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九章 坑人的张奂

三国牛魔王 第九章 坑人的张奂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听了辛夫饶讲述,牛平这才知道原来父亲牛猛与那大魔王董卓竟然是有战场上的生死交情。

难怪日后大魔王董卓将二弟牛辅招为女婿,之后又将麾下精兵强将都交给牛辅统领,原来两家有这么一段渊源。

可是,同为平定羌乱的功臣,为何大魔王董卓一日日的飞黄腾达,日后能够登上汉帝国权力的巅峰,而自己的父亲牛猛却没有在历史上留名,而是回到陇西郡来做一个土豪侯爷了呢?

“母亲,父亲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怎么未能加官晋爵?莫非朝廷过河拆桥,亏待我牛家?”

牛平提出了心头的疑问。

“平儿,此事来话长。以你父亲的才干,还有我牛家的实力,若非之后发生的一桩大变故,如今定然可以做到两千石的郡守。可惜,你父亲跟随那张然明张公卷入了朝廷的政争风波,闯了一场大祸……”

“母亲,张然明张公又是谁?”

牛平一脸懵逼,表示我只粗略看过《三国演义》,不记得汉末三国有这号人物啊!

辛夫人叹了一口气,我儿连张公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么?看来,得好好地给我儿讲一讲凉州诸将的关系。

张奂,字然明,凉州敦煌郡渊泉县人。他与皇甫规、段颎二人都是凉州出身,平定羌乱的朝廷名将。因为三饶表字都有个“明”字,故而被世人称为“凉州三明”。

与皇甫规、段颎二人不同的是,张奂不仅是名将,也是一个极有学问的读书人。

张奂虽然出生在偏僻的敦煌郡渊泉县,但却十分仰慕那些关东、关中以诗书传家的士人。

他在少年时,就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刻苦研习《欧阳尚书》。

张奂一番苦读后,学问见长,他认为研究尚书的《牟氏章句》重复的话较多,于是自行删改,将其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余字。

后来,张奂被大将军梁冀征辟,于是乘机将自己删减过的《牟氏章句》献给汉桓帝御览。

汉桓帝下诏将张奂的删减版《牟氏章句》交给东观收藏,也算是对张奂学问的一种认可。

听了母亲的介绍,牛平这才知道母亲口中的张然明张公,原来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

牛平对张奂其人有了一些粗浅的印象。

可以,张奂和皇甫规、段颎三人,算得是董卓之前的凉州军界大溃而张奂又特别以有文化的士人自居,其人必然与普通武饶习性不一样。

辛夫人对牛平的看法表示认可,她告诉牛平,正因如此,才发生了后来的那么多事。

领兵平定关中的羌乱后,论战功,张奂已然足够封侯。

然而,张奂却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用自己的战功换取把家从敦煌郡迁徙至关中弘农郡的机会。

张奂这是想要弃武从文,将自己的家族由边郡将门彻底改造成诗书传家的大儒世家。

须知,为了维持在西域边疆的统治,朝廷有规矩,边关的人户不许私自迁徙至内地。

不仅边关的人不能迁到内地,朝廷还要不时地将内地犯罪的家族迁往边关,以增加边关人口。

因而,出身于边郡的士人,就算是在朝廷、内地为官,死了依然要葬回老家,其家族户籍不会改变。

所以,张奂想要用自己的平乱大功换取朝廷开恩破例。

为了表彰张奂的功劳,朝廷终于开恩,特许他的家族可以迁到关中弘农郡。

从此,张奂及其后人就变成了关中弘农郡人。

这么大功劳,最终只是换了个内地户籍,张奂却觉得很值。毕竟有汉以来,这样的先例是很少的。

然而,张奂带着个人家族摆脱了凉州边郡户籍,却无形中与牛猛、董卓等凉州出身的将士拉开了距离。

张奂却未留意军中凉州将士失望的情绪,而是兴高采烈地搬师回京,接受朝廷的嘉奖。

彼时,无论是春风得意的张奂,还是各怀心事的牛猛、董卓和尹端,他们都未料到,一个大坑就在雒阳等着他们去跳。

平定关中羌乱的次年,也就是建宁元年正月,因汉桓帝驾崩,年仅十二岁的解渎亭侯刘宏即位为皇帝。

因为皇帝年幼,由窦太后临朝执政,窦武以太后之父的名义被任命为辅政的大将军。

大汉以外戚担任大将军,是为了在皇帝年幼时与宦官一起辅佐皇室,与世家士大夫的力量形成平衡,保证皇帝成年后能够顺利接管朝政,不被世家出身的士人官员们架空。

可是窦武此人一向以士人自居,他以外戚身份担任大将军后,却与士人领袖的太傅陈蕃密议,图谋诛杀中常侍们,驱除宦官势力,帮助士人集团彻底控制朝政。

若是窦武的图谋得逞,皇室失去宦官的势力,就会失去制衡世家大族的力量。

为了维护皇权,窦太后不肯支持父亲除掉宦官。

没有得到皇太后的支持,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决定自行发动政变,以武力解决宦官势力。

这年九月,因机密泄漏,中常侍曹节等反戈一击,向皇帝揭发大将军与太傅造反,要杀了皇帝刘宏另立新君。

于是,朝廷下诏收捕窦武、陈蕃等人。

窦武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他冲到北军军营,带领北军军士进攻皇宫,想要诛杀宦官。

宦官们手中掌握着保护皇宫的羽林卫,他们与大将军窦武的北军军士在京城里展开了混战。

牛平听母亲到这里,感觉这一幕与日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宦颇为相似啊!

《三国演义》中,何进因为泄密,被宦官反杀,后来是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领兵杀入皇宫,打败了宦官们。

那么,大将军窦武手中有兵,后来是否攻破皇宫,成功诛宦呢?

牛平急忙追问母亲。

辛夫人告诉牛平,就在那关键时刻,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带着牛猛、董卓、尹端三将和五营将士从关中回到了雒阳城外。

中常侍曹节大喜,连忙下诏,大将军谋反,令张奂率军围攻窦武。

当时张奂不知道发生在雒阳城里的混战是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一场决斗。他刚蒙朝廷恩典,得以举家迁往内地,正是想要报效朝廷之时。

收到诏书后,张奂二话不,立即率军平叛,进攻大将军窦武的军队。

张奂手中的军队是战胜羌饶得胜之师,麾下又都是牛猛、董卓和尹端这样的西凉猛将,大将军窦武的军队如何抵挡得住?

很快,窦武军就被击败。被包围的大将军窦武也被迫自杀。

与窦武同谋的太傅陈蕃在混战中被诛杀,窦太后也因为与大将军的父女关系受到牵连,被幽禁于南宫之郑

士人们再次被宦官势力击败和压制,朝廷秋后算账,兴起第二次党锢。

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都遭到免官禁锢。

这下子,一大批世家大族出身的下名士都没有官做了。

平叛有功的张奂却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少府,随后又被改拜为大司农,以功封侯。

张奂的处境顿时变得十分尴尬。他本来是以读书士人自居,想要与士人们交好的,如今却被当成了宦官一党,在士人群体里被万夫所指,唾骂不已。

明白自己糊里糊涂的卷入一场**,被宦官势力当刀使后,张奂非常懊恼,急于洗清自己,重新表明立场。

然而,张奂在政治上的摇摆,却让跟着他平叛的牛猛、董卓等将的处境更加无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