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嘉靖:家有逆子怎么办 > 第三十一章 误国误民

嘉靖:家有逆子怎么办 第三十一章 误国误民

作者:钓鱼狸花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8:43 来源:笔趣阁

不可能!

胡伟龙第一时间否掉了这个可能性,王继今年四十一,当年二甲进士,为人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曾经多次弹劾严嵩,当副都御史那几年没少挨板子。

后来严嵩也烦了,直接把最棘手的一块地盘交给王继,让他去抗倭前线受罪,只是没想到王继运气好,恰好俞大猷主动要求抗倭,也来到了福建。

王继大力支持俞大猷抗倭,福建的上四府是产粮区,浦城、建阳、建宁等县田土既广,又多膏腴,素称产谷之乡,但下四府人多田少,而且商业发达,严重挤压了原本就不多的耕田,但粮食自产自足问题不大。

只是这些年又是海禁,又是闹倭患,所以福建的商业受到极大影响,倭寇对耕田破坏严重,前三年中,倒有两年闹了饥荒,这个局面还是俞大猷的俞家军连续击破倭寇,情况才有好转。

当然这也离不开王继本人的治理能力,对于这方面,朝野都是认可的,只是王继这个人性格耿直,经常与胡宗宪发生冲突,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击中在两方面,第一就是关于俞大猷的归属问题,而另一个就是调粮的问题。

你江浙比我福建富裕,凭什么让我一个饥荒频发的地方,给你富裕的地方调粮?

我看你胡宗宪就是找茬,你抗倭,我福建就不抗倭了?

我福建造船业名震天下,俞大猷抗倭的兵是我福建的,抗击倭寇的船也是我福建的,你有什么资格调我的人?

你胡宗宪是浙江巡抚,我王继是福建巡抚,从官职上我们是平级,你凭什么压我一头?就凭你是严党,上头有人?!

然而现实啪啪打王继的脸,朝中有人好做官,每次跟胡宗宪争论的结果,都是王继吃大亏。

俞大猷想调走就调走,所有后勤你福建出,其结果就是福建人都说王继就是个废物,有说难听的,还有说王继是胡宗宪干儿子的,最硌牙的阴阳怪气说王继其实是胡宗宪的兔爷儿....

这些事胡伟龙都有所耳闻,他和都察院的御史们对此都很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按照胡伟龙对王继的了解,他不信王继能做出这种事。

“也许..”胡伟龙口干舌燥道:“我是说也许,是王大人手下的人瞒着他做的,王大人是个敦厚的人,很容易轻信别人。”

连他这个和王继关系很好的,也只能维护到这个程度,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朱长寿托着下巴问道:“有没有俞大猷的奏折?这件事他莫名其妙被降级,不应该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吧?”

张居正打开装有俞大猷奏折的箱子,按照时间顺序,成功找到了关于搜寻倭寇的奏报。

“按照奏折中所说,当天俞将军率军前往一个叫胶岛的地方,根据线报说那里聚集了至少几千倭寇,俞将军擅长海战,所以打算摧毁倭寇的船只,将倭寇困在岛上,困死这帮孽畜!”

朱长寿问道:“有没有福建的舆图,最好带附近岛屿的。”

胖胖的,看起来很喜庆的黄锦马上找出舆图,朱长寿把舆图挂在黑板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

嘉靖大声道:“拿着这个看!”

他从屁股底下掏出一个放大镜,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精舍内关着窗户,窗户上贴的白色蜡纸,采光非常不好。

有小太监拿来宫灯,众人在舆图中搜索着胶岛。

“在这呢!”朱长寿指着东南的方向,“这个大岛是胶岛!”

能装下几千人的,不可能是那种豆丁小岛,从舆图上看,胶岛比周边的小岛要大上一圈。

而最关键的,是胶岛距离福建本土并不远...

朱长寿皱眉道:“我不懂航海,你们看一看,如果从福建的港口出发,到这个胶岛打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张居正吸口气道:“如果用小帆船,再有力士划桨的话,大半天可以到,一天半就能一个来回,胡宗宪求援时,福建方向却说联系不上俞大猷,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严世蕃眼中透出杀机,有人把严党和徐阶一派全都给耍了!

严世蕃和张居正为这件事打了无数嘴价,连陆炳都惊动了,结果居然是这样....

“臣做个大胆推测!”严世蕃转向嘉靖,严肃的道:“福建方向有人坐视胡汝贞战败,这个胶岛上的倭寇很可能就是胡汝贞遇到的援军,如果俞将军能及时赶到,来个里应外合,定能一战定乾坤,一举围歼这股倭寇,这个人太可恨了,应该千刀万剐!”

嘉靖的脸色如铁,闷声道:“把胡宗宪和俞大猷的奏折,全都给我打开,按照日期给朕查!还有福建那边,以王继为首的,所有官员的奏报,全都给朕找出来!今天就是不睡!也要查出真相是什么!”

这就是搞党争的问题,每个党派都掐着自己掌握的部分信息,导致大家都只能得到片面情报,做出的判断自然谬之千里。

就拿这次福建倭患的事来说,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俞大猷一个人背锅,他当时是去海上剿倭,他对倭寇袭击福建这事一无所知,如何参与防御?

福建本土的防御如此松懈,离开俞大猷就像纸糊的一般,王继这个巡抚难辞其咎!

王继纵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应该耽搁抗倭....

很快,张居正就找到俞大猷的一篇奏报,内容是自辩为什么没能及时回防,而是在海上耽搁了那么久。

原来是福建巡抚衙门公文,让俞大猷守株待兔,还是后来俞大猷发现本土那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抗命回防,抓住了倭寇的尾巴狠杀了几个。

另外还有一条很关键的信息,就隐藏在奏报的一句话中,军中无粮,乡绅捐助,大猷自筹,凑够十天军粮...

嘉靖捋着胡须道:“如果朕没有记错,三个月前从大同府给福建调拨过一批粮吧?福建自己还产粮,没办法援助胡宗宪尚且还能理解,怎么俞大猷还要自己筹粮?这里面怕是有硕鼠吧!”

贪腐...

在大明已经是普遍的问题了,小打小闹的只当养廉,大贪大腐权当日常,巨贪巨腐都在朝堂,但是贪腐这东西,上面拿一分,下面那群人就得贪十分。

其实不只是大明,历朝历代粮仓都出大案,哪怕是仙境照样不能免俗。

福建那边缺粮缺成这个鸟样子,要说完全没问题,那绝对说不过去。

朱长寿问道:“老头子,那要怎么查呢?”

嘉靖此时反而平静了,他道:“小混蛋你好好学吧,把福建方向此次倭患造成的损失奏报找出来,朕敢肯定,绝对有粮食方面的损失!”

东南方向的所有奏折都在这里,很快翻出王继的奏折,上面果然写着:粮仓倭寇洗劫,损失粮食三十万石。

如果折合成银子,则有近四十万两之巨!

看到这里,嘉靖怒极反笑道:“倭寇好忙啊,抢钱抢人不说,还要抢粮,这么多粮食他们怎么运的?粮仓位置在省城附近,这伙儿倭寇居然敢攻打省城?依朕看,这些倭寇才是真神仙,居然会分身术!”

事已至此,其实这场公案就算破了。

朱长寿脑中想象着被倭寇肆虐的福建百姓,恨声道:“误国误民!要一查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