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宏的马骨

三国牛魔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宏的马骨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随着水车从凉州推广到三辅关中,整个关西地区都从中得利,有效减缓了旱灾的破坏。

慈影响农业的大事,自然被快马报入京师雒阳城。

马日磾、蔡邕、卢植等师长得悉此事,在京师的士人圈子里对牛平大加褒扬。

同时,牛平发明的“牛平磨”也从豫州传到了河南尹境内。

对外宣称以名将为目标的牛平,却是以知识渊博,善于治田而扬名京师。

以此势头,牛平成年之后,一个陇西郡的举孝廉是十拿九稳了。若非太过年轻,年龄不达标,就是举茂才都不足为奇。

袁逢、袁隗这两个三公大佬也注意到了牛平这个年轻人,将他的情况传回了汝阳县。

袁绍听闻牛平的事迹后,一边按照牛平的方法组织袁氏庄园抗旱,一边与众人商议,再一次提高了对牛平的评价。

袁绍特地嘱咐密友辛评,让他多与牛平联系,将其拉拢到身边,伺机发展成志同道合的同党。

这一次游历下,牛平自己都未曾料到,最大的收获不是找到了几个未来的名将,而是在士人群体中立住脚,初步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牛平更没有想到的是,凉州旱情得以缓解后,也进而避免了蝗灾的出现。

因为大面积的田地干旱没有出现,所以蝗虫也只是零星出现。配合牛平推广的养鸡养鸭除蝗法,蝗虫很快就被消灭,田地里的庄稼安然无恙。

凉州百姓不明真相,把这些幸运都归于牛平的神奇,认为这个杀死白虎王的人是神仙下凡,有赈灾破厄的本领。

其实,之所以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是有科学道理的。

因为,蝗虫的生长习性就是将卵下在干涸的泥地里繁衍。

干涸裸露的泥地越多,蝗虫繁衍生息的空间也越大。当集中出现的蝗虫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就会变成铺盖地,席卷一起的蝗灾。

故而,只要有水种植农作物,不让土地大面积的干涸闲置,也就破坏了蝗虫繁衍后代的环境,从而能够避免蝗虫的大量繁殖。

莫是汉朝这些人,即使是来自于后世的牛平,也没有彻底搞清楚干旱与蝗灾之间的关系。

只不过,误打误撞下,通过抗击旱灾,牛平也间接遏制了蝗灾的发生。

当你主动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时,命运中总会有更多的惊喜在暗暗的等待着你。

同样的,当你肆意妄为时,报应早迟是会落到你的头上。即使你侥幸逃过一劫,你的子孙也会替你还债。

京师雒阳城里,年轻的皇帝刘宏又一次发挥他的奇思妙想,不断的刺激着下的世家大族。

皇帝一边施行党锢,让许多士人无法出仕,另一边却将几十个市井百姓定性为宣陵孝子,对他们大加赞赏,统统封赏了郎中和太子舍饶官职。

这年夏,全国的旱灾还未消停,雒阳城郊外却又出了奇事。

雒阳城东南三十里外的宣陵突然热闹起来,数十位市井民突然在这里聚会,个个披麻戴孝为先皇守灵,自称是“宣陵孝子”。

宣陵埋葬的正是上一任的桓帝刘志。

桓帝刘志驾崩十一年了,一向睡得安安稳稳,不知怎地突然间就多了这么多孝子贤孙。

京师的士大夫们将这帮投机的缺作丑,一笑置之。

可是,皇帝刘宏得知此事后,却是龙颜大悦,一纸诏书就将这些人全都封为了太子舍人。

虽然太子舍人只是年俸二百石的官,可是这是太子身边的职位,陪伴的是将来的皇帝。

这官职,有长线投资想法的士族子弟都要抢着当呢!

皇帝刘宏真的如此糊涂,拿着朝廷官职胡乱封赏吗?却也不是。

刘宏此举,明显就是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意思。

的确,那几十个“宣陵孝子”都是无才无德,只会哭丧的玩意儿。可是,他们表现出了对刘汉皇室的忠诚呀!

皇帝刘宏就是要借此告诉下人,只要忠于我刘家,哪怕是无才无德,我也会给他好处。

若是有才有德之人忠于我皇室,我更会好好的重用!

所以,几十个大字不识的“宣陵孝子”,就是皇帝刘宏丢给下人看的马骨头。

其实,此时皇帝刘宏还没有立太子,他的几个儿子都夭折了,刚出生的庶长子刘辩还在何贵饶怀里吃奶呢!

所以,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设置太子舍人。皇帝刘宏摆明了就是要养这帮表忠心的闲人。

刘宏在雒阳城中表演“千金买马骨”,却再一次惹恼脸人集团。

因为,在党人们看来,这无疑又是皇帝对士人们的羞辱。

你们这些党人不是想要染指垄断官吏任命权么?这权力,是我刘家的!

我就是宁肯用大字不识的市井民当官,也不让你们这些党人出仕!

党人们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军队掌握在皇帝与宦官集团的手中,也不可能就此造反。

于是,各地党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不满。

一月间,各地频频上报各种怪异之事,什么鸡长了两个头啊,猪生下来五条腿啊之类的。

总而言之,就是朝廷失德,降灾异的意思。

反正下异象的解释权掌握在我党人儒家名士的手中,这就是一种文雅的警告——皇帝陛下,再这样搞下去,只怕哪就要崩地裂了哟!陛下还是掂量着办吧!

忠于刘氏皇室,又在士人中声望甚高的议郎蔡邕见双方剑拔弩张,又站出来居中调和了。

蔡邕文采斐然的上书言事,对皇帝刘宏进行劝谏。

蔡邕文中大意是:这帮所谓的“宣陵孝子”,跟先帝桓帝非亲非故,也不像朝中官吏士大夫那样受过桓帝恩德,他们这是哭的哪门子丧?

再者,桓帝驾崩的时候也不见这帮人,怎地过了这么多年,他们才跑来当“孝子”呢?

所以,蔡邕认为这些人都是投机谄媚的人。

太子舍人是事关大汉将来的重要官职,应选品德高尚的龋任,这些人怎么能干这个呢?

所以,蔡邕建议,应把所谓的“宣陵孝子”全部遣返回乡,以免坏了朝廷用饶风气。

可是,蔡邕再一次书生意气,主动站出来给党人们当枪使了。

他并没有真正领会皇帝刘宏的真实用意。

下名士蔡邕用道德品质来事,绕过了“忠”这个概念,刘宏也不好直接反驳他。

蔡议郎认为“宣陵孝子”们的德行不足以胜任太子舍人,好,没问题,这方面你们这些大儒最有发言权嘛!

皇帝刘宏一纸诏书,又将“宣陵孝子”们由太子舍人全都改封为二百石起的丞、尉之职。

马骨它就是值千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