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五十五章 江东,我又来啦

替汉 第五十五章 江东,我又来啦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皖城外十里,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正在行进着。

这支队伍便是鲁肃的举家南下队伍了。

鲁肃六月初从下邳郡东城县出发,按照常理来说,正常一个多月就可以抵达庐江郡了。

特别是因为先前有被刘馥派州骑追击过的经历,所以鲁肃存了一份小心,加快了脚程。

在鲁肃这支队伍到达庐江郡时,比预计的时间的更早了几天。

可是在进入庐江郡后这个情况就变了。

庐江郡濒临大江,向来雨水充沛,如今正是七月,大江流域下雨的旺季。

一场大雨下下来,绵延几天也是平常,这就使得道路十分泥泞,大大延缓了鲁肃这支队伍行进的速度。

就算不考虑道路问题,在大雨倾盆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冒雨赶路呀,万一因此得了风寒,那可是会有性命之忧的。

而且鲁肃毕竟不是一个人南下,是带着几乎整族的人,其中老弱妇孺居多。

现在又是六七月,是南方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之前在淮南境内的日夜兼程赶路,已经让队伍中的老弱妇孺疲惫不堪了。

如果再这么高强度的赶路下去,他们迟早会受不了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鲁肃这支队伍进入庐江郡后,一路上相遇的流民队伍多了起来。

每支流民队伍至少都有数千人,浩浩荡荡的朝皖县方向而去。

在初期,鲁肃的这支队伍与一些流民队伍发生了冲突。

因为鲁肃这支队伍每人都携带了不少干粮,这对那些饿了许久的流民来说,简直就是香饽饽。

幸亏鲁肃这支南下队伍中有百余青壮,加上鲁肃本人指挥得当,才没有因为这些冲突发生大的流血事件。

但也因此让鲁肃变得更为谨慎起来,他为了躲避这些流民,常常带队绕路而行。

鲁肃不怕那百余州骑,是因为他们有理智,而这些流民是饿昏了的人,他们发起狠来,往往会失去理智。

以上多种因素让鲁肃到达皖县外时,已经是七月下旬了。

在到达皖县外时十里时,他没有继续再往皖县前进,而是让人前去禀报如今在皖城中的孙翊。

他队伍中有手持兵器的百余青壮,若太过贸然接近皖城,很是不妥。

他在江淮之间养名数载,尚有一些薄名,而且他与孙家也算是故交,所以他提前叫人前去通禀。

这样在得到允许后再进城拜见孙翊,避免引起什么误会。

他此番南下为了不徒增变数,并没有告知周瑜,自然的孙翊也是不知道的。

鲁肃虽外貌粗壮,但实则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鲁肃没有在城外等待太久,就见从城池的那个方向快速的奔来了一队人马。

鲁肃心中一喜,莫不是吴侯得知自己来了,亲自来迎?鲁肃赶紧下马来,在地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外貌行装。

在地上的鲁肃引目远望,渐渐看清了驾马行在前头的那人,不是孙翊却是孙权,鲁肃目光中略显失望。

在孙权来到鲁肃身前后,他高兴的下得马来朝鲁肃一拜道,“子敬,竟不意乎汝会南下,好久不见。”

鲁肃之前曾在周瑜引荐之下拜访过孙策,因此孙权、孙翊是认识鲁肃的。其中孙权好养士也善识人,他对鲁肃这样的奇士颇有好感。

鲁肃南下就说明他是来投奔江东来了,想到江东能得此大才,孙权心中自然高兴。

鲁肃也朝孙权回拜,口中第一时间问出了他最关心的事,“仲谋,吴侯在城中否?”

孙权一愣,随即答道,“今月初七,君侯就领兵回吴讨伐山越去了。”

然后孙权笑道,“子敬,你可是晚来了一步呦。”

听到孙权这么说,鲁肃心中失望。

将近两个月多的举家南下,其中艰苦劳累不必多说,本想到来到皖城拜见孙翊后能一展所长,抒发心中谋略。

没想到却晚了一步,孙翊先一步回吴平叛去了。

不过心中的失望也就一会,如今已经平安到达皖县了,等孙翊平定完山越之后,自然会有相见之日。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安顿好他的族人。

孙权因为出于对鲁肃的喜欢,又看到鲁肃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想来这一段时间以来很是辛苦。因此他便盛意邀请鲁肃入城,他好为其接风洗尘。

鲁肃自无不允。

在去往皖城的路上,孙权主动与鲁肃谈起了近来在皖城发生的一切。

自从孙翊回吴后,担任庐江郡守一职的孙权就一直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但有时候忙碌之余他也想找个说话的人,虽然吕范同在皖城,但是他主要负责军务,而且除了有公务,他一般是不会找孙权的。

孙权因为年少的事,在看到吕范时还是会有点犯怵,怕他一会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上书孙翊参自己一本—这种事,他又不是没干过。

所以在得知鲁肃来时,他挺开心的。

鲁肃智谋不凡,孙策在时就多加称赞过。他来了,除了可以与自己谈话外,还能为自己参赞政务,避免自己因为经验不足处理错政事。

所以一路上,他很主动的告知鲁肃目前庐江的情形。

而鲁肃在进入庐江郡后,一路上昼伏夜出的,很多情报他都不知道。就连孙翊月初时,率军回吴讨伐山越也是刚刚才知道的。因此对于孙权的主动告知,他很感兴趣。

情报,是一切谋略的基础。

在孙权谈到他被孙翊表为庐江太守后,鲁肃只是拱手朝孙权祝贺,言道,“仲谋终于可以一展所长了。”

孙权又谈到孙翊发布屯田令后,许多流民蜂拥而来,庐江的人口一下子就充实了不少,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加着。

并跟鲁肃说道,他如今主要负责的就是这项政务,安抚流民,屯垦荒田。

鲁肃点点头,这项政令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江东的国力,的确是良策。

只是中原曹操早已经实施屯田,就是在他的家乡东城,屯田户就已经有数万户,虽是良策,也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的地方。

不过知道了这事,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路上,那么多流民迁徙来皖城了。

可是突然之间,鲁肃想起一路上看到的那浩浩荡荡的流民队伍,他敏锐的察觉到哪里不对。

怎么会这么多,中原也有屯田呀。

他马上问起了孙翊颁布的屯田令的内容。

孙权身为庐江郡的一把手,早就把孙版屯田令的内容记个烂熟,他便一点一点的告知了鲁肃。

鲁肃越听眉头越皱。

天下奇士往往能在同样的事务中,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事。毫不疑问,鲁肃就是这种人。

他赶忙问孙权道,“君侯临走前,可对明府吩咐了什么吗?”

鲁肃的语气颇为焦急,孙权不解,难道是这屯田令有何不妥?

孙权回想了下,回答鲁肃道,“君侯临走前一日,曾对本府说过一句话。”

孙权简略的将那句话说了出来,“西面不足虑,北面必多慎。”

一听这话,鲁肃再联想到那屯田令中的内容,鲁肃心中大喊一声糟了。

吴侯这是动了北进之念了。

可是现在不是北进的好时机。

想到这的鲁肃,本来与孙权并排牵马而行的他,立刻翻身上马。

他在马上对孙权拱手拜道,“如今形态紧急,吾要立刻往吴县一行。吾之族人还望明府好生看顾了。”

孙权诧异,他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城墙,这都要进城了,怎么这时候就要立马往吴县一行了。

刚才不是还说要先安顿好族人吗?

孙权就要劝住鲁肃,鲁肃却急不可耐的调转马头,他狠狠用马鞭抽了下胯下马匹,马匹吃痛之下,急速得朝南方而去。

孙权的话还没说出口,鲁肃已经渐行渐远。

孙权此刻心中十分懊恼:鲁君,我本来还想在饮宴时,榻上问你治庐之策呢。

想到这,孙权心下叹息,他又转身看向了身后那数百双眼睛,那数百双眼睛中全都表露出一个意思—我要休息。

两方之间面面相觑了一会,

最后孙权又重重叹息了下。

...

鲁肃在驾马往江东而去的路上,心中一直反复着一个念头。

欲成帝王之业,必先图帝王之基。曹操之帝王之基在河北,孙氏之帝王之基在荆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