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六十四章 孙翊之戒

替汉 第六十四章 孙翊之戒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张昭给孙翊的上奏中,提到的谣言说的是,“近来府中流传桥夫人因苦自身体弱,故想避居于会稽修养。绍公子年幼离不开生母,故会一同前往。”

张昭为人刚正,又涉及到如此敏感的话题,他应该是将府内的传言照本宣科得奏报给孙翊的。

在奏报中张昭在最后还特地提醒道,“迁府之议,或出夫人,此乃大祸之源,望君侯慎之。”

在吴侯府中的传言中是大桥自己想去会稽,而且并没有说孙翊会派兵看守。

这样的传言如今在房内的人最近都有耳闻过,毕竟连张昭一个外臣都听到此等传言了,府内还不知道传的有多广了。

但这样的传言在孙翊口中说出来后,就成为了谣言。

孙翊的话中更是把“大桥自愿迁府”说成是他要将大桥及孙绍迁去会稽派兵监视,这种意思的转变足以体现孙翊此刻的不满。

他的不满,足以让房内的所有人胆寒。

而此刻孙翊的不满,正在直指向徐灵伊。

孙翊用一双平静无波的眼睛看着徐灵伊,他在等着她的回答。

也许是孙翊的语气还是温和的,徐灵伊也恢复了镇定,她答道,“嫂嫂曾与妾说起过此事,她的确有意想带绍儿去会稽避居。”

“妾没有妄造谣言。”

孙翊听后点点头,徐灵伊的话他信,但是徐灵伊的回答没有让他满意,

“女君自然不会做如此无智之事,嫂夫人说过此事不假,但这是她与卿私下谈话之事,又怎么会传遍府中?吾问的是这个。”

大桥会对徐灵伊说这话,是情理之中的事。

大桥的身份很尴尬,他是孙策的遗孀,还为孙策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孙绍。

随着孙翊地位的不断稳固,她和孙绍的身份也越发尴尬敏感起来。

孙翊是兄终弟及,在法理上,兄终弟及也是受众人认可的继承方式。

不过兄终弟及相比较于父死子继,法理上终究差了一点,特别是那个兄还留有子嗣的情况下。

大桥会有这种想法,是出于替孙翊考虑的角度,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大桥跟徐灵伊说这番话,想来是想通过徐灵伊之口告知孙翊——她不会,也不想对他有所威胁。

至于接下来是否要去会稽,或者是其他处置,就看孙翊怎么抉择了。

人都有私心,就算是至亲,因为地位的变化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隔阂。

大桥的本意没有错,但这件事不该传扬开来,传扬开来意思就变了。

这次徐灵伊没有回答孙翊,她用手指紧紧捏着裙摆,头微微低着。

孙翊见状叹息,徐灵伊是很聪慧,但终究年纪尚幼,心性不够坚韧。

她以为她不说,自己就不知道原因了吗?

校事可是已经培养有一段时日了。

“来人。”孙翊轻轻呼唤一声,就从房门外跑进了十数位身穿黑甲的卫士,他们在进来后朝孙翊行了一礼,就挺身按刀而立。

黑甲卫士个个身形魁梧,脸神肃穆,按刀而立的他们就像孙翊召唤而来的死神一样,在注视着房内的这些人。

这一幕,更让房内的人恐惧不已。

就在孙翊要下达下一个命令时,跪倒在床边的老嬷嬷连忙爬到孙翊身前,焦急地说道,

“君侯息怒,君侯息怒。这件事不是夫人传出去的,是小人那日侍奉在夫人旁边时听到的。

小人以为只要把这件事传出去了,这件事就能成真,这样夫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真的不关夫人的事呀,请君侯明察,不要怪责夫人,请君侯明察.......”

老嬷嬷边说边朝孙翊磕头,咚咚的磕头声响起,老嬷嬷那副声泪俱下,焦心护主的样子看的孙翊都有些动容,但是并不能改变某些事。

孙翊对这位老嬷嬷说了一句话,“你很忠心,也有小聪明,但是你把小聪明用错地方了,你这样不是在帮女君,你是在害她。”

说罢孙翊挥挥手,十数位校事立马行动起来。

他们分别冲向府内婢女、仆人之中,从中找寻出自己的目标,而后将她们一一拖拽而出,往房外拖去。

房间内一下之间惊叫声,哭喊声响彻起来。

这些校事见状大怒,他们怕这些声音惊扰到孙翊,就分别用手堵住这些哭喊的下人的嘴,然后快速地将他们拖拽而出。

片刻间,房内除了还留有些许下人外,几乎一空。

两位校事上前来,正要把老嬷嬷拖出去,徐灵伊见状再也忍不住了,她出声喝道,“住手。”

面对徐灵伊的喝止两位校事却不闻不问。

他们原身是北方流民中的孤儿,无亲无故,在被孙翊收为校事那一刻起,他们就是孙翊的鹰犬,只会听从孙翊一人的话。

徐灵伊见自己的喝止没有止住校事,这两位校事已经把老嬷嬷架起来,往房外拖了。

徐灵伊大急,她转身看向正淡漠的看着这一幕的孙翊,用一种恳求的语气说道,“三郎,求你放过嬷嬷好不好,自从母亲去世后,她就是我唯一的长辈了。”

徐灵伊的语气中已经出现了哭声。

面对徐灵伊的恳求,孙翊还是一副淡漠的样子。

这时老嬷嬷已经被拖拽到门口了,徐灵伊情急之下起身,就要朝孙翊跪下,但她的这个动作却被孙翊阻止了。

孙翊伸出手握住徐灵伊的手,不准她起身,他语气低沉地对徐灵伊说道,“我这是在保护你!”

“你如此聪慧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到这件事的危害。就算你与老嬷嬷感情深厚,但是她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宣扬此事,她还鼓动一些下人一起宣扬。

你不再是徐家姑娘,你现在是江东的女主人,她用以前徐府内的一些手段不是在帮你,是在害你。”

“你我的家不是这吴侯府,而是整个江东。你的一举一动,是被会所有人注意的。”

“我知道不是你想让嫂夫人和绍儿迁府,迁府这件事本身也不算错,可以保护嫂夫人和绍儿远离政治中心,以免将来被卷入一些政治旋涡当中。

但现在这件事不可传扬开来,母亲尚在,她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想?江东臣子都是大兄留下来的,那些臣子知道了又会怎么想?等传扬到一定程度,嫂夫人与绍儿又该如何自处!”

“虽然这事并不是你有意传扬的,但是从你身边人传出来,别人就会认为是你授意的。

母亲和群臣现在之所以还未对此事有大的表态,一是顾忌我的态度,二是他们都在等着看你怎么处理此事。

这些以你之聪慧你不是不知道,但是因为始作俑者是与你有深厚情谊的嬷嬷,所以你在迟疑,没有在一开始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你难道以为这些传言会止于智者吗?传言若是没有外部强有力的干预,只会进一步变为谣言,而后愈演愈烈,直到最后把你吞没。

若是你没有处理好此事,他们不敢对我有所微词,但都会把不满宣泄到你这里,认为是你迷惑君上,到了那刻,你又该如何自处。”

“你的妇人之仁,你的迟疑是会把你架在火上烤的。”

孙翊的语气已经越来越严厉。

徐灵伊是很聪慧,但是她刚从一个徐家姑娘转变了孙家夫人,又刚从一个普通的孙家夫人转变为江东女主人,她的心性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

这让孙翊很是忧心。

易称“正家而天下定。”诗云“邢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古来多少优秀的君主英明一世,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这都是足以令孙翊警戒的事。

正所谓家国天下,对于主君来说,他的家与国是一体的,家内不宁,是会直接影响国运的。

孙翊处于乱世,将来会有很多时间不在府内,所以徐灵伊身为他的妻子,就要尽到保家宁室的责任。

特别是孙翊的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这就更加考验徐灵伊的能力了,一有不慎,随时会埋下大的隐患。

孙翊在成长,他希望徐灵伊也能跟上他的成长,这样在将来,才会一起龙凤呈祥。

孙翊不想将来,他会将君王的狠辣用在他的妻子身上。

孙翊严厉的语气以及话中的内容让徐灵伊脸色灰暗,孙翊叹了一口气,她是自己的妻子,是幸运也是不幸。

“她们会死,而且吾会传言出去是由你处死的。”

“若是母亲问起来这事,你就说是我让你等到我回府后再处置的。众臣方面有些许微词,我也会帮你挡下来。这一次的事,就这样过去吧。”

“御下要懂得宽严相济,将来若是有类似的事发生,吾希望你当断则断,要懂得防微杜渐,切不可再感情用事了。”

孙翊的语气又慢慢转变了温和。

“妾知道了。”徐灵伊的声音很微弱,但她现在已经默默擦干了眼泪,只是用一双的红肿的眼睛看着孙翊。

孙翊放开徐灵伊的双手,起身弯腰将徐灵伊抱起放在床上,并为她盖上了被子,“你先好好睡会,吾刚回吴,公务繁多,还要赶紧去处理下。”

说完后,孙翊俯身在徐氏耳边轻轻说道,“卿要赶紧为吾生下一个孩子,孩子的名字吾都想好了,以“肇”为名,唤为孙肇。”

“该给你的,吾都会给你。”

孙翊俯身在徐灵伊耳边说话,口中呼出的热气吹在徐灵伊的耳垂上,让徐灵伊有种酥麻的感觉,她感到很舒服。

孙翊这番温柔的举动,让徐灵伊内心中的伤心也减退了不少。

孙翊的话更让她安心了不少。

她轻轻应道,“嗯。”

见教育也教育好了,安抚也安抚好了,孙翊起身朝门外走去,徐灵伊急忙呼唤住了孙翊,

“三郎,能给嬷嬷留个全尸吗?”

孙翊闻言笑了笑,他允诺徐灵伊道,“好。”

徐灵伊这才安心睡下。

出门之后的孙翊唤来了谷利,“阿利,方才拖走要处决的那几人中有一老嬷嬷,她就赐白绫而死吧。”

孙翊说完后,谷利面有难色,他迟疑地说道,“那位已经拖走有一会了,恐怕现在已经快行刑了........”

孙翊眉头一皱,动作这么快的吗?难道他要食言于徐灵伊了?

不过孙翊是吴侯,他总是有办法的。

他用一种危险的眼光看着谷利道,“若是那老嬷嬷身首异处,孤就将你的头卸下来安在她身子上。”

孙翊的话让谷利大颤,他立马应道,“唯。”说完后,就慌忙的转过身奔驰而去,去寻那些负责行刑的校事去了。

在谷利走后,孙翊笑了笑,然后他在亲卫的护卫下,朝着政厅走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脑中在想着一些事。

今日吴侯府发生的事,不会记载在史书之上,但今日发生的事,总会被一些想知道这件事的人,在意这件事的人的知道。

而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孙策遗孀迁府一事,就会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对于那些关心这事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当做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件事。

君臣融洽,上下一心,这是目前江东的主旋律,但在这主旋律之下,总会时而出现一些杂音,不合时宜的插曲,这是人性使然。

孙翊不能为了这些杂音或者插曲而破坏了主旋律。

而且,仅仅是十几个仆人的宣扬,就可以惊动吴母,就可以惊动张昭那样的重臣吗?

有些人又开始蹦跶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真理名言不错。

但是孙翊把有些人只是看做江东地貌上的杂草,人跟鱼都配不上,杂草总是要清理掉的。

真以为校事府只是用来监视大臣,刺探情报的吗,校事府的基层机构可是到了地方上的亭的。

孙翊继位后一直没有招贤纳才又是为了什么?

孙策没有做完的事,他会继续接着做。

但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在你没有那个实力之前,就不要一副我要拿你开刀的样子。

对待杂草,就要有一个原则,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不能给他们留下反扑的机会。

想着想着,孙翊就来到了政厅,此刻太阳也已经完全出来,将整个政厅照的亮堂堂的。

孙翊来到他的奏案前,看着案上密密麻麻的文书,颇为头痛,

这该写多少个诺呀,孙翊扶额叹息。

....

八月十六,吴侯孙翊下令,定于八月二十在吴县召开议事大会。

除了吴县的各位大臣之外,孙氏各宗亲、回吴述职的太史慈、留守会稽的虞翻等人也须都吴参加大会。

八月十六,鲁肃到达吴县。鲁肃到达吴县后先去寻了周瑜,周瑜见鲁肃南下,喜不自胜。

当日,周瑜上书孙翊有两位贤才居吴,请孙翊召见试问之。

孙翊允准,命人传令周瑜,八月十七日时,在吴侯府中召见鲁肃、庞统二位名士,试问之策论。

周瑜大喜,

孙翊更喜。

这年头买庞统送鲁肃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