强弓硬弩,钢刀铁盾,兵士战甲齐备,可谓是精兵。

这天,王蒙正在郡守府和赵云习练武艺,突然传来何进密信,王蒙展开一看,原来是何进和十常侍矛盾突出,向借王蒙的力量进京勤王,消灭宦官集团,巩固何进在朝中的地位。

王蒙立即找郭嘉商议,此事非同小可,事关朝廷核心,王蒙不敢造次。

郭嘉看到这封信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嘲笑何进愚蠢,舍近求远,几个宦官能有多大作为,几百人就能办的事情还要大费周章,郭嘉对何进的做法感到不屑。

但从王蒙的角度考虑,郭嘉的意见是出兵,要是能够将宦官势力除掉,借此在朝中立足,而且手握重兵,即使是在何进之下,也能有一定地位。

何进虽然是天下的大将军,能调动天下兵马,但手中却并没有自己的军队,王蒙自然可以有话语权,如果运筹得当,位极人臣恐怕也不是什么奢望,到时候王蒙可以为更多的百姓造福,比起加官进爵,这才是他们二人共同的终极心愿。

自从郭嘉的到来,王蒙的心思也并不像从前那样只为眼前的百姓而活,而是渐渐的生出了一些野心,权利越大、能力越大,自己的抱负才能有更大的平台去实现。

郭嘉的分析鞭辟入里,王蒙很是信服,可还是有些犹豫,犹豫的根本不是郭嘉的策略,而是王蒙的内心。

就这样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何进也来了第二封信。

王蒙也终于下定了决心,率军勤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