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庙算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六百二十七章 庙算

作者:坐看闲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20 来源:笔趣阁

诸葛老大如此通盘考虑,首先是八阵图正面硬扛曹魏的步兵集团,基本上是胜多败少,这是正面战场占了上风。

之后是骑军对战,大汉骑军无论是将领还是装备,都起码比曹魏那边高一个梯次,那么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就算不能吃掉曹魏的骑军,也能保证不落下风,这样的话,与诸葛老大的八阵图相互配合,也能硬吃曹魏在司隶区域里面的军力,至不济也能慢慢蚕食,这是侧面战场起码持平甚至保有优势,毕竟双方骑军的兵力,还是有一定差距。

然后是情报、战略方面,大汉在曹魏的高层埋下了一颗大钉子,关键的时候必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曹魏方面,现存能够与诸葛老大较量的只有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了,但是因为之前被诸葛老大狠狠敲了一棒,司马懿现时无法介入曹魏的决策,剩下的人,与诸葛老大较量始终差了一点意思,本来司马懿就已经是稍有不如诸葛老大的了,其余人等就更难与诸葛老大较量了。

最后就是人心方面了,曹魏经司马懿老狐狸豪赌一番,既失去了关中军团,又使得诸多世家与魏主离心离德,难以齐心合力。

而且如今曹魏那边世家大族的当家之人,大部分都曾经生活在大汉的荣光之下,他们的父辈,当年多数都是汉室的官员,就犹如荀俣一样,肯定没少听自己的父辈形容大汉当年的光辉形象。

加上曹魏虽然实施“九品官人法”偏袒世家大族,意欲拉拢,但是毕竟时日尚浅,此法还未能根深蒂固,让各世家大族享受到巨大利益,故此如今大汉声势日隆,还于旧都之后,各世家大族肯定是存在摇摆之心的。

因为曹魏自曹操到曹丕,都是心狠手辣之辈,对自己的臣子下狠手的事例真不少,特别是曹丕当年斗赢曹植之后,大肆秋后算账,牵连不少人,令到当时不少大臣人人自危。

而曹操更是对自己当年盛赞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下了不少黑手,使得荀彧最后是忧虑而死(史料上并无记载荀彧得什么病),年仅五十岁。

相反大汉这边,先主刘备仁义之名响遍天下,与手下臣属相知相交之事多了去,姑不论刘关张同桌而食、同榻而睡,就说当年徐州兵败,陈登不愿跟随刘备奔波,但是当有人怼陈登的时候,刘备还是极力维护陈登的。

同样的事情,之后还发生过两次,一次是糜芳背叛,有人言应该是株连糜竺,但是刘备却没有这样做,对糜竺依然一如以往;另外一次就是黄权了,当年夷陵之战惨败,黄权所领部队无法撤回益州,而东吴当时与大汉乃是死敌,黄权逼于无奈,只能北上归降曹魏。

消息传回益州,有司官员向刘备进言,要抓捕黄权家人,按律治罪,但是刘备却阻止了此事,并言黄权北上归曹魏,非是背叛,只是实属无奈,乃是自己对不起黄权,黄权并没有对不起自己,于是命有司不得追究黄权家人,对黄权的家属一如既往。

而归降曹魏的黄权,也有人向其传言,说其在益州的家属,已经被刘备抓住杀掉了,让其治丧,但是黄权却说自己与刘备相知,相信刘备不会加害其家人,后来果如其所料,曹魏不少人都大为敬佩此事。

刘备对涉嫌背叛自己的人,都是如此大度,总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肯轻易抛弃自己的臣属,而他对自己的手下,就更是珍惜了。

就如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当时之人说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故此历史上虽没有他们三人结义的记载,但是罗贯中描述他们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也为后世之人广泛接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