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六百二十八章 先为不可胜

刘关张“桃园结义”之事,虽未确实被记于史料之中,但是其三人恩义深重,故此结义之事也被后世之人广泛采纳,刘备和张飞的故乡涿县,就充分利用了这个事迹,在张飞故乡桃园三结义原址这个景点,景点所在,古称“桃庄”,后称“张飞店”,到了清朝的时候,当时涿州知州认为地名直接称呼桓侯之名,似有不敬之意,于是改称为“忠义店”。

张飞故里有“桃庄”,刘备故里楼桑村(现为涿州市楼桑庙村)则有“三义宫”,是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结义而建立的。

刘关张“桃园结义”,可谓万古流芳,而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也是为后人称颂不已的。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就发出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感叹,也成为了“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的出处。

而后来刘备逝世之前,将整个蜀汉托付给诸葛亮,并当众对诸葛亮言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虽然诸葛亮最后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表明自己心志,并无取代刘禅之意,但是君臣白帝城这番对答,却是足以光耀千古。

就连与诸葛亮有隙的陈寿(陈寿父亲当年受街亭之败牵连受罚,故此后世有人认为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或有偏颇。)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对先主刘备的一生总评,也说道“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盛赞此君臣之情。

蜀汉之仁义,对比曹魏之冷酷,只要是有感情的人,如果两方势力不是相差过分悬殊的话,基本上都会有所偏向的了。

人心如此,在加上有夏侯楙这杆大旗立在大汉一方,只要大汉接下来的北伐能够占据上风,到时候司隶之内,向大汉投效的人肯定不少,届时不敢说天下景从,但是纷至沓来肯定是有的。

诸葛老大此番盘算,让我深深从实际中明白到《孙子兵法》里面“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的意义所在。

正是通过种种谋划,诸葛老大认为此次北伐已有七八分胜算,故此才会发动北伐的,这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真意了。

后世不少人认为,诸葛老大的历次北伐,除了首次和最后一次之外,其余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战”,只是为了贯彻蜀汉秉持的大义而战,其实并没有取胜之法的。

但是这么想的话,就无疑忽视了诸葛老大这个“武庙十哲”的含金量,要知道,诸葛老大的每一次北伐,或许当真没有确定的取胜之法,但是其肯定是通盘考虑过的。

最起码诸葛老大肯定对比过双方的作战实力,坚信自己是利于不败之地,只要曹魏一方敢与其战场厮杀,就肯定能消灭曹魏的有生力量,进而造成曹魏一方局部区域内的军力缺失,无法维持有效的统治,使得蜀汉能够蚕食掉曹魏的疆域,逐渐壮大自身,取得与曹魏均势的疆域。

这从诸葛老大历次北伐,曹魏一方明明占有军力和后勤优势,依然避免与诸葛老大所领部队正面交锋的情况,就可以反过来推导处诸葛老大发动的北伐,都是建立在自己能够消灭曹魏军队,曹魏军队无法消灭诸葛老大所部的事实上的。

这就是《孙子兵法》里面说到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个境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