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186章 想灌溉?交钱!

大明好伴读 第186章 想灌溉?交钱!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进了暖阁,谢至行礼后,便问道:“陛下消瘦了不少,当保重身子才是。”

弘治皇帝见到谢至颇为欣喜,并未回答谢至的问题,反而是问道:“你此时出现于此,是想到解决旱情之法了?”

若是没有谢至,往常碰到大旱的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下罪己诏,带领文武百官祈雨,之后就是准备粮食镇灾害。

很明显,这样的解决办法并非是弘治皇帝想要的。

所以,他这里拖着朝臣,却是把希望寄托到了谢至身上。

但凡有一点解决之法,都值得一试。

弘治皇帝着急,谢至倒也没再耽搁,直言回道:“臣无召进京便是因为臣这几日夙兴夜寐终于解决出了解决旱情之法,这法子成了后,往后若遇旱情便可把损失降到最低。”

紧接着,谢至便介绍了抽水风车。

这个东西才是重中之重。

谢至介绍之后,弘治皇帝反问,道:“你是说,这个风车可用来把井中的水抽上来?”

一些物理原理,谢至一时半会的也介绍不明白,大致回道:“是,这个东西若是有风的时候便无需人工来操作,没风的时候便得人工操作了,不过即便是人工操作,也极为的省时省力,一人便可操作了。”

弘治皇帝并不关心这风车的操作原理如何,他最关心的还是一口井一个时辰能灌溉多少良田,多长时间能把关中之地的旱情缓解了。

当然,即便是想到解决旱情的办法,终究还是抵不住一场痛痛快快的春雨来的实在。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并未信口开河,稳稳当当的回道:“一个时辰能灌溉二十余亩,若是从即日起便开始接连不断凿渠挖井的话,不到一月时间便可解决关中之地的旱情,现在春耕还未开始,等全部灌溉完,至多也就耽搁十余日而已,影响完全可降到最低,而且,这个井若是打出来的话,往后即便有旱情也可灌溉。”

接着,谢至又道:“臣还弄出了一种东西,若铺垫于沟渠可极大了省了水,臣已吩咐人手加紧产出了。”

这些东西已是把抗旱的全部后顾之忧解决了,弘治皇帝踌躇一下,问道:“此事之上你有几层把握?”

问及把握,谢至也没有犹豫,回道:“八成,每地情况不同,有的地方水位较深,挖井并不容易,以云中为例,大部分是可成的。”

谢至的八成对弘治皇帝来讲已是足够了。

弘治皇帝没有任何犹豫,大手一挥,道:“这样吧,朕遣谢卿全力处置此事,你负责协助吧。”

谢迁作为内阁大学士,由他亲自来做这个事情,分量也够了。

而且,谢迁负责此事,谢至行事也会方便不少的。

这样的安排完全是站在谢至这边考虑了,谢至嘻嘻一笑,拱手回道:“多谢陛下。”

敲定这个事情之后,谢至并未就此罢休,紧接着又道:“陛下还有一事,此番灌溉当先灌溉普通百姓之良田,至于那些不纳税的皇亲贵戚,地主士绅便无需考虑了,他们若想灌溉,得拿银子按时辰结算。”

弘治皇帝未作回答之际,谢至又道:“陛下,这些人不纳税也就罢了,却也不思报国,无底线的侵占良田,渐渐掏空大明百年基业,就如蛀虫一般,他们没为朝廷出过力,朝廷也没收过他们的赋税,若没有此明令的话,没等沟渠挖通,那水便被引到那些人的地中了,臣敢保证,按时交税的庶民绝不会最先得到灌溉的。”

弘治皇帝哪能不清楚现在大明所面临的紧要问题是什么?

可这些人经过百年发展,势力早就已经是盘根错节了,牵一发必将动全身,实在是无从下手。

眼前这个问题,谢至提及的倒也合情。

朝廷出钱镇灾,是为灾民,那些皇亲贵戚,地主土豪的整日大鱼大肉,哪像是需要救济的。

弘治皇帝有些发愣,许久才道:“如此一来的话,你父子二人便在朝中众矢之了,朕也清楚,朝中几乎所有大臣在或家族或子弟都有大面积良田,在关中之地的也不少,最不满的必将是那些人。”

谢至既然敢于弘治皇帝这般谏言,那他便已把厉害想明白的。

他想建一个屹立不倒的大明,那些包袱必须扔掉。

每个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便就是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原因,便是大面积土地由那些地主士绅所掌握。

这些人不纳税,享受荣华富贵,到了国破之时率先摇尾投降,做了贰臣。

没有哪个王朝敢在行将覆灭之际,挖掉这身毒瘤的。

弘治皇帝一个以宽仁著称的守成皇帝能有如此魄力,谢至着实颇为佩服了。

谢至一副大义凌然之态,回道:“利害臣已详知晓,臣愿往。”

弘治皇帝脸上瞬间多了几分欣慰,起身走至谢至身边,道:“你谢家在余姚之地也有良田吧?算来你谢家也是士绅行列,如此行事,得罪的虽是关中之地的士绅,但却不乏有其他之地的推己及人早做准备,可想好了与家中如何交代?”

对谢家的亲族成员,谢至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他并非长子,谢家的一些事情也轮不到他做主,自然他也就没注意过这些事情,唯一所关心的也就只有谢家兄弟而已。

弘治皇帝一番贴切之言,谢至昂首挺胸回道:“有国才有家,大明富强,谢家才会兴旺。”

弘治皇帝心中更为欣喜,他顷刻之间觉着自己果然还是没有看错人。

接着,弘治皇帝又道:“今夜你回去与谢卿交流一下此事,明日朕再派人宣旨,关中旱情便劳烦尔父子了。”

从宫中出来后,谢至自是第一时间便回了谢家。

回家后,谢至第一时间便去见了谢迁。

见面之后,谢至便把几日来他的成果汇报了一番。

谢迁脸上带起了些许的笑容,笑呵呵的道:“嗯,能够缓解旱情,朝廷便省力不少了。”

趁着谢迁高兴之际,谢至又说了他与弘治皇帝的谏言。

能当上内阁大学士,谢迁的眼光自是颇为长远的。

谢至的这个问题出口后,谢迁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不见了,虽没有笑容,倒也不是怒容,只是脸色变得颇为严肃了。

谢至缓缓,道:“爹,若想让使得大明更强,便只能是让天下之财都归于朝廷才是,此事后果颇大,儿子早有预料,早在儿子决定科举入仕便有了此种想法,只不过当时因儿子人微言轻不足成事,现在陛下信任儿子,且陛下也有此心思,便也到了成此事的时机了,这个旱情不过只是一个由头而已,此势头一开,开罪的人也就会越来越了,谢家往后在朝中将会更为艰难。”

后来的谢迁能够愤而辞官,便可见其心中是有正义的。

许久,谢迁都不曾表态。

谢至也不着急,一直在等着。

好久,好久...

谢迁终于起身,道:“去做吧,大丈夫有可为有可不为,既以入仕便也不能只做趋利避害之事,总是要上无愧于君,下无愧于民的。”

谢迁支持,谢至的斗志便又满满的了。

谢至拱手回道:“多谢爹。”

谢迁却是扯起一道苦笑,道:“老夫本以为你是兄弟几人最不成器的一个,却是不曾想,你竟有如此魄力,老夫终究是老了,顾虑的东西太多,行事难免会畏手畏脚,此事成了,我谢家是功臣,若是中途一旦夭折,我谢家之血就是平息那些士绅最好的手段,不过终究来说,”

谢至岂能不知,别看现在的弘治皇帝对他颇为信任,一旦坚持不知,那只能是以牺牲谢家为代价的。

不过总的来说,谢至如此做也是最稳妥的。

比之直接颁布法令改革已经要好上很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