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十二章 将兵奔丧

替汉 第十二章 将兵奔丧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处理好张昭的事后,吕范又接着出列,向孙翊奉上一份名单,上面是第一批的奔丧宗亲名单。

吕范今日内穿玄色深衣,腰环宝带,仪表过人,虽外穿丧麻布衣,但一点没有减少他的贵气。

看着这个以帅知名的江东重臣,孙翊颇有好感。

吕范后世人可能会以为是个文臣,但其实他随孙策渡江以来,战功赫赫,一点不比周瑜逊色。

官拜征虏中郎将,是如今东吴为数不多的几位中郎将之一。

怕被吕范发现孙翊在观察他,孙翊及时把目光移开,看向奏案上的名单。

孙翊看着上面的名字,不动声色的从其中划掉了一个名字,而后加上了一个名字。

最后由孙翊敲定的第一批宗亲奔丧名单就这样形成了。

一共有四位,分别是孙贲、孙暠、孙辅、孙瑜。

这四位都是孙翊兄长,是孙氏第二代宗亲中最年长的几位,受孙策信任,手握兵马镇守各方。

而其中的孙暠、孙辅,更是孙翊的重点关注对象。

孙翊把决定好的名单交予张昭,让其与传令江东的文书一并发送。

吕范退下后,孙权走了出来。

他第一句话便是请辞军职,意想专心处理丧事。

孙翊看着这个不过一夜就消瘦不少的胞兄,孙策去世后,他憔悴了不少。

身穿丧衣的孙权跪在下列恳请孙翊收回校尉之职,这让孙翊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原身与两位兄长的关系都不错。

听吴氏所说,孙翊还年少的时候,孙策在外奔走,就是孙权在家里照料弟妹。

那时候孙翊很淘气,经常惹得孙权生气,但是孙权每次都舍不得责打孙翊。

孙权是心性薄凉,长大了和孙翊也疏远了不少,但至少在小的时候,他是个好兄长,只是历史上掌权之后的他,实在令孙翊后怕。

孙翊收回思绪,准了孙权所请。

自古以来就是成王败寇,不管原本历史如何,如今是孙翊胜了立嗣之争,那么孙翊也不会因此有愧疚这类的无用情绪。

至少孙翊可以保证他这一世不会因权力而做出痛杀亲子的事来。

历史上的吴大帝,晚年,真的快乐吗?

妻离子死,君臣离心,东吴党争不断,他更是亲手为东吴后面几十年的权臣当政创造了优良的土壤......

见孙翊准许自己所请,孙权长呼一口气。

他推崇权谋,因此也担忧孙翊以权谋待他。

他甚至想到若是自己掌权,面对曾经的嗣位竞争者,他就不会准自己所请,

坐等自己两头无法兼顾而犯错,这样到时有口实在手,自己做出处罚也能服众。

孙权看着坐在上首的孙翊,这一日来,他感觉自己的弟弟变了很多,变得他都快不认识了。

只是那重情义的性格,还是没变呀。

孙权又对孙翊深深一拜,这一次拜,他心中少了些许不甘,多了一些心服。

在议事结束前,孙翊对朱治言道,“孤刚才回吴时,发现城门紧闭,如今吴县大局初稳,不必再紧闭城门戒严了。”

朱治是吴郡郡守,吴县城门紧闭正是他下的命令。

朱治听后有些迟疑,“愚以为此时紧闭城门可防止奸细外出流传信息,若是贸然大开城门,若是有有心人,终归不好。”

孙翊听了哈哈大笑,他起身手指城门方向慨然道,“吾就是要那些奸细外出,吾要让那些奸细回到他们的主人那里,告诉他们的主人,吾孙翊继位了。”

“告诉他们的主人吴县不再风声鹤唳,行人,商旅正常进出,一切如常。”

“告诉他们的主人现在的吴县安稳的很,君臣一心,百姓安居,将士用命。”

“孤要让他们的暗地里的主人知道,大兄虽然走了,但江东还有孤。”

“孤镇得住。”

孙翊停顿了下,继续说道,

“孤就在吴,他们能奈孤何?”

孙翊的话语在无形中激励着堂中众臣,众臣听后,纷纷起身对孙翊拜道,“君侯英明。”

...

议事散后,众臣在张昭的督促下各司其职,江东的中枢机构迅速运转起来。

是日,吴县东南西北四边城门大开,从城中出来了数十位信使,分别往不同的目的地而去。

而在不为人察觉的地方,一些城中百姓在出城后,迅速折返方向,往着江东四面八方而去。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山雨欲来风满楼,三郎可否定风波?

...

巴丘,军营。

刚刚下过一场雨,雨水洗刷了空气,让军营中的士卒感到神清气爽,训练起来更加卖力。

在军营中的主帐中,一位剑眉星目,俊秀非凡的银铠年轻男子正手捧兵书在习读。

在习读到受益匪浅处,这位男子还会停下,仔细的拿起案上的毛笔在旁做批注。

如有所得,便喜形于色。

这位男子便是江东之主孙策的结义兄弟,镇守巴丘的建威中郎将周瑜周公瑾。

在看完一篇后,周瑜放下手中的竹简,揉揉眼睛稍事歇息。

在孙策平定豫章郡后,便留下周瑜在巴丘镇守,并让其练兵。

周瑜犹记得当初分离时,孙策拿了一坛酒对其语道,“今吾归吴筹备兵马进取中原,公瑾就暂且先在巴丘练兵,并将这酒埋于桃树下封藏,待吾出兵日,必加急急召公瑾,届时你我兄弟出兵中原,让那些北地诸侯看看,何为孙郎周郎。”

说完后,孙策还特地朝其眨了眨眼睛,继续笑言道,“若你归吴之日,不取此酒前来,出营三步,腹痛勿怪。”

说完后,孙策如一个孩子般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

想起当日情景,周瑜嘴角浮现微笑。

伯符,你知不知道你讲的冷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咧。

休息了一会后,周瑜正要拿起竹简继续观看,营中有人来报,说是吴县有信使来。

周瑜听后大喜,想来必是孙策派来召其回吴的信使。

他急忙命人将信使迎进主帐,信使一路上风尘仆仆,三日来不眠不休,人已经疲惫至极。

在来到主帐见到周瑜后,只来得及递上怀里的公文,说了一句,“吴县有变”,便晕厥了过去。

听到信使说的那四个字,周瑜英眉大皱,吴县有何变,难道是山越又动乱了?

不该呀,有伯符在,谁敢在吴县生事。

周瑜虽心急想查看公文内容,但谨慎的他还是屏退了左右,待帐中就只剩下他一人后,才拆开公文。

待看完公文内容后,周瑜如遭重击,身子控制不住的退后几步。

直至跌坐在地。

周瑜又拿起公文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用手捂住胸口,整个人弯曲身体,另一只手握拳不停地用力的敲击地板。

直至手上敲出鲜血也不停止。

怎么会,怎么会!

周瑜心中悲苦难以自抑,眼中蓄满了泪水,终于控制不住一滴滴落了下来,落在了那公文之上。

他以为是伯符召他回吴的,他以为马上兄弟可以相见了。

可是如今得到的却是孙策死讯。

想起那位神采飞扬的将军与自己并肩驾马跨越江东大好河山,想起那位将军手指北方对着自己诉说自己的志向,周瑜心中的悲伤越来越甚,

最后他双手掩面,悲泣起来。

“伯符,伯符!”

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接着巨大的雷声响彻天际,大雨一时间又降临到了这个军营。

在哭泣后,周瑜起身来到帐外,就算外面下着大雨也无法阻拦他。

他来到一颗桃树下,抽出佩剑似在挖掘着什么。

豆大的雨点落在周瑜,砸的他生疼,他却不管不顾,身后的营中将校看着平日里一向随和淡定的主将如今这般作态,都不知道发生什么。

有些将校想向前去劝,却被周瑜斥退。

终于,在周瑜的不停挖掘下,一个东西渐渐露了出来。

周瑜伸手插进土中,将一件东西从中取了出来,

赫然是一瓶未开封的酒。

被大雨淋透的周瑜此时双手俱是泥泞,但此时的他一点不显狼狈,反而尽显锋芒之感。

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在场的将校,而后说了公文的内容,在场将校尽皆大惊,有些甚至哭泣起来。

周瑜接着说出了更令在场将校震惊的事。

“吾意将兵奔丧。”

“不可。”

在场立马有人反对,“如今新主初登位,四方观望,中郎将若将兵奔丧,少主会如何想,整个江东又会怎么想。”

“此时中郎将千万不要陷自己于不义呀。”

周瑜默然。

但他最后还是坚定道,“这是军令,违者斩。”

周瑜是一军之主,他的命令一经决定,众人只得服从。

不少人因为爱重周瑜,还在继续劝谏周瑜。

但周瑜全都不管不顾,继续下令道,“巴丘三千军马,留一千镇守,其余人都与吾东向入吴。”

到了这一步,众将校知道周瑜的意思已经无从更改,叹息下唯有各自去准备。

在众将校走后,周瑜此时的心境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看着还未开封的酒,心里默默道,“伯符,吾兵已练好,可以回吴了。”

“放心,有瑜在,你的弟弟瑜来守护。”

建安五年四月初十,周瑜于巴丘将兵二千奔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