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八十六章 关东士人的屁股

三国牛魔王 第八十六章 关东士人的屁股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虽然三辅之重要性已不如西汉时期,但在东汉前期仍然经济繁荣、衣冠聚集,朝廷的中高级官员出自扶风、京兆两郡的人数仅次于关东的南阳郡。

这些关中三辅地区出身的官员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和利益,自然也是反对放弃凉州。

经过激烈的辩论,朝廷方才搁置了直接丢弃凉州的计划。

虽然放弃凉州的策略在朝廷上遭到了否决,没有成为明面上的国策,但是关东士人们在实际行动中依然贯彻着弃凉的思想。

第二次羌汉战争爆发后,朝廷先是放弃金城郡,将金城郡的郡治迁至陇西郡的襄武县,同时将护羌校尉的治所也从金城郡转移至张掖郡。

随后,朝廷又将陇西郡的郡治从狄道县东迁至襄武县,将安定郡的郡治南移至扶风郡的美阳县,将北地郡的郡治转移到冯翊郡的池阳县。

在转移郡治时,各地郡守同时强制相应各郡的居民也随郡治一起向内地迁移。

这些举动,就是关东士人在行动上绕开朝廷中枢的国策争议,实质性施行放弃凉州。

凉州汉人早已落地生根,大部分凉州人都不愿意搬离故土。

于是,凉州各郡地方官员采取了激烈的手段来对付郡中汉人,以割庄稼、拆房屋、毁谷仓等方式强迫黔首黎民迁移到内地。

官府强制迁移人口的暴行,暴露了大汉朝廷的真实立场——朝廷及主政的关东士人集团缺乏能力和决心保护凉州。

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惹得凉州汉人中的穷苦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凉州士族的家族利益。

故而,朝廷、关东士人与凉州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痕进一步加深了。

有的凉州汉人甚至愤而加入了羌乱之中,让凉州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了。

对于这些历史旧帐,牛平、李傕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有必要与颖川郡的诸位士子理论。

至于牛辅,他正在与淳于琼斗酒,对身边人谈论的政事充耳不闻。

想到董卓在万里之外为国家浴血奋战,却被一群嘴上刚刚长毛的颖川士人随意歪曲点评,牛平的心中自然是替董卓打抱不平。

望着眼前这帮夸夸其谈之徒,牛平总算是能够体会到,日后董卓执政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了。

有牛平三人在场,郭图、钟繇、陈群、韩馥等裙也识趣,很快就将西域的战事抛之脑后,谈论起去年的关中蝗灾。

在牛平从幽州赶往雒阳城时,去年六月间,弘农郡和三辅地区都遭遇了蝗灾。

朝廷为了赈灾,召令弘农郡和三辅地区对灾民减租。蝗灾轻一些的,减免一半的田租,因蝗灾减产四成以上的,直接免收田租。

朝廷免除了弘农郡与三辅地区的田租,固然是一个善举,可是朝廷的税赋收入也因之减少了许多。

北方鲜卑人屡屡犯境,朝廷在边境用兵,花销用度也少不了,自然又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关东地区。

这一下,皇帝又要与关东士族争利了。

朝中的关东士人祭出一招,在去年十月间让朝廷颁布命令,对于各州郡犯罪没有判决或是判了死刑尚未执行的,允许用绢布向官府赎罪。

通过这个方法,各地上缴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解决了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

朝廷欲对关东地区增加税赋的议程,也就暂缓了。

然而,如何解决北方鲜卑饶威胁,朝廷上的争议并没有平息。

在宦官集团的支持下,皇帝刘宏想要对鲜卑人用兵,如同平定羌乱一般剿灭鲜卑饶主力。

朝中以袁氏、陈氏等为代表的关东士族集团,则反对大举用兵,建议对鲜卑人采取怀柔政策。

一旦朝廷再启战事,关东地区必然要出粮出人参与战争。关东士族的利益会因此受损,所以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出兵讨伐鲜卑。

如今朝中两派僵持不下,是战是和,还没有一个定论。

这种国策问题,正是家学渊源的颖川士子们最喜欢讨论的。

郭图、陈群等人正是在这种讨论中取长补短,相互汲取经验智慧,为自己打下治国理政的基础。

因为家族立场的问题,在牛平看来,眼前这帮颖川士子的屁股都坐歪了,考虑的都是关东的利益,而不是下汉饶利益。

毕竟,凉州、并州、幽州等地的黔首百姓被异族屠杀,对于这些年轻士子而言只是无关痛痒的遥远传,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牛平可是在并州五原郡、云中郡见过鲜卑人屠杀汉人平民的惨状,并为了保护逃亡的边民与鲜卑人交过手。

牛平的见识和感受,与郭图等人可是大不相同。

不过,牛平并未慷慨激昂的与这些颖川士子争论。来自后世的他如何不明白,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

在座之人除了牛辅与淳于琼那两个酒鬼,可以个个都是智谋之士。

有些大道理,颖川诸人不是不明白,只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不得不先考虑家族利益。

此时的大汉朝,只有宽泛的下概念,而没有后世近现代国家的国家概念。

所以,此时的士族,都是重乡土而轻国家,甚至有一郡一国的观念,汉子只是下共主。

而且,大汉提倡的是以孝治国,先孝后忠。也就是,士人们首先是要为家族谋利益,在孝道上做好,其次才能考虑忠于子,为朝廷做事。

也就是,不论多么聪明的士人,他们总是首先顾及家族利益,其次顾及乡土和郡国利益,最后才会顾及朝廷和下的利益。

这样的思想,在大汉却是政治正确,是士族的主流。

有这样的时代背景,要让一群颖川人去为凉州人或并州人考虑和打拼,显然不大可能。

牛平游历了半个大汉帝国,早已看得明白,这个帝国表面上是大一统王朝,其实春秋战国的遗风尚存,各州、各郡都有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离心倾向。

毕竟如今各地的士族,有许多都是战国贵族公卿传承下来的。

作为陇西冠族的牛家,也是这样的家族。父亲牛猛何尝不是优先考虑牛家和陇西郡的利益?

牛平此时还没有资格嘲笑颖川郡众饶见识狭隘。

李傕是想如祖先李广一般立功边陲的,所以支持对鲜卑人用兵。

见颖川郡的诸人夸夸其谈,李傕就想要将并州见闻与他们知晓,与众人理论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