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六十九章 反客为主

替汉 第六十九章 反客为主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江东偏居东南一隅,北有长江横跨隔绝中原。

在长江以北,有江北三郡,西为庐江郡,中为淮南郡,东为广陵郡。

三郡接壤,横跨数千里疆域,在曹公之手,乃是其制衡君侯的三把利剑。

但若三郡为君侯所握,三郡一体后,可成长江下游之兜鍪,共同拱卫江东。

三郡中,君侯已经占有庐江郡,而淮南郡现为扬州刺史刘馥所治,广陵郡为陈登所治。

众人皆议北方争雄之时,应趁淮南兵力空虚,先取淮南,统以为不然。”

“三郡中东为广陵郡,与吴郡互相倚望,陈登若派兵渡江,不出五日,大军即可抵挡毗陵。十日内,大军可至吴县,此乃君侯心腹之害,君侯不可不早图之。”

“广陵太守陈登,沈深有大略,在广陵一地恩威并行,甚得民心,统又听闻其心有大志,常有吞并江东之志。

如此英豪据兵居君侯榻侧,君侯又岂能枉顾。今曹公无力南顾,陈登失去外援,实乃天赐良机,君侯应趁此良机讨灭陈登,占据广陵,早绝后患。”

“且广陵居淮南之右,乃在其腹背,若君侯先进兵淮南,假使君侯占据淮南,陈登只需派一军突袭历阳,即可分割淮南与江东的联系,将淮南一地隔绝在江北。

那时就算君侯占据淮南又有何益处,终复为北方英雄所得也。”

“故统认为,欲图淮南必先图广陵。”

“此乃统之平淮策第一步。”

庞统说完后,孙翊脸上浮现抑制不住的笑容。

欧力给,欧力给呀。

先取广陵不但有庞统以上说的几点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

广陵虽属徐州,但是他远离中原,乃是和江东最接近的一个郡。

就算孙翊拿下了广陵,也不会太刺激到曹操,避免他掀桌子,来个一起玩完。

在庞统说完后,他又紧接着说了他平淮策的第二步,他说道,“平淮策第二步乃乱淮。”

“议者皆论曹公因为对抗袁绍,故而兵力皆在北,导致淮南无重兵良将镇守,故为攻取淮南之良机,实则不然。

曹公不在淮南布置精兵良将,乃是因为淮南一地残破,形如一片废墟,根本没有粮食奉养兵马。

故而曹公令有治政之才的刘馥安抚东南,乃是为了养淮南之生气,以图后效。”

“由此可见,君侯进攻淮南之最好良机,实质因为淮南一地残破。”

孙翊点点头,曹操明知淮南一地如此重要,为何不派良将精兵镇守?

要知为了防备刘表,他可是派了曹仁镇守宛城,扼守着刘表北进的要道,同时为他防备着汝南一地。

曹操兵不少,他破青州黄巾之后,单单这一战就受降了三十余万人,而且这全都是青壮。更何况后期战胜其他人后受降的兵马了。

他良将就更多了,但是他缺少粮食。

曹操虽然早早开始屯田,粮食收获也很多,但是他连年征战,加之招揽安抚流民,导致他的粮食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的。

为了打官渡之战,更是耗尽了他的所有库存。

而淮南一地被袁术祸害的太惨了,江淮间歌谣唱道,“持金易米,米贵于金”,史书记载“百姓饥穷,以桑椹蝗虫为干饭。”

可见如今淮南一地的残破。

要是派精兵良将前去镇守淮南,根本养不活。

故而他先让刘馥来,先让刘馥在淮南发展内政,恢复生产,为他以后派良将精兵打下基础,例如后期镇守淮南的张辽、李典。

宛城因为早拿下来,还有点粮食基础,才有曹仁率精兵镇守那里。

同理关中一地也是如此,他派了政治能力满分的钟繇去。

孙翊对庞统言道,“士元所言,孤十分认同,然士元乱淮一计,又是何意呢?”

“淮南接邻豫徐两州,君侯若此时拿下淮南,曹公定然不会坐视不理,一动而牵全身,后果不可预料。

况且淮南残破,就算君侯现时拿下,镇守淮南一事也会颇为艰难。”

“但淮南一地又不可弃之不顾,既然淮南残破乃是大利君侯的良机,君侯要做的便是延续这个良机,以图来日之效。”

刘馥现在在淮南疯狂种田,他政治能力也是快点满了,种田能力堪称大神,要想延缓其种田的进程,怕是不易。

孙翊身体继续前倾,他急切地问道,“计将安出!”

庞统微微一笑,说出了他平淮策最精华的部分,

“凡攻取之道,从乱者始。当今惟使淮南一地乱,方才利将来图。

淮南一地南北纵横千里,刘馥兵少,定然防备空虚。君侯应先从其少备处先挠之,刘馥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刘馥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无所不利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兵马,但以轻兵挠之。

刘馥受曹公重任,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州兵以来应;数大发则彼兵困而粮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毁其田、散其民,败其政!

几月之后,则淮南各县,穷困更甚矣。

人皆向生畏死,君侯取广陵之后,可在广陵、庐江二郡同开屯田,以粮食相诱淮南民众而来。

民众不附,刘馥何以聚粮乎?无以聚粮,北兵南下淮南,以何物食?

无民无粮,刘馥又有何能力筑坚城阻君侯大军乎?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则知彼情状者,愿为君侯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君侯先导。

至那时,淮南虽名为曹公之地,但已行我坚壁清野之实。

此计既可规避此时取淮南之隐患,又可收实据淮南之利,乃统所献反客为主之乱淮之计也。”

孙翊听完庞统此计后,忍不住抚掌大笑,他盛赞庞统道,“论奇谋,士元堪称孤座下第一人。”

庞统的这个计策可谓是完美解决了他目前的困扰。

而且按照庞统的这个计策,淮南一地中刘馥好不容易积聚的民众都会为孙翊做嫁衣,源源不断流入庐江、广陵两郡之中。

待将来孙翊占据淮南后,再将这些人口迁往淮南充实,彻底巩固孙翊在淮南的根基。

不然像之前有些臣子提议的那样,拿下淮南后,迁徙江东人口北上,这简直是荒谬,江东人口本来就地广人稀,还往淮南迁徙人口。

更有甚者提议,拿下淮南后,直接去徐州掠夺人口......

这是把曹老板和袁董事长两个人当做死人呀。

赞完庞统后,孙翊突然想到一点,要想实施庞统的这个反客为主之策,前提是要有高机动力的兵马。

孙翊手中是有五千骑兵不错,但淮南郡太大,恐怕不够。

因此他问询庞统道,“孤虽有五千骑军,但若想实施士元这个计策,恐怕不足。”

庞统却早有腹稿在胸,他拱手对孙翊言道,“淮南一郡虽在江北,但水域丰盛之处不少,正是利于江东运兵之处也。”

被庞统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过来,他这是灯下黑了。

淮南一地虽然多为平原,但水系也不少,虽没有江东密集,无法让水军在淮南形成压制性的优势,但运输兵马却快速便捷。

船当然没办法上岸,但人可以呀。

江东兵马本就是水陆两栖的优秀步兵,江东步兵还有一个优点,他们耐力好,善于短途奔袭。

而且根本不需要每个月都去骚扰刘馥,分别在其粮食种植、收获的季节去就好。

庞统考虑的面面俱到,孙翊只能言道,“善。”

接着他又对庞统言道,“孤今命你为军师校尉,以后就在孤身边谋划军机,参赞军务。”

庞统笑拜道,“唯。”

孙翊对庞跑跑可没有问一下这个官职满意不,不满意也要留下来。

而后他让庞统先回偏厅,让其待会午时用餐时,和周瑜、鲁肃二人与孙翊的家人一起用餐。

与孙翊家人一起用餐,这是比合案对饮更让臣子感到尊荣的恩宠。

这可以体现孙翊对鲁肃和庞统二人的看重。

他们二人不仅仅是大才,还是孙翊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批嫡系班底。

这时代一般是两餐制,分为早晚两餐,但前世孙翊可是一日三餐还要外加下午茶及夜宵的男孩,一日两餐怎么受得了。

于是他继位后,就把这个用餐规则改了,改为一日三餐。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现在整个吴县都在慢慢习惯着一日三餐的用餐制。

在庞统走后,孙翊手指摩擦着酒杯,他现在心情很好。

在今日召见鲁肃、庞统两位大才之后,孙翊结合自身对官渡一战结果的先知,初步得出了一个短期战略:

先取广陵,再用庞统的策略乱淮、然后在庐江、广陵两地慢慢积蓄实力,同时伺机吞并江夏,敲开荆州的西门户。

而后在曹操战胜袁绍,要进一步吞并河北之时,出兵拿下淮南,威胁曹操背后,令其两面受敌,不让其再继续壮大......

至于更长远的战略,就要看后来的局势怎么变化了。

要因时制宜。

在心中思虑淮南的孙翊,这时想起来一件事。

那时孙翊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曹操看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回信中内容是:

“足下今日,已成孤忧。

善持善持,淮南相见。”

孙翊在收到这份回信时还在庐江。

那时他正在计划讨越大计和屯田的事宜,烦心的很,于是便随便回了一封信给曹操。

可是在那之后曹操再也没有回信过来,这让孙翊还吐槽了曹阿瞒一顿。

前世时,孙翊最讨厌微信聊天时人突然消失,连句我去洗澡了都不敷衍一下。

现在曹操又给他整这么一出,他直吐槽曹操这个网友素质不咋地。

至于孙翊的回信是什么呢?

他回的是,

“别浪。”

他也不知道曹孟德看懂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