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十八章 解放战争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四十八章 解放战争

作者:坐看闲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20 来源:笔趣阁

此次谈判破裂,责任尽在国民党一方,全国上下顿时明白到国民党毫无组建联合政府、尽快结束战争的诚意,于是全国之民心,尽归于**一方了。

**高层当机立断,利用此时**战力比国民党要优胜得多的局势,迅速部署行动,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主席更是对此战充满豪情,赋诗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成为了近现代史中的名篇。

而在此之前,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就已经预见了国民党耍的政治阴谋,料定全国统一解放,极大可能是要通过军事手段才能实现的了。

故此为了加强解放军的战斗力,在1949年1月的时候,就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明确解放军各部的指挥。

具体的整编结果是这样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4个野战军依次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

彭德怀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任政治委员;陈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

每个野战军辖2~4个兵团,每个兵团辖3~4个军,全军组成17个兵团(包括1个铁道兵团)共58个军,其中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及铁道兵团直属中央军委。

解放军整编完成之后,正逢国民党玩弄的政治阴谋破灭,于是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在郎溪、广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并前出到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沿线,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

5月14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武汉至九江间横渡长江,17日解放武汉三镇,在此期间,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率所部2万人起义,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

整场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在战役中,停泊长江的4艘英**舰公然炮击北岸人民解放军集结地域,人民解放军予以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对此,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正斥责帝国主义的干涉行径,并要求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一切武装力量迅速撤走。

在解放军发动这场渡江战役的同时,第一、第四野战军也在处理华北地区尚余的国民党势力。

在平津战役结束之后,华北地区尚有两股较大的国民党军:一为固守太原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部10万余人;一为位于归绥、包头的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所部约6万人。

太原守军拒绝和平改编,中央军委决定增调第19、第20兵团及第四野战军1个炮兵师到太原前线,会同围困太原城的第18兵团(华北第1兵团改称)夺取太原,4月20日,向太原发起总攻,至24日全歼守军。

绥远的董其武,经华北人民政府与其谈判和傅作义劝说,接受了**中央提出的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在做好部属工作后于9月19日率部起义,至此,华北全境解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