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回到了清朝 > 第十八章 (6)把酒论兵下

我回到了清朝 第十八章 (6)把酒论兵下

作者:hanbingm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30 来源:笔趣阁

第十八章(6)把酒论兵下

舒铁云倒是痛快,笑道:“其实也极简单,‘勿用台人守台也’,只要遵从这一原则,台湾必定,纵有小乱,也难成气候,如此海疆平定,台民安居,可成长治久安之局面!”

看我不理解的样子,解释道:“台湾自康熙朝才入版图,到今天不过一百多年,朝廷在台湾驻扎重兵,水师、绿营一共16营,兵勇一万四千余人。这些兵丁都是自内地招募,三年一轮换。这样以来,既耗费人力,每年所需要的粮饷更是比别的兵丁多了一倍有余。所以不断的有人向朝廷建议,要招募台湾本土人充当兵丁,这样以来,既省军费,又免除了外地士兵的轮换之苦。当时朝廷上众人可是交口称赞,差一点就施行了呢!”

陶澎一听,笑道:“不错,要不是富康安大人上书,极力的警告不可,朝廷真的就地招募,以台人守台了呢!这个我知道,前几天我整理文档的时候还见过富康安大人的奏折呢,确实是思路周密,警世之言,文采还很好呢,我记得是这么说的‘......天庾正供不少惜,此何所取而必为之哉?盖尝推原其故,窃见列圣谟猷深远,与前人立法定制之善,不可易也。夫兵者,凶器至危,以防外侮,先虑内讧。自古边塞之兵皆由远戍,不用边人,何也?欲得其死力,不可累以室家也。边塞,战争之地,得失无常。居人各顾家室,必怀首鼠,苟有失守,则相率以迎。暮楚朝秦,是其常态,若用为兵,虽颇、牧不能与守。故不惜远劳数千里之兵,更迭往戍,期以三年,赡其家室,使之尽力疆场,然后亡躯效命......!?”

他正背的摇头晃脑,还要再取一碗酒来助兴,却发现,我二人都是微笑不语,仿佛早就知道的样子,一愣,奇怪的问:“富大人的奏折文采风liu,见解独特,我本意是拿出来让二位鉴赏的,可现在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早就看过了,奇怪呀!奇怪?”一想,不对,舒铁云看过不奇怪,他毕竟是富康安的幕僚吗!那这长龄笑的是什么!

他毕竟是聪明,猛的想到:“舒铁云,幕僚?富康安?不会这就是舒铁云写的吧?.....”顿时明白了!刚才他卖弄的奏折很可能就是舒铁云写的,富康安不过是代奏罢了!

好在他洒脱,不大在意,笑道:“好啊,我说你们怎么表现的这么奇怪呢,原来是笑我‘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那!不行,舒兄,世子,二位可不大够朋友啊!我都现了这么长工夫了,也不提醒我,存心看我笑话啊!我这个人丢大了,罚酒三碗!”看在他脸皮厚的份上,我们各陪了一碗,才算了结。

听舒铁云继续解释:“这次,朱一贵、林爽文、陈周全诸逆寇叛乱,虽然战事危急,守兵伤亡惨重,却没有一个人叛乱投敌。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妻儿都留在内地,要是稍微有异心,就会给他们的家人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人人死战,这样才能等到援军到达,从而迅速的平定叛乱。要是真的如那帮饭桶所提议的‘以台人守台’,根本就是把台湾送给台湾人吗!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台湾兵和台人相互勾结,而统兵的将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部下是否可以信任,那里能够守卫?只要一想到这样的情景,我就寝食难安那!幸好,陛下英明,将士勇猛,才没有酿成大祸。”

说到激动的地方,手指用力,带动酒碗来回拖动,嘎嘎作响,可见他的心情。良久,舒铁云恢复平静,又饮了一碗道:“其实,兵丁轮换虽然耗费钱粮,但是还有别的好处!自古以来练兵都要让士兵习惯劳苦,适应艰难的环境,要是连这都不能做到,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呢?所以守卫台湾,宁可多耗费钱粮,让士兵受那跋涉之苦,万万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妄言什么募兵守台!”

他说的还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不由的又关心起二十一世纪时的祖国统一问题了!

问:“舒兄所言极是,不过这只是守卫之策,要是海峡两岸已经分裂,又应该怎么收服呢?”

一通百通,舒铁云笑道:“说起收台,其实也简单,一、兴建水师。二、绝台外援。只要善用这两策,虽然反复是不能避免的,只要坚持不懈,加以时日,以我朝廷的财力,人力,必能收台!”

舒铁云见解精辟,两条策略正是收服台湾的关键所在,联想到新中国的统一问题,不由的佩服,高人那!一针见血。

可是陶澎不明白那?疑问,兴建水师我知道重要,为甚么还要断绝台湾的外援?难道还有什么人敢和我们大清朝作对吗?

听了这么幼稚的问题,我不由的撇嘴,没见识,不把我们看在眼里的多了,米国,日本,那个不想在台湾问题上插一腿!虽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先听听舒铁云怎么说?

舒铁云解释到:“之所以断绝台湾的外援,并不是说有那一国敢和我们大清对抗。要知道,台湾海外孤岛,四面环海,只要我们断绝他们的外援,就成围城之势。兵书有云,‘围城必打援’,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断绝了他的外援,那么台人守卫台岛,死战到底的决心必定大大的动摇。只要三年之内无外船到台岛,内地和台岛的交通也断绝,我水师又足够强大,能制止台人掠夺沿海。根本不用用兵,台人自降!”

佩服、佩服,高见高见,我和陶澎不停表达自己真心的钦佩!

得到称赞,舒铁云更高兴了,借着上涌的酒劲继续道:“其实这不是舒某的首创,前人兵书早有论述。朝廷之所以会出这什么台人守台的下策,根本是因为升平日久,朝廷领兵的武将大都不习兵法战阵,升官也不是通过军功,只要长于应酬,在上官面前表现的驯顺温柔就能得到赏识。更可恨的是朝廷的宰相,重臣,文人,学士特别喜欢这样的将领,以为雅歌投壶之风。他妈的!不熟悉战阵,不精通兵法,一听到炮声,就惊惶无措,这样的将领就是有再精锐的士卒,再精良的武器能打仗吗?”说到激动出不禁口出恶言!大概舒铁云一向以来表现的温文尔雅,从容镇定,这一句国骂,让我和陶澎不禁侧目,十分惊讶!看来他在军中也受了不少的气啊!

舒铁云已经有几分醉意了,接着说:“要是这样,还不如光用粗鄙无文的猛将呢!粗鄙就难免野蛮,野蛮惯了就是勇敢!只要善于利用,这样的猛将也是能打胜仗的!世子,你以为如何呢!?”

说着,双目微眯,傲气初现,这时候才露出他的摄人锋芒!我一看,试探来了,要是我不露一手,以这位大哥的脾气是断断不会为我所用的!

略微思索道:“舒兄高见,小弟佩服,不过对于你最后的一句有点意见罢了!”

“哦?”舒铁云有点诧异,道:“原闻其祥!”

我道:“世人都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所以都认为一只军队能不能打胜仗往往都取决于将领,我认为这不对,其实应该说精兵难求,至于名将吗?只要不是太笨的人,给他一队精兵,都能成为名将的!”

这一下可让二位才子吃惊了,颠覆了他们的观念,陶澎首先反驳道:“世子说笑了,领兵将领可以说是军队的灵魂,一将难求,何也?还不是因为名将天授,难得一见吗?只要有名将,加以时日,训练一只劲旅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那能说,只要不是太笨的人给他一队精兵,都能成为名将呢?”

我笑笑,示意他少安毋躁,继续阐述我的观点:“其实我说的不是太笨的人,并不是说那个人都行的,起码要和我们三人一样的水平!”

“自古以来,中土名将倍出,开国帝王无不是百战得天下,可要是说到灭国之多,占地之大,军功之盛,自是以成吉思汗所领导的蒙古人为最!这一点二位没有意见吧?”

说着,用眼神询问舒铁云,要是他连这个都不同意,那我俩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舒铁云微一思索,答道:“不错,铁木真虽然暴虐,可纯以军功论,实人杰也!”

我继续道:“铁木真确实是天才,所以才有蒙古的崛起!可是舒兄不要忘了,元朝的广大疆土,赫赫战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子孙,甚至是别的将领统帅下得到的!就算铁木真是天才,难道所有的蒙古将领都是天才,都是名将?不见得吧!我认为他们只所以有这样的战绩,根本原因-蒙古骑兵是天下无敌的铁骑劲旅才对!有了这么勇猛精锐的劲旅,一般的将领也能够取得不俗的战绩!这就是我所说的精兵胜于猛将了!”

我的观点出乎舒铁云的意料,他有点惊讶,觉得我说的虽然有一点道理,可是还不足以让他心服,只是一时还不得要领,不知怎么反驳!

陶澎那边已经发话了:“世子,不对吧!我虽然不知兵,可是也听出了一点漏洞,要是真如世子所说的,蒙古应该享国万年才对!怎么会不到百年就灭亡了?你可不要告诉陶某,后来蒙古铁骑都腐朽了,就是元朝末年真的腐朽了,那他们后来退回草原上以后,修养生息,不用几十年又会变精锐的!怎么后来再没有那么辉煌的武功?”

我一笑,早就会料到你会这么问:“其实直到元朝灭亡,蒙古铁骑仍是天下无敌的劲旅,之所以会打败仗,很简单,就是我上面说的,再精锐的军队也需要一个不太笨的人领兵那!元朝末年,脱脱领兵的时候,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张士诚可都只有吃鳖的份!要不是元朝皇帝昏庸,脱脱被罢免了兵权,朱元璋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呢!脱脱死后,蒙古铁骑被一些笨蛋领导,将领昏庸,只知道吃喝玩乐,能不打败仗吗?

其实我说的不笨的人也很好解释,只有三个字“知进退”,一个将领只要做到了,“领精兵,知进退”勉强也就可以算是一员名将了!”

陶澎还想反驳,那边沉思的舒铁云一听我的话,如醍醐灌顶,霍然开朗,困扰他多时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他霍然而起!大笑道:“世子高见,一语惊醒梦中人!好一个‘领精兵,知进退’道尽军中三味!铁云不才,再加一语,‘偶出奇!’,作为将领只要能做到‘领精兵,知进退,偶出奇!’这三项就可以成为名将,纵横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将‘偶出奇’三字反复念道,只觉得简练,奥妙,其味无穷!不由的赞道:“舒兄高见,尽得兵法奥妙,小弟佩服!”

舒铁云也是无比的舒畅,抱拳回礼道,“世子谦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佩服二字,应该我向世子说才是,世子年不及弱冠就有这样的见识,日后领兵,必定建立不世功业,铁云在这里先向世子恭贺了!”

我确实十分佩服舒铁云的见识,连忙谦让。两个人互相恭维。

大概是我二人的话太肉麻了吧!陶澎受不了了,笑道:“本来我还以为就数我脸皮最厚的,今天一见,原来二位并不比我差吗!不过就是九个字吗?我看也是平平,尤其是这‘偶出奇’,我虽然不知兵,也知道兵书上有‘出奇致胜’之说,想来,这出奇是胜利关键,偶出奇怎么能行,应该是常出奇,次次出奇才对吗!”

我得了舒铁云的三字箴言,心情大畅,连陶澎都顺眼了不少,笑着解释,“陶兄所言不对,自古以来,用兵以正合,以奇胜。并不是说胜利完全靠出奇,两军对垒最常用,最实用的还是堂堂之阵,集中兵力,以强凌弱才是正途!至于出奇致胜,以少击多,就是因为难以取胜,才珍贵吗!少有的几次以弱胜强的战例才会被广为传颂,搞到人人皆知。不懂兵法的人就认为,天天出奇制胜才是名将吗!其实这是大大的错误,‘善骑者多折腿’,只要是人难免会犯错误。要是那个人愚蠢到天天以少击多,纵然是天才,能够胜利几次?只要他失误一次,就会一败涂地,死无葬身之地的!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可不少!舒兄这‘偶出奇’真是得兵法之精髓,只有用堂堂之阵,偶一出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能‘偶出奇’者必为名将!”

既然我把舒铁云夸的这么好,舒铁云也不好意思了,道:“世子过奖,其实世子说的‘知进退’,才是为将者应该牢牢记住的!要知道身为将领最难得,也是最需要的就是冷静,‘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要是没有这样的修养,试想,战场上血肉横飞,局势瞬息万变,怎么能够准确的判断敌情,作出正确的反应?反之,只要头脑冷静,做到了知进退,该进攻的时候挥军力战,万一败局已定,能够及时的领军退出,保留实力,寻找机会再战!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名将了!当然要是能出奇制胜那就更了不得了!足以百战不败,纵横天下了!”

还从来没有人和我说的这么投机,心中一热,就要开口招揽。

没有想到,舒铁云微微一笑,没有让我开口,道:“今天,我三人把酒言欢,实在是人生快事!世子的来意,我也猜到几分,舒某斗胆,请世子暂时不言,以免打扰我们的酒性!见谅,见谅!等大家尽兴了再说不迟!”

惊讶!他竟然拒绝了我!是什么原因呢。下一章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