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嘉靖:家有逆子怎么办 > 第三十章 巧合太多了

嘉靖:家有逆子怎么办 第三十章 巧合太多了

作者:钓鱼狸花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8:43 来源:笔趣阁

其实在动机这里卡壳是很正常的,胡伟龙之前是凭着一腔热血,才写奏折弹劾胡宗宪通倭,这段时间都在打鸡血的状态。

等亢奋的劲儿过去了,冷静下来想一想,胡宗宪他没理由通倭啊。

江浙是富庶之地,胡宗宪总揽军政大权,在江浙就是土皇帝,要钱他有的是,过年给严家随随便便送了十万贯的年货土特产,倭寇那点儿钱他看不上。

另外一种可能就太荒谬了,胡宗宪通倭是想造反....

且不说锦衣卫在胡宗宪身边安插了多少人,胡宗宪手上兵马有限,拿什么造反?

况且哪怕是胡伟龙也不得不承认,胡宗宪对大明绝对忠心一片...

胡伟龙越琢磨越后怕,冷汗刷刷的顺着面颊流下。

朱长寿亲自拿一块手帕递过去,拍了拍胡伟龙的肩膀,宽慰道:“你是御史,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哪怕有失误也是难免的,我们继续啊,在能力方面,你认为胡宗宪有通倭的能力吗?”

胡伟龙点点头,又摇摇头,以能力来说,表面上胡宗宪倒是完全可以通倭,但他自从到了江浙与倭寇大小百余次战斗,曾经亲率一千官兵,与三千倭寇血战不退,护住后方无数百姓。

就算胡宗宪想通倭,双方血海深仇的,倭寇也不会相信他。

于是胡伟龙自己在胡宗宪通倭的动机和能力上,写了两个否。

朱长寿松了口气,对付这些固执的言官,必须要让他们从心底认胡宗宪不可能通倭才行。

朱长寿指了指背景一行,说道:“你在这里记下来,今年春三月二十六,胡宗宪率军剿倭,血战七日,倭寇援军突至,官兵粮草不济,只得退下,放出被围倭寇,胡伟龙你觉得这里有什么疑点吗?”

胡伟龙写到一半,仔细看了看,忽然道:“才七天,粮草就没了?”

去年和千年,浙江都发了水,的确没有余粮,今年朝廷下了狠心,特意派宫里的人花大钱修河堤,但也只能管今年,浙江的确没有余粮,抗倭用的军粮都是外调。

当所有的信息都摆在台面进行分析比对时,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疑点,很自然的浮出水面。

朱长寿回身问张居正道:“张师傅你掌管兵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张居正道:“我这里的呈报很模糊,虽然用兵方面一向归兵部管,但胡宗宪总领江浙军政,有极高的自主权,并不会事事呈报,有时候小阁老知道的情况,比我这个兵部尚书知道的都多。”

话说的很委婉,其实就是点名胡宗宪是严党的人,他不认张居正这个兵部尚书,只认严嵩父子。

严世蕃站出来道:“我倒是与汝贞(胡宗宪字汝贞)时常有书信往来,他曾来信提过,要从隔壁的福建调一批军粮,这件事兵部是知道的,并且兵部有公文的。”

张居正黑着脸道:“调拨军粮的事的确是有,但胡宗宪并没有说是为了剿灭倭寇用的!”

严世蕃幸灾乐祸道:“那就是你们之间沟通的问题了,看来张大人的兵部管的不怎么样嘛,这么大的事居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很明显,是严世蕃压下剿倭的公文,让张居正只看到了调拨军粮的公文。

这种事时常有,大明北方旱灾严重,各省时常需要互相调拨军粮,估计张居正也没当回事,随手批了。

不理严、张这对冤家斗嘴,朱长寿敲敲黑板一边,说道:“那边空地写,疑点——兵部调粮,福建的粮却没有到,这不找到一个疑点了吗?我们继续挨个排查,胡宗宪派人到福建去搬救兵,却没有联系上俞大猷,为什么没有联系上?”

张居正接茬道:“这个臣知道,胡宗宪派人到了福建,听说俞大猷已经去海上围剿倭寇,只是扑了个空,倭寇已经提前离开,倭寇是海上流寇,居无定所,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的。”

话虽如此,但这中间也太巧合了吧?

有句老话说的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长寿在黑板前走了两圈,突然问道:“俞大猷去什么地方剿倭了?”

张居正摇头道:“这个...奏报里面没有说明,只是说去了海上,大海茫茫...大海茫茫...不对啊!”

兵部的事情,还是张居正这个兵部尚书更懂,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他。

嘉靖问道:“有什么不对!”

张居正道:“回禀陛下,这大海不同于陆地,在海上茫茫一片白天难以辨别东南西北,夜里难以辩明天海,需要海图和海上的好手,才能保证不会迷失在海上,除非有线报,否则想在大海之上精准的找到倭寇,如同大海捞针,俞大猷是名将,肯定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但福建的奏报里却语焉不详。”

这的确是个巨大的疑点。

朱长寿问胡伟龙道:“你觉得,俞大猷有没有通倭的动机?”

胡伟龙失笑道:“天下人都知道,俞将军恨倭寇入骨,微臣我通倭的可能性,都比俞将军通倭的可能性大,同样俞将军也没有通倭的能力。”

严世蕃诘问道:“你一个小小御史,也敢下此判断?”

俞大猷和胡宗宪不同,那是跟徐阶他们交好的人,在严世蕃看来就是徐党!

所以找准一切机会进行攻击,实际上如果不是陆炳亲自求他,他就准备发动严党控制的那些官员上书弹劾,要俞大猷的性命。

胡伟龙不卑不亢的道:“小阁老说的什么话?俞大猷将军的俞家军都是福建沿海的渔民,与倭寇有着三江四海的仇恨,据我所知,倭寇之前作乱,把渔民们的祖坟都刨了,俞将军如果通倭,恐怕早被俞家军的渔民杀了,所以我敢判定,俞将军断然不可能通倭!”

一向能言善辩的严世蕃也语塞了,毕竟事实才是最具杀伤力。

俞大猷在通倭的动机和能力上,也得了两个否。

接下来是背景,俞大猷是在四月初二出发,也就是胡宗宪那边倭寇援军到达的前一天,而目的地不明,只知道没有找到倭寇。

两边信息一综合,显得又是如此巧合。

这一下,大家都沉默了,世上不应该有这么多巧合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胡宗宪钱粮不足,不得不放走倭寇,这帮丧天良的倭寇直接杀入隔壁福建,给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

嘉靖看着黑板,突然问道:“倭寇一共劫掠了几天?”

张居正稍微算了算,道:“从四月初三,一直劫掠道四月初五,一共三天。”

嘉靖又问道:“三天,俞大猷四月初几回到福建的?”

张居正微微一怔,道:“是四月初六,跟倭寇前后脚。”

嘉靖喃喃道:“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朕这辈子都不修仙了!”

所有人都围在黑板前面,这种大家在一起推理的感觉,有那么一些像仙境的剧本杀,连气氛都变得融洽了。

胡伟龙在胡宗宪和俞大猷中间画了一个圈,说道:“这中间缺了一环!这个人是...”

说到这里时,胡伟龙突然说不下去了,但大家都知道他在说谁。

此人就是福建巡抚王继,是朝廷在东南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胡宗宪,出身御史,是言官集团中的翘楚,在福建地方成绩斐然,都察院的御史们都视之位偶像!

胡伟龙刚入都察院的时候,王继是副都御史,对王继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简朴的敦厚长者,他不可能通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