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甘宁引弓射吴将 吴侯大怒围夏口

江夏郡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呢,其北接豫州,东邻扬州,西依荆州,

江夏郡可以说是荆州的东门户,但同时也是豫州的南面门户,扬州的东面门户。

在华夏东南这片大地上,要想达到控扼三州的目的,那么就必须先控制住江夏郡。

江夏郡无论在刘表、曹操、孙俨三方谁一方的手中,那么另外两方睡觉都不会踏实。

作为如此一个兵家要冲之地,刘表能将其交到黄祖手中镇守,除了黄祖与江东孙氏有杀父血仇,

是荆州群臣中最坚决抵抗孙氏的臣子的这个原因外,黄祖的自身能力因素也不如抹杀。

江夏郡原郡治是西陵县,西陵县位处江夏郡中心处,如果是和平时期,是易于郡守居中治理全郡的。

但黄祖在担任江夏太守之后,他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将江夏郡的郡治由西陵迁往了沙羡。

黄祖有这个举动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西陵城处于平原之地,易攻难守。

而沙羡县境内水脉纵横,山区林立,有许多险要的天然隘口,这并不利于大军进攻。

不得不说黄祖颇有先见之明,历史上黄祖能在孙权倾江东全力二次亲征下依然无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沙羡县中的地势复杂。

历史不会优待任何一方,历史上孙权所经历的难题,如今孙俨的先锋大将凌操也正在经历着。

沙羡县并不大,但在凌操率军进入沙羡县境的范围内,已经数日了,他还在沙羡县境的外围打转,一时之间无法突入到沙羡城下。

造成他止步不前的,正是一道屹立在他前方的天险,那道天险名为夏口。

沙羡县城乃为一面依山,一面依水的山水之城。

而江东在通往这座山水之城的必经之路,是为汉水。

在汉水江北有一座黄鹄山,此山并不高大,却颇为险峻。

而且就在此山所屹立的地方,此处的汉水河道颇为狭窄,极为不利于大型舰队通过。

论将此处的汉水河道视作一处山谷的话,那么黄鹄山便是这山谷的顶部,立在为拱卫其上游的形胜之地。

加上此处水域狭窄,若是孙俨大军来临时,此处关隘还未被凌操拿下,那么孙俨的大部队根本无法进入沙羡县的核心区域。

黄鹄山位置的紧要性,身为江夏本地人的黄祖自是清楚的很。

在他执掌江夏之初,他在将郡治从西陵迁往沙羡后,黄祖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黄鹄山上建立了一个重镇要塞,称为夏口。

在这夏口中,黄祖留下的兵马并不多,但却配备了许多投石机、弩机等大型远程杀伤力武器。

要是孙俨大军未拿下夏口,就想强行通过黄鹄山水域的话,那么在夏口中的江夏士兵,只需在山上发动这些远程杀伤力武器,就能给孙俨大军造成极大的损伤。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远程杀伤力的武器是专门针对船只准备。

一旦大量船只被损坏,不仅对孙俨大军的士气会造成极大影响,更会让孙俨接下来的攻城行动根本无法进行。

夏口这道防线,可以说是沙羡县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只要这道防线未丢,哪怕孙俨大军来了多少,在沙羡城中的黄祖,依然还是高枕无忧的。

去年孙策之所以击溃了江夏的绝大部分精锐后,还未能拿下沙羡城,就是因为当初他没拿下夏口这座重镇。

孙俨从未来过江夏郡,但他这次出征所携带的大多将校,都参加过去年的那场沙羡之战。

因此在战前,他们就提醒了孙俨这个严峻的问题。

而在知道了这点之后,知道夏口重要性的孙俨,就曾严令凌操,务必要在他的大军到来之前拿下夏口。

先锋嘛,本就是为大军遇水搭桥,遇山开路的存在。

而凌操在率本部兵马从西陵驾舟而来,来到了沙羡县内的重镇夏口后,

他看着那险要的黄鹄山,及那山上隐约可见的投石机,他的心中就不自觉的升起一道寒意。

一年未来,黄贼这厮又在山上多加了好几具投石机呀。

去年那场沙羡之战,凌操也是有幸参与的。

犹记得那时,先君孙策已经率军击破了黄祖的主力部队,正要率军继续一鼓作气拿下沙羡城时,却被这座黄鹄山所阻。

那时孙策麾下周瑜、程普、黄盖、徐琨、吕范等名将齐聚,而手下士卒刚打了一场大胜仗也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

但就是尽管如此,在孙策亲自率军连续猛攻的情况下,这座被黄祖视为最后救命稻草的夏口重镇,还是没有被孙策拿下。

后来坚持了半个月后,孙策看到夏口一时之间无法攻下,加上江东内部不稳,最后亦只能无奈退兵。

而时至今日,凌操再次故地重游,看到黄鹄山上那又加强了不少的防备后,他心中对这次拿下黄鹄山并无多少把握。

在他初来到夏口时,他就曾率军试探性的发起过一次小规模的袭击。

但毫无意外的,凌操连敌军都还没看见,就被山下投下的众多石头,弓箭所击退,还因此死伤了数十儿郎。

而在发起这次小规模试探性冲锋失败之后,凌操就暂时罢兵在山下安营,苦思良计。

思索了良久,凌操还是一筹莫展。

要想夏口这座重镇,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强攻。

但夏口镇本就险要异常,加上镇内大型防御杀伤力武器齐备,要想强攻下,那实在是难如登天的事。

但孙俨的军令又不得违抗,

若是在孙俨的大军到来之后,看到夏口镇还未被自己拿下,其势必大怒。

就在凌操极为苦恼的时候,在他身侧的凌统看到他那烦闷的脸色,便问凌操道,

“父亲可是为如何拿下夏口担忧?”

凌操闻言看向这个令孙俨惊异的佳儿,他脸上难得的浮现了一丝笑容,点头回道,

“嗯。”

至于凌统此时为何会在凌操军中,而不在孙俨身边,

乃是孙俨认为虽然他看重凌统,但他不想凌统变成一株温室里的花朵。

要想让凌统有历史上的成就和能力,那么他就不便在一些事上太多看护照顾他,还是要让他经历历史上本该经历的事,这样他才能快速成长。

故而在孙俨此次任命凌操为先锋出征沙羡后,他便将凌统又还给了凌操,让其带在军中好生学习军务。

看着这个被孙俨都大为称赞的儿子,凌操老怀欣慰之时,心中也不禁感慨道,也许他吴郡凌氏就要在此子手中发扬光大了。

凌统见他的父亲为不能拿下夏口而烦恼,他顿时出言开慰道,

“父亲勿忧。”

“将军虽尚未亲临夏口,但他定然也听过此地的易守难攻。

父亲手中只有两千兵力,此次到来也未带来大型攻城器械,无法攻下夏口也是情有可原。

将军明断,是不会怪罪父亲的。”

凌统的宽慰之语却并未让凌操开心起来,凌操摇摇头,他开口对凌统言道,

“哪怕将军对我是否能拿下夏口,并无甚期待乃至怪责,但为了你,为父是务必要为将军拿下这座夏口的。”

听到凌操如此说,凌统的小脸上顿时充满了不解,

为了我?

面对这个早慧的儿子,凌操也不想对其隐瞒,他对凌统言道,

“前几日,吾曾将你被君侯赏识一事写信告于虞府君。

我本意是想询问虞府君,之后我该如何自处。

岂不料虞府君很快便对我回了一封信,你猜虞府君在信中说了什么吗?”

凌操口中的虞府君,乃是现任庐陵太守的虞翻虞仲翔。

虞翻是会稽余姚人,是当今江东政治体系中有着江东本土背景的,除了朱治之外的地位权势最为高的臣子。

虞翻乃是当代著名名士,知识渊博,而且因为自身背景的原因,对江东本土的将领颇多亲近。

他经常在孙策及孙俨面前为他们说好话,因此虞翻在一众江东本土将领中人缘颇好。

凌操早年受过虞翻提携之恩,对其很是信任。

所以在那日孙俨当众表示十分看重凌统之后,他就曾立即写信询问虞翻孙俨的深意是什么,他今后又该如何做。

凌统就算早慧,但也是不能猜出虞翻这种久经官场的人的心思,他疑惑得问道,

“虞府君,所言为何?”

而这时凌操在想起虞翻在信中说的话后,他的脸上闪过兴奋,他站起身来到营帐前将帐门关好,而后才来到凌统身前,激动得说道,

“虞府君言道:君侯恐怕是要大力起用吾等江东本土臣子了。”

凌操此言一出,凌统稚嫩的脸上瞬间浮现惊讶之色,随后浮现的是浓浓的不信之色。

凌统有这番表现,并不怪他。

实在是自先君孙策以来,江东本土臣子被来自淮泗的那些外来臣子,压制的太狠了。

就说在先君薨逝,今君继位后,孙俨的母亲吴国太当时就特地就召集了,当时在吴县的众多江东本土臣子,

她试探性的问他们,江东在孙俨的手中可以守住不。

而同样的问题,吴国太却从未问过那些淮泗臣子。

吴国太的意思很明显,她名为是问君侯可以保守江东不,实则是在试探当时那些江东本土臣子,看他们是否会对新君忠心!

幸亏当时在场的董袭,说出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才勉强打消了吴国太的疑心,

否则的话......

除此之外,在当初二张逆案发生之时,孙俨对那些涉案的江东本土臣子,尽皆族诛,而对涉案的淮泗派臣子,则大多从轻发落。

在数月前,丹阳全柔反叛之时,君侯起用的平叛将领,清一色全都是宗亲亦或是淮泗臣子,

一位江东本土臣子都没用!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虽说孙俨英明,但在先君的影响下,他自身对这些江东本土臣子也没抱着多大好感。

知道这些的凌统,又岂能轻易相信虞翻所言,孙俨会突然起意重用江东本土臣子呢?

看到凌统那副难以置信的神情,凌操解释道,

“起初为父也难以置信,但虞府君在信中言道,今上与先君不同,今上在行兵时果决英烈,但在政务一事上,他更喜欢润物细无声。”

“将军虽然从未在外人面前透露过,要重用吾等江东本土臣子之意,但他先前所为之事,皆是为了这一步做准备。”

“例如将军纳恽夫人,用陆伯言守卫柴桑。”

“虽说那时因为二张逆案,江东动荡不安。

但那时将军已经扫平境内山越,有此巨大威望加持下,未掌兵权的那些乱臣贼子,将军又岂会真正放在心上呢?”

“故而那时将军行此二事,对外宣言是为了大局稳定,安抚人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还有将军任命虞府君为庐陵太守,当时张抚军(张昭)就曾极力劝阻,

但将军却言,虞府君大功在身不得不赏,你试想一下,若是先君尚在,有着张抚军的劝阻,虞公可为太守乎?”

“再加上将军近几日,在一众淮泗将领面前数次对你夸赞,难不成那些淮泗将领无早慧子嗣?

例如韩公公子韩综,就自幼与将军相交匪浅,又可见将军继位后,对其有多少亲爱之心?”

“将军所为这一切,皆有深意呀。”

凌操的一番言语令凌统脸上的怀疑之色顿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兴奋之色。

虞翻在江东本土一众臣子中素有名望,对于他的判断,凌统还是颇为信服的。

知道孙俨有这番提拔江东士民的意思后,凌统开心的跳起来,对着凌操言道,

“既如此,吾等之族将大兴也。”

众所周知,孙策临终留给孙俨的托孤之臣有三位,其中一位就是吴郡太守朱治。

朱治乃丹阳人士,明明白白的江东本土人士。

但他却能被孙策信重倚为辅政大臣,且从未对其起过疑心,不是朱治自身的能力有多高,

是因为朱治乃是孙坚旧臣,且在孙策危难之时一直在旁辅佐,

按古时的说法便是,朱治做了攀龙附凤之事。

而朱治现今不仅官居吴郡太守,位高权重,其之家族亦在丹阳郡中显赫异常。

其之子朱然现今更为孙俨信任,为太史副手一起镇守广陵郡,前途一片光明,可谓是父子俱显,

如今这样的机会孙俨有意给其余众多江东本土臣子,有着朱治一族的榜样在前,又如何能不让凌操父子心神俱荡呢?

但忽然,凌统反应过来,这一切又跟凌操方才所言有何关系呢?

凌统问凌操道,“既然将军有提拔吾等之心,父亲更无需担忧将军会罪责父亲无法拿下夏口。

而父亲所言拿下夏口一事,皆为孩儿又是为何呢?”

而对于凌统的这个疑问,凌操却并未回答。

他笑着抚摸着已经长到他腰间的凌统的头颅,他赞许喜爱的目光毫不顾忌的在凌统的脸上流转,

凌操看的很仔细,他的目光中还有些许不舍,他似乎是要记住凌统最后的样子一般。

凌操柔声对凌统言道,“你下去休息吧,为父一会还有要事要办。”

虽然觉得凌操今天有些奇怪,但凌统并没有太多在意,他听从凌操的话,离开了主帐之中。

而在凌统走后,凌操则传来了属下,令其传令军中,

明日三更造饭,五更饱食,至天明时,所有士卒务必集合,再次对黄鹄山发动进攻。

而明日的这次进攻,不再是试探性的了。

在属下离去前去传命后,凌操一个人在主账内看着摇曳的烛光,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凌操没有告诉凌统的是,虞翻其实在信中还告知了凌操,

虽然孙俨有意重用大批江东本土臣子,但如今淮泗派势大,孙俨是不可能为了提拔江东本土臣子,而与淮泗派众臣发生矛盾的,

虽然发生了矛盾,以孙俨如今的权威亦是不惧。

但淮泗众臣毕竟为孙氏基业付出良多,以孙俨重情义的性格,是不会扶一损一的。

他要的是平衡。

而孙俨在攻打江夏的时候,特意将其委为先锋,就是期望他在此次战争中立下无可争议的功劳,

只有这样,孙俨才能润物细无声的,有理由的继续提拔一众江东本土臣子。

若凌操能拿下夏口,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前任先锋周泰。

但若是凌操无法拿下夏口,功勋不得,唯有从劳苦之处入手了。

而最大的劳苦,无非就是为孙俨力战而死了。

而若有此劳苦之下,将来他的儿子,才能走的更远。

既然淮泗众臣一直怀疑他江东本土臣子的忠心,那么明日他凌操就用生命来证明,

孙氏忠臣,非止淮泗!

明日不成功,便成仁。

将军当日严令自己务必拿下夏口,抱的也是这种打算吧。

...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日,在天色刚刚亮起来的时候,在凌操的营帐内,他的部下两千精卒就已经整装待发。

精神奕奕的凌操身穿精甲,腰佩环首刀,手持长枪,

他立于军前看着这些跟随他日久的,被其一手调教出来的儿郎,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世人皆知丹阳步卒甲天下,但吴郡步卒又岂会比他们逊色?

这两千精卒除了孙俨后续调拨来给他的,大部分皆是其族人或乡里之人,对其忠心不二,亦都愿意为其效死。

看到天色已经放明,凌操立于阵前,高举长枪,对着身后的两千吴郡儿郎大声喊道,

“出征!”

凌操在说完后,立马一马当先朝着黄鹄山冲去。

虽然没有传令官挥舞令旗,但随着凌操的一马当先,他身后的部曲皆是知晓主将心意,亦都大喝一声,然后跟在凌操身后朝着黄鹄山杀去。

两千人的震天喊杀声,瞬间惊起了黄鹄山中的一片飞鸟。

而这一幕亦被山上的江夏士卒所看见。

他们慌忙的守在各类守城器械前,准备等凌操及其部曲到了射程范围之内,再发动投石机等器械,对山下的凌操及其部曲发动攻击。

此时在山上,正立着一位虎背熊腰的猛将,他虎视眈眈的看着山下快速冲来的吴军。

这人便是刚刚来到夏口的甘宁。

而在甘宁身后,正默然林立三百头插羽毛,腰佩铃铛的士卒。

看着为首的凌操那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姿态,甘宁心有所感,轻声叹道,

“怪不得近几年孙氏能在江东异军突起,百战百胜,有如此虎臣,江东孙氏,何愁不兴呀。”

拿凌操的表现与之前那些在议事厅中的江夏众臣的表现一对比,甘宁就愈发鄙夷起那些胆小如鼠,只知道互相攻讦的江夏众臣来。

同时,甘宁的心中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升起。

江东虽有虎臣,但若是孙氏兄弟不明,想来也不会有虎臣如此为其卖命,

江东虎臣何其幸也,

有一个值得他为其效死的主君。

其实当初他在投奔刘表后,就看出了刘表非明君,他那时本有意向投奔江东大放异彩的孙策。

但在来到江夏后,却因为道路阻隔,而不得已留在了江夏,暂时屈服于黄祖之下。

如今在看到江东之臣愿意为孙俨效死之后,他心中的这种心思就在不经意间,又悄然升起。

但这种心思很快被理智驱散,他已经在黄祖面前立下军令状,若是他此次无法击退敌将凌操,那么他的性命难保。

想到这里的甘宁瞬间打起精神,他看着山下那冲的越来越近的吴军,

转身对身后的锦帆儿郎大声言道,

“今我在黄府君面前立下军令状,言若不击退凌操则死。

但这是我一人之诺,且敌军势大,你们不用与我同背这种危难。

今敌军来袭,我欲下山半道而击之,尔等之中若有想退却者,我必不会阻拦。”

“今有畏敌思难退却者,可摘却头上锦羽,从西面下山归家。”

岂料在甘宁说完这番话,他面前的三百锦帆儿郎却无一人有所异动,一阵微风吹过,

三百壮士的锦羽却岿然不动,

犹如此时三百锦帆壮士的决心一般。

看到这一幕,甘宁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不愧是我的儿郎,

既然如此,

二三子,拔刀吧。”

甘宁话音一落,那三百锦帆壮士就一时间俱皆拔出了腰间长刀,

山林作战,短兵为胜。

而后甘宁大手一挥,他身后的三百锦帆壮士,就瞬间从山上朝着已经快走到半山腰的吴军杀去。

而与凌操不同的是,甘宁并没有冲在最前头,他隐在三百锦帆儿郎之中,手持劲弓,目光不停地在凌操身上流转。

三百锦帆儿郎凭高而下,很快就在半山腰处与凌操的部众相遇厮杀起来。

瞬间,在这黄鹄山的半山腰处,两处人马皆是爆发出了巨大的喊杀声,

喊杀声混杂着兵器入体的嗤嗤声,吓得黄鹄山中的猛兽四散而逃。

甘宁部众虽仅有三百,但能被其看中收入麾下的,皆是雄壮且勇敢之辈。

再加上黄鹄山险峻,纵使凌操部众是甘宁数倍,但也没办法全部加入与锦帆军的战斗之间。

因此一时之间,在黄鹄山的半山腰处,两处人马厮杀在一起正不分胜负。

而走在部众前头的凌操,本来心中还在暗喜今日进展迅速,岂不料却在半路突然杀来了数百敌军挡住了他的去路,这让凌操心中十分恼火。

但因为地势原因,他没办法指挥麾下部众,将这数百敌军尽数全歼。

况且这数百敌军也是精锐之辈,因此凌操只能挥舞长枪左右冲杀,以期为身后部众杀出一个缺口。

凌操的勇猛虽不如周泰,但在一众江东将率中,亦是中上流之资,在他勇猛的冲杀之下,那些锦帆军竟渐渐出现了败退溃散之态。

而一直隐在锦帆军之中的甘宁,见到这一幕,心中一点都不惊慌。

他勇猛不下凌操,但相比于凌操,甘宁在粗狂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细腻的心。

他深知敌众我寡,若是硬拼,虽在他的带领下,锦帆军亦有机会取胜。

但到最后,自己的儿郎势必会死伤惨重,既然如此,他还不如以智胜之。

而随着凌操勇猛无比的冲杀之下,他身边的锦帆军几乎为之一空,看到这一幕的甘宁立刻感觉到了机会来临。

甘宁身姿灵活,一跃跳上了身旁的巨石之上。

跳上了巨石的甘宁居于整片战场的高处,他也不迟疑,立即就在巨石上张弓搭箭起来,

甘宁气力巨大,他手中的长弓相较于军中一般的强弓,更要长上一半,随着长度的增加,拉开这张巨弓的气力也要更大,

但相对应的,由这张强弓射出的箭矢,他的威力也会更加强大。

如今甘宁手持这张威力无比的强弓,对准了那尤不自知在为自身前途浴血拼杀的凌操。

今年太史慈单骑降射阳的事迹已经传遍天下,世人皆谓太史慈神弓之名,但世人不知道的是,

蜀郡甘兴霸亦善射。

甘宁将锋利的箭头瞄准了凌操的正面脸颊,凌操全身上下皆被精甲包裹,射其他部位不会令其致死,唯有脸颊处是其最薄弱之处,

甘宁深吸一口气,他正要射出手中长箭的时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他将箭矢瞄准的方向从凌操的脸颊上移开,往下偏移了一些,随后甘宁再毫无迟疑的将手中利箭射出。

说时迟,射时快,一切只发生在瞬息之间。

尽管凌操的部下看到了踏石而立,引弓瞄准凌操的甘宁,但当那人想提醒凌操的时候,甘宁手中的利箭已经疾驰而出,

倏尔之间,就已经来到了凌操的身前。

正在冲杀的凌操只感觉到有一股冷风逼近,沙场多年浴血的直觉令其心中的警铃大作,但这时他再有所察觉已经太晚。

甘宁的利箭瞬间来到了凌操的身前,而因为射程近,加上强弓的加持下,这支利箭瞬间没入了有着皮甲保护的凌操身体中。

因为箭矢来势之猛,凌操在中箭之后,只觉得一股剧痛袭遍全身,而后他在几步踉跄之下,直接倒地。

这猝不及防发生的一幕,让正在冲杀的两方俱都一停。

凌操的部众在看到这一幕后,全都吓得不知所以,而凌操的亲卫反应稍快,他们拼死围上前,将倒地的凌操给保护了起来。

而已经在战场之中陷入下风的锦帆军,在看到这一幕后俱都欢呼起来。

他们用崇拜的看向立于石上的甘宁,而后士气大振的朝着吴军杀将而去。

甘宁一箭射中凌操,凌操倒地身死不知,这一幕直接让战场中的局势发生了逆转。

主将已失的吴军军心大乱,没有了统一指挥的他们就算再勇猛,此刻心中也起了退却之心。

而数百锦帆军则抓住时机朝着凌操冲杀而去,

一方士气高涨,一方士气低迷,慌乱无章,吴军很快就陷入了颓败之中。

而凌操的亲卫统领正指挥着身边的士卒守护着凌操,且战且退。

不知所措的其余吴军见此情形,也只能加入到守卫凌操的阵型中,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若是锦帆军再继续冲杀下去,吴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但在锦帆军越战越勇,意欲擒下凌操的时候,甘宁却暗中下达了一个命令。

虽然锦帆军的司马不知道,甘宁为何会下达这个令其不解的命令,但忠诚的他还是坚决执行了甘宁的命令。

很快的,锦帆军进攻的力度比刚才小了很多。

凌操的亲卫统领见状大喜,他连忙指挥着剩下的吴军抬起凌操朝着山下的军营快速退去。

而锦帆军也在随意追击一番后,就鸣金收兵回了山上......

凌操在被部下护送回营中后,听到消息的凌统立即来到凌操身旁。

他在看到凌操全身被鲜血浸透后,他那稚嫩的脸庞上顿时充满了悲色,他不禁伏在凌操的身躯上痛哭起来。

而在知道射伤他父亲的敌军将领是甘宁后,凌统英俊的小脸上瞬间闪过狠色,

他咬牙切齿得恨道,

“甘宁,我誓杀汝!”

...

凌操为敌将所乘,中箭重伤垂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已经快到达夏口的孙俨耳中。

在听到自己的先锋大将落得这个下场之后,孙俨当即勃然大怒。

自他继承江东之主的位子以来,何曾遭受过如此失败。

他传令蒋钦率本部兵马,先行到达夏口守住吴军大营。

而就在蒋钦到达夏口的数日后,孙俨的大军也终于抵挡了这里。

在大军抵达夏口之后,孙俨立即命吴军将夏口团团包围了起来。

数万大军将一座小小的黄鹄山团团包围,并立即就地取材,开始大肆建造攻城器械。

山下数万面吴军旗帜迎风飘扬,山下数万吴军砍树造器的声响,山下数万吴军高呼万岁的喊声,都让山上的甘宁意识到了,

孙俨已经来了。

而就在蒋钦先一步建好的吴军大营内,

孙俨见到了一脸悲切,满面泪痕的凌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