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十七章 建国前的国共谈判

而傅作义即使知道了傅冬菊**员的身份,但是毕竟这是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向外声张,只是要求傅冬菊返回天津去。

不过傅冬菊却以现今时局为难,自己作为傅作义的女儿是断断没有抛弃父亲离去的理由的,于是不管不顾,并没有离开北平。

傅作义或许是被傅冬菊这番说话感动到了,便也没有继续坚持,而是默认了傅冬菊继续留在自己身边了。

傅冬菊见父亲如此,便继续与傅作义多次谈论北平现今的局势,奉劝傅作义看清形势,只有放弃抵抗,向解放军投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并在每次与傅作义谈论之后,都故意地把解放区出版的一些读物放在傅作义的办公桌上。

就是在傅冬菊的潜移默化下,加上北平局势持续对傅作义不利,傅作义的思想逐渐动摇了起来,最终促使了其再次派出代表与解放军接触。

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以恫吓、暗杀、封官许愿等手段极力阻挠和破坏傅作义的和谈行动;蒋介石还派次子蒋纬国携其亲笔信到北平,要傅作义坚守北平或南撤。

两相比较,傅作义顿时明白到**和国民党哪方才是真正的君子,于是经过三次谈判后,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最终下定了自己的决心,宣布北平接受和平改编,同意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月31日,解放军正式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城池坚固,又有庞大军民守卫的北平,竟然能够不动一兵一枪,和平解放,此番壮举可谓是史无前例的。

而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将国民党军和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北平方式”,成为执行***主席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也为后来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建制部队向解放军投诚提供了信心。

后世的不少人分析认为,这也是后来中国**解放全国的时候,有着大批国民党部队成建制成建制地向解放军投降的原因了。

毕竟傅作义手中数十万的部队,也能够向**投诚,而且受到了礼遇,投诚的部队也没有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如此一来,在明知道国民党已经江河日下,再无多少翻身余地的时候,向**投诚并不是一个什么差劲的选择。

故此到了后来国共两党争夺神州最后归属的时候,国民党部队遇到**部队,已经不可以说是传檄而定了,简直就是稍稍互通消息就会就地起义。

甚至有些时候,不等**这边沟通,国民党部队那边就会事先串连好,主动与**部队沟通,然后整建制地投诚。

因此严格上来说,虽然国民党势力在经历三大战役失败之后,实力大减,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其还有下204万部队,其中正规军有115万人。

而且这个时候的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还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完全可以从海上得到英美等国的支援。

这样算来,即使国民党再不济,也应该可以做到历史上南宋一样的事情,划江据南方而治,然后看看国际局势如何发展,是否能再次影响中国。

不过比起国民党这边,由***主席领导的中国**决策层,更是手段高妙,先是料定国民党假意谈判、积极备战的心思,故此将计就计,配合国民党进行谈判,以争取全国上下的人心。

而最后也果然如**高层所料,1949年4月1日,中国**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开始在北平进行的谈判,历经半个月时间,至15日双方协商拟就《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截至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仍拒绝签字承认,谈判宣告破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