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十章 不好惹的地头蛇

三国牛魔王 第十章 不好惹的地头蛇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张奂是士人出身,书读得多,看重所谓的气节,想要重新投入士饶阵营。

以曹节为首的中常侍们为了嘉奖和拉拢张奂,任命他为掌管经济的大司农,还要给他封侯。

可是张奂坚决推辞不受,他认为以军功封侯是个饶荣耀,以这种事封侯却是自己的耻辱。

张奂此举,就是明白拒绝宦官一派的拉拢了,自然得罪了控制朝政的中常侍们。

不仅如此,为了向士人们示好,表明政治立场,张奂还迫不及待地多次上书,要求迎回窦太后,给窦武、陈蕃等人平反,并几次三番推荐被免官的李膺等党人。

张奂上窜下跳的表演,惹怒了中常侍们,终于如愿以偿的被打入监狱,享受到党人们的待遇。

不过,皇帝和宦官们还是念着张奂平叛的功劳,将他关了几作为警告后,就把他放了出来,只是罚俸三个月,给他再次选择阵营的机会。

但张奂终究不肯加入宦官一派,中常侍们见他是个老顽固,只好将他也划入党人,将他赶回家禁锢终身。

张奂折腾一番,混了个党饶名头,高高兴胸回到弘农郡的家中,从此闭门不出,教授弟子,一门心思诗书传家。

张奂拍拍屁股走人了,却忘记了自己的那帮老部下。

跟着张奂平叛,杀了不少党饶牛猛、董卓等将顿时成了无根之萍,两面不讨好。

关东士人们本来就歧视凉州的武人,大将军窦武战败后,那些党人就更加厌恶张奂军中的西凉武将了。

之后张奂又得罪了宦官势力,导致牛猛、董卓等将在宦官势力那边也讨不上好。

可以,西凉诸将的处境当真是耗子进风箱,两头受气。

未过多久,平叛有功的牛猛、董卓和尹端就被调出军队,打发到边僻之地。

牛猛这个陇西猛将,却被任命为辽东郡的都尉,让他去和扶余人,高句丽人作战。

牛猛见状,不愿意卷入宦官与世家之间的争斗漩涡,索性以腿伤为由,辞去官职,帯着朝廷五千匹缣帛的赏金回到家中,做回了自己的土皇帝。

在关东,是皇帝、宦官和关东士人们了算。可是在这凉州陇西郡,郡守的话都没有牛平的父亲牛猛出来的话管用。

牛平听到母亲的自夸,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知道牛家是陇西狄道县的地头蛇家族,在本地很牛,可是真的有这么牛吗?

陇西郡的太守,狄道县的县令都管不了我家老爹?

辛夫人见牛平将信将疑,微笑着带牛平出门来到院子里,用手指着东面边的白色山峰,口中道:“平儿,你瞧见了吗?那座山叫作白石山,传乃是轩辕大帝的发源地,可是如今却是我牛家的土地。从那东边的白石山,一直到西边的洮水,这狄道县大半的土地都属于我牛家的庄园。”

“母亲,孩儿明白了。狄道县大半的土地和人口都掌握在我牛家手中,是以那狄道县令想要治理好本县,就绕不开我牛家!”

牛平知道了,自己家是狄道县最大的地主。不过,凭此就能让陇西郡的太守也不敢招惹么?牛平将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辛夫人欣慰的笑道:“那青牛道人得不错,我儿此番经历大难后,果然不同往日。平儿,从前你只知道凭借一身蛮勇飞鹰走狗,带着你二弟四处闯祸。如今,你也终于明白事理了,真是不枉你父亲为你亲自犯险。”

“母亲,以前是孩儿我太过顽劣,让母亲费心了。日后我一定努力精进,光大我牛氏门楣!还望母亲与父亲严加教导。”

牛平真心实意地道。

辛夫人见儿子像是变了一个人般,晓事了不少,也是甚感欣慰。

“平儿,你或许也忘记了你父世袭的爵位是安故乡侯了吧?须知不仅这大半个狄道县是我牛家的,那紧邻狄道的安故县,也有许多土地是我牛家的。至于狄道县和安故县剩下的土地和人口,也大多属于我的娘家辛氏。”

辛夫人骄傲地告诉牛平,与牛家联姻的陇西狄道辛氏也是本地世家大族。

从母亲口中,牛平得悉陇西辛氏也是秦汉数百年的老牌贵族。

辛氏先祖可以追溯到周朝开国时的太史辛甲,他被周文王封于长子。

辛甲开枝散叶传到秦代,出了将军辛腾。

辛腾的曾孙辛蒲在汉初以豪族徙陇西狄道,从此在簇安居下来,发展壮大。

此后,陇西辛氏在两汉出了许多名臣武将。

辛柔官至光禄大夫、右扶风都尉、冯翊太守。

辛武贤官至破羌将军。

辛庆忌官至左将军、光禄大夫、常乐公。

其他还有豫章太守辛产,侍中辛茂,长水校尉辛伯真等人。

所以,陇西辛氏也是盘踞在本地数百年的官宦世家。

辛氏与牛氏世代联姻,势力庞大,试问哪个陇西郡太守不退避三舍?

在母亲辛夫饶讲解下,牛平明白了大汉朝施行的官吏选拔回避制度。

东汉时期,为了防止地方上的世家豪族在本土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割据势力,对于官吏的选拔任命实行籍贯回避。

最基本的就是,本地人,不能担任原籍的太守,县令。

并且,回避的范围不断扩大。地方长官除了需要回避本籍之外,婚姻之家亦须互相回避对方的原籍,两州人士也不得对相监临。

到了汉桓帝时期,皇权与世家的斗争更加激烈。为了限制士人们结党营私,对官员任命的禁忌更为严密,汉桓帝制定了“三互法”。

大概意思就是,甲州的士人在乙州当地方官,乙州的士人在丙州当地方官,为了防止士人们相互包庇输送利益,则丙州的士人不仅不能在乙州担任地方官,也同时不能在甲地担任地方官员。

朝廷对官员任命的禁忌如此严密,虽然一定程度上防范霖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但也造成霖方官员在州郡施政能力的低下。

就比如陇西郡,不论是牛家还是辛家,都不可能有人能够担任陇西郡的太守。

陇西郡的太守只能由外地与陇西郡世家无姻亲关系的士龋任。

然而,陇西郡的土地和人户大多都被牛氏、辛氏等地方世家豪强所瓜分。

没有本地世家豪族的支持和帮助,太守孤家寡人一个,政令也难出治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