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今日归命,实不得已

替汉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今日归命,实不得已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全柔在离了房间之后,即刻来到城外的军营之中。

全柔奉命督护丹阳五县军事,这五县分别为歙县、黝县、宣城县、泾县、陵阳县这五县。

丹阳郡地域广大,这五县虽在同一郡当中,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近。

要想反叛孙翊,唯有集合五县兵力。

方才全柔对全琮言道,要率领这五县共同举起叛旗,其实这一点是做不到的。

全柔虽然有督护这五县军事的权力,但这五县的县长还是吴景任命的。

督护军事只是说在战时,全柔可以通过军事管制,来获得这五县的控制权而已。

现在丹阳平安无事,并非战时。

而且这五县县长中唯有宣城县、泾县、陵阳县这三县的县长乃是与全柔相交密切,其余歙县、黝县二县都是吴景的心腹。

一旦自己举义了,全柔只有信心保证宣城县、泾县、陵阳县这三县会与其一同从义。

再从军事层面来说,全柔可以用丹阳西部都尉的身份,将这五县中的兵马都调到一起,但调集之下,兵力最多只有五千之众。

这五千兵马守三县兵力尚可,若是分布五县据守,一定会被孙翊从容的各个击破的。

在全柔的计划中,他是想先用丹阳西部都尉的权力,将歙县、黝县的兵马调往宣城、泾二县,再派心腹将领去这二县统领兵马守城。

除了因为歙县、黝县不会与其一同从义而且避免兵力分散的原因之外,全柔想主要控制这三县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

丹阳郡内有一条大江,名为青弋江。

而宣城、泾县、陵阳县三县,正好是由北往南的分布在这条大江边上。

宣城、泾县、陵阳三县的距离并不近,很容易被孙翊分派兵马切割起来。

但要是有了青弋江的存在,无论是全柔率军从青弋江逆流而上支援另外两县,还是另外两县乘船从青弋江顺流而下支援陵阳,都十分快捷方便。

这就是地利。

在来到军营中后,全柔即刻召开议会。

在议会上,他直接透露了自己的心意。

在他的心意吐露之下,议会上的将校很少有反对的。

全柔的兵马最开始,是由他的家族部曲扩编而来。

所以现在军营中的将校多为全氏族人,在族长心意已定要反叛孙翊的情况下,当然是没有什么人反对了。

至于那些忠于孙翊的在议会上怒斥全柔的人,全都被全柔拿下,被拖出营外斩首示众了。

在军营内部意见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全柔开始正式部署起来。

他亲笔了两封手书,并在手书上盖上丹阳西部都尉的大印后,就让心腹将校赶忙按他原先设想的那般,去将歙县、黝县的兵马调往宣城,泾二县。

同时还要将这二县中各抽调一部分兵马,来充实陵阳的兵力。

陵阳毕竟是他的大本营,不容有失。

在心腹将校拿着全柔的手书离去后,全柔开始进行了第二个准备。

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准备。

他拿出一张帛纸,开始在帛纸上书写起他给刘表的信来,

柔受孙氏先君厚恩,镇守丹阳西捶,见遇不薄。

然柔顾天下以大势为先,用江东六郡薄寡之人,以当荆州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明士所共见也。

又吾幼承圣人教诲,知为人君主须以德为先。

今孙翊小儿继位以来,数开兵戈致使江东生灵涂炭。

其不以此为自身失德之举,深自反省,反而沾沾自喜,以为得以宣武威于东南,足以自保。

更有甚者,孙翊小儿因妇人之言而妄下屠刀,大肆屠戮江东士大夫。

彼等大夫日以讲学,夜以宣教,于国有大功也。

纵使无功,又有何罪?

穷兵黩武致使江东无宁日,为孙翊之暴。

因妇人之言擅诛士大夫,为孙翊之虐。

如此暴虐之主,又岂是有义之士可服侍者。

吾愿献丹阳五县于刘使君,使君仁爱之名遍布四海,五县生民皆翘首望之,愿沐使君恩德。

况使君若得此五县,以此为基,攻略江东并非难事。

今日归命,实不得以,望刘使君纳之。

写完这封信后,全柔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言语之间并没有什么疏漏之后,便用蜡将这封信笺密封好。

而后他叫进来一位亲兵,让其带上他写好的这封信笺,即刻往江夏而去。

在亲兵走后,做完两重准备的全柔深吸了一口气。

他深知若是单凭手中的五千兵马,是肯定斗不过孙翊的。

就算是据城坚守,也最多只是坚持一段时间而已。

所以他想通过投诚刘表,让刘表插手进这件事来。

只要这个强有力的外援施出援手了,他全柔还是有底气和孙翊斗上一斗的。

希望那刘使君,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吧。

...

全柔信使很快赶到了歙县、黝县二县,调走了城中的大部分兵马。

虽然这二县的县长有所起疑,但碍于全柔的权势,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全柔又没造反,只是进行兵马调动而已,这在往常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只不过这二县的县长没有起多大的怀疑,但歙县中的县丞却察觉到了不对。

歙县中的县丞名吾粲,字孔休,乃是吴郡乌程人。

吾粲出身寒门,但自小勤奋好学,勉于立事,在县中薄有声名。

在数年前,乌程县县长是孙河,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孙河发现了吾粲的才干,对其十分欣赏。

后来孙河升迁成为孙策的贴身校尉,在孙策面前,孙河举荐了吾粲。

因为孙河的举荐,吾粲得以被孙策任命为歙县县丞。

吾粲虽出身寒微,但因为其自身的才识和文名,别人在谈论到他时,经常将其与同郡的陆逊、卜静等世家子弟相提并论,声名不输此二人。

吾粲在听到全柔调兵的这个消息之后,察觉到了异常,他找到县长,对其说道,

“全都尉虽有调兵之权,但如今丹阳安泰,并无战事,其突然调兵或许别有内情。”

吾粲既然能与陆逊齐名,县长也并不会因为吾粲职位比他低就对其轻视。

县长对吾粲说道,“以往全都尉也在非战时调兵过,此事不足为虑。”

县长还以为吾粲刚来歙县任职,对丹阳的一些情况不太了解。

但吾粲听后脸上的担忧之色不仅没有退去,反而更甚。

他对县长一拜后说道,“不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