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 第227章 曹操出征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第227章 曹操出征

作者:犄角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8:03 来源:笔趣阁

王蒙也趁着这段时间稍微休整一下,一切似乎进入了正规。

皇帝和身边的臣工几次三番通过各种手段想让王蒙交出兵权,但王蒙始终都坚持一条原则,朝中没有能过信得过的人,天下又纷乱不堪,王蒙要能时刻掌握着自己的力量,才能够保证汉室江山稳固,才能随时处理那些不轨之人和不臣之人,退一万步说,这支军队也是他保证自己安全的重要保障。

王蒙的风雷营也拓展到了襄阳,荆州要是有什么动静能够立即被王蒙发现,毕竟刘表还是汉室宗亲,王蒙虽然营救了皇帝,但现在很多人都对王蒙不交兵权的做法嗤之以鼻,觉得王蒙拥兵自重,是对皇权的最大亵渎,所以刘表还是不得不防的。

至于袁绍那边风雷营早就已经形成了据点,袁绍的一举一动也在王蒙的掌控之中,自从袁绍吞并北方四州之后,便有人传言他要迎接皇帝到冀州的想法,毕竟他看到了皇帝在王蒙这里的好处,有些眼红。

而曹操修养了这么长时间也已经基本痊愈,这种病可能一时半会不会死人,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复发而已,曹操好了以后便想要到徐州祭祖,但念在徐州还在吕布控制之中,曹操此去危险重重,王蒙便没有同意,最后折中让曹操儿子代替他去,为了保证曹丕的安全,特意派了许褚随行保护。

王蒙这边也迎来了喜讯,自己的妻子李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王蒙为其取名王匡,代表着他匡扶汉室的决心。

但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被南方宛城的张绣打乱了,张绣放出消息是王蒙劫持了天子,他要清君侧,公开反对王蒙。

王蒙的风雷营打听到的消息却是袁绍暗地里联络了刘表和张绣,想让二人为王蒙制造麻烦,然后他才能从中取利,甚至将皇帝劫持到他的身边。

王蒙自然不能和袁绍公开撕破脸皮,这些消息只是让他更加关注防范袁绍而已,毕竟袁绍现在的实力远在自己之上。

但张绣这样叫嚣是肯定不能放过的,如果不给他点颜色看看,那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张绣站出来,更何况张绣离自己太近了,一旦袁绍或者吕布对王蒙不力,那张绣绝对是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可能会趁火打劫,到时候王蒙可能就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境况。

趁着现在吕布和袁绍还算稳定,那就趁机现把张绣吃掉,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曹操自从与王蒙和兵一处,在军队地位仅次于王蒙,甚至在整个兖州的地位都是如此,而且王蒙在迎回皇帝以后,又向皇帝表奏了曹操的功绩,特别是在联军打董卓时候的英雄事迹,舍生忘死的劲头,最后皇帝册封王蒙为车骑将军,又封曹操录尚书事。

曹操现在的身份和地位让他感到有些不安和愧疚,现在的一些可以说都是王蒙的努力,他一直在病中,只有一次攻击陶谦还未取得可以拿得出手的战果,反倒是地位不断擢升,他很想找机会表现一下自己,展现一下才能。

这次听说王蒙要攻打张绣,曹操便主动请战,本来王蒙是不想让他出战的,毕竟他现在的身体还不能算是痊愈,本想让他坐镇许昌,毕竟现在这里需要有他最信任的人才能放心出征,朝中的大臣还为彻底认可王蒙,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勾连在一起发动兵变,让王蒙走董卓的老路。

虽然王蒙是极力反对曹操领兵攻打张绣的,但曹操却通过一次醉酒后的涕泗横流,向王蒙道出了心中苦楚,想要用这次的作战来向全军给出一个交代。

后来荀攸、曹仁等几人也是侧面给王蒙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朝中形势不稳定,这时候是需要王蒙在许昌来掌控大局的,捋顺关系,得到朝中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样的话对王蒙以后执掌朝中事务能够奠定很好的基础。

特别是现在吕布和袁绍都在蠢蠢欲动,王蒙要彻底巩固自己的地盘,消除危机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但这其中有人始终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人便是郭嘉,他觉得曹操这时候领兵打仗对军队并无大的益处,特别是王蒙经过这几次作战,已经让曹操原来的手下有一定程度的信服了,但却总感觉与他们之间像是隔了什么东西一般,至少这些人不会想郭嘉这些人说话没有什么顾忌,即使是自己没有想的非常透彻,也愿意说出来给王蒙参考。

太深层次的心理郭嘉并没有和王蒙说的非常透彻,但王蒙也已经领会了郭嘉的意思。就是感觉曹操手下这些人对王蒙作为两军合并后的首领不是非常信服,虽然王蒙对他们并无两样,但从他们的内心之中却总感觉不自由、不洒脱,与郭嘉、赵云等人相比好像是有一点自卑的感觉,所以他们亟需让曹操在军中树立威信,这样就能够更加挺起腰杆。

王蒙虽然也对原来曹操的属下有这种感觉,但郭嘉这句话似乎有所指,王蒙还是相信曹操和自己的生死交情,并不为所动,而且现在曹操的官职也提拔上来了,王蒙还需在朝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仅凭自己有些事情还不是非常好办,还需要曹操立下大功,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最后,王蒙还是决定让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考虑曹操的安全问题,王蒙特意派典韦担任中军护卫,保护曹操的安全。骑兵营依然由赵云统兵,归曹操调遣。

剩余的将领则由曹操亲自挑选,文臣留下了郭嘉和荀彧,武将留下了满宠协助王蒙治理许昌,满宠有治理才能,又有领军能力,跟了王蒙很长时间,深得王蒙信任,所以在将皇帝接来许昌以后,王蒙便任命满宠全权负责许昌的防御和治安,这次留在许昌也是情理之中。

为了能让曹操打个漂亮仗,王蒙几乎是精锐尽出。

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更是带着自己的长子随军出战。本来王蒙是不像让刚刚成年的曹昂冒险,但曹操执意如此,王蒙也不敢深流,因为郭嘉问了王蒙一句话,“将曹操器重的长子留在身边,让曹操自己出去打仗,是不是有留其子为人质,防止其起异心的嫌疑?”

本来这次曹操出征让手下的将领有些捕风捉影的猜测,特别是原来两人的手下之间似乎都出了一点嫌隙,要是王蒙落下让曹操的儿子当人质的口实,那这件事恐怕会被人利用,所以王蒙也就同意了曹操的请求。

大军迤逦出发,王蒙送出城外十里。

送走曹操大军以后,王蒙心中有些莫名的不安,虽然军力上曹操稳操胜券,战胜张绣十有**,王蒙也不知道心中的不安从何而起,便也不去深究,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就在曹操大军刚刚出发以后,袁绍的使臣审配便来到王蒙这里。

二人关系比较紧张,王蒙自然还不能怠慢了袁绍的使臣,使臣代表袁绍,不论王蒙怎么想,表面上还是要稳住袁绍,这个爱面子的人,估计手下的性子应该也和他差不多,该有的礼数不少,该给的面子给足,一切事情都好办。

见礼以后,审配还是非常客气,毕竟拿人家的手段,吃人家的嘴短,王蒙已经派人接待了一番,休整了一下才让使臣来和自己见面的。

二人分宾主坐下,审配首先开口说到:“我家主公听所将军成功解救圣上,并将陛下和一众文武安置在了许昌,也让命运多舛的汉室有了一个安稳的时期,着也是我家主公与将军在联军讨伐董卓时候立下的铮铮誓言,如今将军实现了,我家主公与将军一样高兴,并代表天下苍生感谢将军的仁慈之心、仁义之举。”

王蒙谦虚几句,又夸奖了袁绍:“本初将军平定河北混乱的局面,让北方四州更加安定,为汉室江山立下大功,解决了陛下的一块心病,而且还造福一方百姓,止战止乱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安稳日子,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而且朝廷已经下达圣旨,让袁绍担任司空,位列三公,与其功劳相符,与袁氏地位相称。”

审配一听朝廷已经下令任命袁绍为司空,打心底里高兴,袁绍本来只是冀州牧,现在直接位列三公,那他们这些手下的官职自然是水涨船高,立即代表袁绍说到:“感谢朝廷奖掖,我家主公四世三公,受朝廷恩惠久矣,能够为汉室江山和天下百姓略尽绵薄之力,深感荣幸,定要更加努力治理所辖州府,让百姓无忧,让朝廷放心。”

随后王蒙便奏请皇帝奉袁绍为司空,皇帝也并没有任何阻拦,反倒是非常赞同,王蒙细想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皇帝之所以这么爽快打赢王蒙,主要是因为王蒙现在几乎掌握朝中的军政大权,王蒙虽然不跋扈,能为朝廷和百姓付出,但对很多迂腐行为和那些勾心斗角的大臣有些不爽,皇帝也没有办法制衡王蒙,所以对王蒙提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基本都是满足的。

另外一个原因,也正式因为皇帝和大臣对王蒙没有办法,所以极力想扶持一些力量来制衡王蒙,现在王蒙提议任命袁绍为司空,正中皇帝下怀,说不定还暗中嘲笑王蒙的不谨慎。

王蒙却对此不在乎,官职只是虚名,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送走审配以后,宛城张绣那边的战场也传回来战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