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六百二十九章 诸葛老大的军事不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战争这种高风险的事情,要胜利的话是很难的,而且也是没什么规律的,反而要做到不失败或者不大败,还有基本的方法可以做到,故此孙子的军事思想就是先要令到敌人没有办法战胜自己,然后才在战争中慢慢寻找敌方的破绽,再想办法战胜敌方。

综观历史上诸葛老大的数次北伐,其实都是根据这个思想来做的,本意就是综合双方的各种实力,明白到曹魏一方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战胜自己率领的军队,于是屡次三番杀上别人家的高地,绕塔卖弄,希望敌方受不住刺激杀出来,然后自己再来一波反杀,速推敌人基地。

所以历史上诸葛老大这么多次的北伐,虽然没有达成北伐的任何一个目标,消灭曹魏或是攻占关中使得大汉重返旧都,但是这么多次北伐,蜀汉军队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

从来没有大败一次,军队主力无损,还搜刮了曹魏不少粮食和人口,也攻下了数个边远郡县,故此诸葛老大的北伐,虽则战略上不占优势,所有出兵路线都被曹魏预知并做好了防御,但是战术真的无敌,曹魏到了后来,就算是被不少人吹成神的司马懿,在军力和后勤都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是不敢与诸葛老大正面交锋,只能龟缩防守待诸葛老大粮尽退兵。

因此诸葛老大一直都坚持北伐,想的就是积小胜而成大胜,拖垮曹魏在关中地区的后勤,逼司马懿主动出击,然后击破司马懿的军队,从而占有关中,为蜀汉赢得战略优势。

所以诸葛老大最后一次北伐,感觉自己毕竟年老,恐再无力压制司马懿,故此干脆孤注一掷,直接在曹魏势力范围内开矿,摆出一副在这里自给自足,不走了的态势,企图逼司马懿决战。

谁知道司马懿这时候倒不是狼顾之相了,而是乌龟上身,硬是跟日本战国时期的“老乌龟”德川家康杠上了,任由诸葛老大辱骂,也誓不出兵决战。

而诸葛老大“先为不可胜”的战术固然精彩,但是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将这种战术发扬光大,也是运用这种战术最成功的人。

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可谓是战无不胜,但是李世民数次主要战役,如破薛举、败宋金刚和刘武周、擒窦建德等,都是用了同一个套路。

那就是先坚守营寨或是城池,待对方粮草不继或是士气低落的时候,再率领手下的天策府猛将和玄甲骑兵,击破敌方阵营,从而引发敌方的大混乱,之后就领唐军从容收拾敌方残余军力。

故此李世民领兵作战,基本上军队主力都不会受到多少损失,所以唐军才来越战越强大,最后顺利取得天下,其中李世民的作用确实很大。

就是因为这样,李唐定鼎,李渊才会封李世民为秦王、天策上将军,总领全**队,以酬其功,但是也引发了太子李建成的不满,诱发了玄武门之变和之后的一系列事件。

李世民用这招助李唐取得天下,被称为军事家,但是其实究其多个战例,都是乏善可陈的,故此在唐朝历史上和后人的评论中,李世民在军事上的名声,都是及不上当时唐朝的另外两个名将李靖和徐世绩(后来改名李世绩)的,甚至连苏定方、侯君集、薛礼(薛仁贵)这些名将也稍有不如。

这或许就是《孙子兵法》中说到的“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的真意,也是曹操在《孙子兵法》中批注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意思了。

正是由于李世民所用的战术,朴实无华,使得己方总是立于不败之地,无危机无爆种,所以难以成为传说,同理诸葛老大的北伐也是这样,故此虽然历代的“武庙十哲”都客观将诸葛老大列入,但是后世不少人的各种评论,都认为诸葛老大的军事实力偏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