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十二章 北京保卫战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二十二章 北京保卫战

作者:坐看闲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20 来源:笔趣阁

值此军情告急之时,年少气盛的皇帝朱祁镇眼见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气愤,而此时其祖母及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朱祁镇便想大展拳脚,领兵亲征挫败也先所部,顺便建立自己的威望。

但是这个时候京师附近精兵不足,大抵都在边境一线,防守还有余,进攻却是略嫌不够的,故此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希望皇帝打消亲征的念头。

不过王振或许知道自己所为惹出了一个大麻烦,恐防被人上奏揭发,追究其的责任,所以便大力赞成朱祁镇的想法,鼓吹皇帝亲征。

最后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断然领兵出征,京师兵力不足,难以集结足够出征的军队,就临时从京师附近拼凑了二十万兵力,对外宣称五十万大军。

而朱祁镇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然后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只是打仗不是儿戏,更不是后世那种不见血的游戏,大军出征,先是遇上大雨,延误行程,后来大军到了大同附近,看到战场上尸横遍野,军心顿时不稳,加上后方粮草供应不足,全军上下更无战意,连皇帝也起了撤军之心。

王振眼见及此,为了保全皇帝的威望,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便建议绕道蔚州行军,蔚州是王振故乡,王振此举也是存了衣锦还乡的想法。

本来大军此时在大同附近,也先亦是率兵逼近,这可不是玩的,要退兵的话就要选择最近的路线,故此军中诸将都反对如此行军,但是皇帝信重王振,有心成全他的想法,便允许了此事。

可笑的是,大军往蔚州开拔之后,王振又担心军队过境,会祸害自己的庄园,使得自己财产受损,于是又说服皇帝,大军又依照之前诸将建议的路线,直接往北京退去。

如此反复,大军徒劳,一众士卒也是无所适从,致使各部配合出了问题,待大军行到怀来附近的时候,辎重竟然没有跟上,大军只能在原地驻扎等候。

结果最后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其团团围住,明军被截断水源,军心动荡,也先假意议和骗取明军信任,再突然强攻明军,将明军一举击溃,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也先却是不想杀死皇帝,与其弟弟伯颜帖木儿合计,准备用皇帝像明朝索要各种财物,于是便向皇帝执君臣之礼。

只是也先的这种念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人玩烂了,明朝朝廷之上,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群臣号召各地军勇上京勤王,京师兵精粮足,最后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史称“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

次年,朱祁钰改元景泰(故此朱祁钰被称为景泰帝),到了八月,距离朱祁镇被俘已经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遣使臣南下,愿意以放回朱祁镇为条件,与明朝议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