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六百零二章 常败的皇帝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六百零二章 常败的皇帝

作者:坐看闲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20 来源:笔趣阁

官渡一战,袁绍大败而回,自己忧愤而死,单留下了几名互相不服的儿子,使得袁氏空有四州之地而无法形成合力抵挡曹操,最终袁氏一族不但失国,更是几乎遭到灭族的待遇,成年男子俱死难,只留下一堆老弱孤寡。

而淝水之战,不但成就了谢玄、谢安、谢石等人的威名,覆灭了前秦之主苻坚统一天下的梦想,使得天下未能一统,之后形成了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最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来宇文氏势大,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接受了西魏(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恭帝的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

之后才有了杨坚重复历史,让北周最后一任皇帝(周静帝宇文阐)禅位给自己,建立了隋朝政权,然后才有了杨坚命杨广南渡长江攻占陈朝,抓获了陈后主陈叔宝,统一了天下,开启了隋唐历史。

这两个经典的例子,无不向后世所有人清清楚楚陈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次战败不但灭国,通常还要身死族灭,若非坚毅雄主有一争天下之心,后世诸人基本都不会咬牙坚持发动战争的。

故此自隋以后,历代开国皇朝,虽云都是经历乱世方有大治,但是鲜有如东汉末年一样多方混战,一般都是两三方大势力角逐天下,其余割据势力都是看准一方势大就投效,很少再发生东汉末年那么多割据势力被攻伐至死都不愿投降的了。

然而历史最奇妙的事情就是,既有一次战败就使得麾下势力分崩离析、一蹶不振的例子,但是也有就算战败主力大半葬送,势力依然不散,更能重整旗鼓再次逐鹿天下的例子。

历史上最出名的这种例子就有三个,而无巧不巧的却是,这三个例子都是发生在汉朝时期的,那就是刘邦、曹操和刘备了。

刘邦就不用说了,其他皇帝开国要么是英明神武,政治超群,得到朝中上下拥护,用政治手段逼得前朝皇帝禅让帝位,如司马炎、杨坚、赵匡胤;要么就是战神开挂,一路领军高歌猛进,节节胜利取得天下,如刘秀、李世民、朱元璋。

但是刘邦两者都不是,他是出名的“流氓皇帝”,市井出身,在秦朝里面只混到亭长阶级,政治上毫无根基可言,打仗的才能更是欠奉,别人是“常胜的皇帝”,他却是失败的常客,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每次对上项羽基本上都是失败收场,要么就是先胜后败,要么就是一败再败。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中,刘邦打仗的本事没有显著增长,反倒是逃跑的本事成为了天下一绝,每次不管项羽如何大胜,他都能全须全尾地保全自身回到自己的领地,难怪后世光荣制作的《三国志》游戏里面,刘邦的特技就是“天命”(不会战死、被俘、负伤),可谓是完完全全“打不死的小强”。

而且最离奇的就是,不管刘邦如何战败,是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都好,汉国的实力依然是越发壮大,刘邦所领部队如西方神话传说的“九头蛇海德拉”一般,怎么打也死不了,紧紧缠着项羽所部,使得汉国的大后方关中和益州地方不受影响,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和物资到前方。

在刘邦以自己的生命为诱饵,吸引着项羽对他死命追击的同时,韩信、英布、彭越这些地区司令,分别攻略项羽的属地或是其同盟势力,最后使得项羽势力日渐衰弱,兵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一代霸王殒命,大汉得以建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