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七十七章 蔡邕收徒

三国牛魔王 第七十七章 蔡邕收徒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蔡邕此时已经肯定了牛平的算学赋,将他视为可以一同研习算学的同道中人。因此,他直接抛出了《九章算术》中第九章“勾股”中的圆材埋壁问题:

“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间径几何?”

蔡邕提出问题后,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牛平,看他如何答题。

蔡邕此题的意思是:现在有一根圆柱状的木材,埋在墙壁里。不知道其宽度的大。

用锯子(沿横截面)锯它,当量得锯痕深度为一寸的时候,锯痕的宽度为一尺,问木材的直径是多少?(汉代一尺等于十寸)

蔡邕的这个问题,可算是汉代高赌数学题了,需要用到几何知识和勾股定理解题。

当然,对于牛平而言,这不过是一道初中数学题。

牛平不慌不忙的绘图,列方程解题,随后给出了准确答案,木材直径为二十六寸。

比起牛平给出的正确答案,蔡邕等人更震撼的,乃是牛平解题的方法。

牛平没有使用算筹,仅凭纸笔就算出了正确答案!

蔡邕当即厚着脸皮,向马日磾提出,希望收牛平做自己的学生,与他一起研究学问。

其实,蔡邕眼红的,是牛平破题用的绘图技巧和公式,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数字符号。

这陇西儿,竟然比老夫更精于算学!

当然了,四十几岁的下大儒蔡邕,绝无可能拜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牛平为师。

所以,蔡邕这才假模假样的表现出爱才的模样,提出要收牛平为学生。

只是牛平已经先拜马日磾为师,蔡邕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蔡邕与马日磾是多年好友,他相信马日磾不会拒绝自己的请求。

其实,士人在求学过程中,拜多人为师是可以的。只要老师之间不是敌对或竞争关系,做老师的一般也不会阻止弟子。

因为,这本就是士族结党抱团,加强交往的一种方式。

就如卢植的高徒公孙瓒,他出身于代出两千石的辽西令支公孙家族,有着不错的家族背景。

因为相貌堂堂、能力出众,公孙瓒年纪轻轻就被辽西太守招为女婿,在姻亲上又得到了助力。

然而,公孙瓒却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千里迢迢的赶到雒阳城来,又拜在幽州大儒卢植门下。

未过多久,公孙瓒又得到宗室名臣,光禄勋刘宽的青睐,征得卢植同意后,再次拜刘宽为师。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公孙瓒在幽州地方和雒阳朝廷里的关系网都构建完成,只要自己不出差错,将来的仕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蔡邕是一个醉心于学问,却不擅长拉帮结派搞政治的人。

蔡邕少年时就博学多闻,并且师从于太傅胡广。有这样的背景,若是想要做官,蔡邕早就出仕了。

汉桓帝时,朝廷得知蔡邕的名声,特地征招他到雒阳城。

蔡邕不想出仕做官,从老家陈留郡走到偃师县后,就假称生病,又返回了家中继续研究学问。

直到几年前的建宁三年,蔡邕被时任司徒的桥玄征召为掾属,这才不得不出仕做官,踏上了政坛。

若不是遇到了桥玄,只怕蔡邕还在老家潇洒呢!

司徒桥玄这个人是一个下名臣,更是一个倔老头子。

士人们对桥玄的评价是“性刚急无大体”。

那意思就是,桥玄性格刚强急躁,有时候会蛮不讲理。

下人都知道,蛮不讲理的桥玄曾经在汉阳太守任上闹出过一个大笑话:请你做官你不做,我就把你母亲嫁出去,然后再把你杀掉!

这个以嫁母来胁迫别人出来做官的笑话,发生在桥玄当凉州汉阳郡任太守的时候。

对,就是牛平家乡陇西郡东边的汉阳郡,尹端、庞德等人家族所在地。

汉阳管辖的地方中包括上邽,上邽有一位名士叫姜岐。

这个姜岐自然是出自冀县姜氏,乃是姜维的先辈。不过,他不是以勇武出名,而是擅长养蜂和养猪,凭此发财致富。

桥玄担任汉阳郡太守后,当然需要本地世家豪强的支持才能治理好汉阳郡。

听姜岐很有名,也很有能力,桥玄就想征招姜岐为郡吏,请他出来帮自己的忙。

但是,姜岐根本就不给外来户桥太守面子,拒绝了桥玄的征眨

这一下,可把脾气暴躁的桥玄气坏了。

桥玄派遣督邮尹益去上门催逼,而且放出了狠话:“如果姜岐不肯出山,你就把他母亲嫁出去,再把这个养蜂的杀掉!”

汉阳郡督邮尹益是当地尹氏家族的人,与姜氏乃是世交,岂会执行这个荒唐的命令?

尹益就跟桥玄争辩,结果却被暴脾气的桥玄鞭挞了一顿。

挨了揍的督邮尹益依然据理力争地道:“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实无罪状,益敢以死守之。”

那意思是姜岐是我们凉州有名的孝义之人,你桥太守揍死我可以,但是嫁母杀子这种荒唐事,我尹益可不干!

桥玄犯了倔脾气,不听尹益劝阻,依然要强逼姜岐出仕。

尹益只好去给姜岐通风报信,但是姜岐还是对桥玄的征招不理不睬,躺在床上等着桥玄上门砍头。

尹益无奈之下,只好又找了一大帮汉阳郡的士族一起去情,这才保住了姜岐的性命和他母亲的名节。

可是,桥玄杀子嫁母的笑话却流传开来,让士人们都知晓了此人是一个狠角色。

这种狠缺了司徒,要征招蔡邕为掾属,蔡邕焉敢不应?

毕竟,日常练书法弹琴的蔡邕,比起养蜂、养猪的姜岐,脖子还是没有那么硬。

就这么,蔡邕不情不愿的出仕做官,到了四十几才当了一个郎中,在东观校书。

蔡邕如今的官职与他的名声并不匹配,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官从政的野心,多年在家隐居所致。

对于马日磾而言,没有野心的蔡邕不仅是好友,而且在政坛上也不会是马氏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他要收牛平为弟子,对马日磾也是有益无害。

多一个下名士蔡邕给牛平当老师,只会给牛平增加许多声望。

弟子牛平从此事中得益,将来自会反哺老师马日磾。

白了,这就是师徒利益共同体。

马日磾用赞赏的眼神看了牛平一眼,欣然接受蔡邕收牛平为弟子。

杨彪、卢植二人见状,都端着酒杯笑而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