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17章 倭寇犯我台州

大明好伴读 第217章 倭寇犯我台州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自然,那几个商贾既是来询问谢正水泥的事情,那便是有购买的准备。

三千两是不少,但却也在能够接受范围之内。

不过就是几个时辰的时间,几个商贾便又找了谢正。

“谢公子,我们皆愿购买水泥,只是不知这水泥如何卖?”

这个价钱早在之前,谢至便与谢正交换过意见了。

所以,在商贾询问之后,谢正没加考虑,直接脱口回道:“一贯铜钱一袋,至于如何运送回去,你们自己负责,途中若遇水出现变硬,无法再使用的情况,我们概不负责。”

一贯铜钱一袋说来也不贵。

几个商贾互相通了一下气,由一人回道:“好,某几个买了,某对着水泥不甚了解,不知建一处宅子需多少,也不知如何用。”

这个水泥乃新鲜东西,刚开始的时候谢正他都不知晓如何使用,还是谢至一点点告知,他才勉强掌握。

告知这几个商贾如何使用,也只是按照谢至刚开始交给的那些,照搬硬套一一告知的。

一袋水泥多少沙子,都告诉的清清楚楚。

这些商贾也不见得动建房子的事情,他能做的也不过是把谢正告诉的这些一一记在心里罢了。

记清楚了这些事情后,谢正便领着他们直接去了水泥仓库。

吩咐管水泥的人,开始为这些商贾分派。

这些商贾与谢正协商之时也没找到运送回去的人,只能把各自需要的水泥堆放在墙角,交了定金,然后再回去找人。

时间一日日过去,自这些商贾购买之后,也与不少人来过水泥作坊。

标准就是那个标准,也无需谢正亲自见。

他们愿买,那便留下银子,自己找人把东西拉走。

若是不愿买,也没关系,就当他们不曾询问过,买卖不成仁义在嘛!

就在这些事情进行稳步进行着之际,天津港口的大宝船也终于被人注意到了。

大明自朱元璋开始便有片瓦不许下海。

刚开始,谢至弄这个大船的时候,很多人只是以为只在内陆行驶。

随着这宝船越发的建造完成,傻子都知晓这能抗住八级飓风的大宝船,若只在内陆行驶根本就必要。

而且这宝船也不止一艘,三艘大宝船往哪里一摆,可谓是蔚然壮观。

本来,徐进在造船之期,打着谢至的名头,又与天津卫的指挥使喝了几顿酒,多多少少的给予了好处。

天津卫指挥使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答应了这个事情。

当这宝船快要完工之际,天津卫指挥使自知这个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简单了,及早与朝廷禀告,将来出事自己也能少担些责。

其实,这指挥使的折子之前,弘治皇帝便已接到了这方面的折子。

毕竟,那些厂卫也不是吃素的。

宝船那么显眼的事情,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送不到弘治皇帝的案头。

朝臣没做刁难,弘治皇帝也没露声色,自当不知晓此事。

现在天津卫指挥使送来了折子,弘治皇帝却是不能不做表示了,直接传了旨把谢至召到了京师。

前几日,朱厚照按谢至教于的那些方法把那些土地皆都租种了出去。

在普通庶民之中风评甚佳。

这个事情办成之后,朝中的一些大臣,对朱厚照称赞之言也是更多。

朱厚照能有如今这样转变,与谢至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

自然,对谢至,弘治皇帝也是满意的。

弘治皇帝对谢至多多少少也都在培养,只有谢至能够成长起来,才能成为朱厚照的一大助力。

谢至乃是朱厚照的伴读,往后便可帮着朱厚照镇住那些老臣,避免君少臣老固有情况的发生。

当然,为避免谢至功高震主,也得寻找谢至软肋才是。

弘治皇帝一边用谢至,一边也在寻找这个机会。

终于,在宁王平叛之时他找到了。

谢至是有才能之人,但却也是儿女情长之人,为了女人,可不要一切功名。

这样的往往是没野心之人,自然也就容易掌握。

派人去传谢至进京的时候,弘治皇帝脑海当中又过了这么多问题。

就当此时,有台州府急报送了进来。

弘治皇帝也未有懈怠,急忙打开,瞧清楚上面的内容后,拍案而起,怒骂道:“欺我太甚,倭寇竟又犯我台州。”

随即,弘治皇帝抬手朝一旁的太监吩咐道:“传旨内阁,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来此议事。”

除却召集内阁出谋划策的文臣,还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

很明显,弘治皇帝不想吃下这口气。

其实,不止是文人不愿出站,就连武将也不愿。

现在的倭国正处于大动乱时期,大明若能派出水师前往,何必倭患之事发生。

很快,该召集之人便先后进了暖阁。

进了暖阁,在众人行礼之时,弘治皇帝便开口道:“台州府送来急报,倭寇在台州登陆,又屠杀我大明子民,尔等以为如何?”

在永乐年间,大明与倭国以为勘合贸易正常交往了一段时间。

后来随着倭国南北分裂,这一勘合贸易组建失效。

再到后来,一些失意的武士和政客便流落海上,屡犯大明。

最后,一些瞧着有利可图的大名主也参与了进来。

倭患自是越演越烈。

大明都城在北,防备的一直是鞑靼,对倭寇也未有过真正剿灭之心。

也就是在嘉靖之时,被戚继光打残了一次。

不过却也未有真正剿灭,虽没有以前猖獗,小股力量也还是存在的。

盛世用文臣,虽说问及军事问题,最先开口的却是刘健。

刘健回道:“臣以为于陆上加强防备便是,可增设卫所。”

这样的方式最为稳妥,也是文臣一贯善用的主张。

刘健话音落下李东阳也是开口道:“臣附议,太祖遗旨,倭寇乃不征之国,我大明不善水战,而倭寇又善于躲藏,出击,他则藏于海,收兵他又来侵扰,反反复复,耗费也不少。”

两个内阁大学士都发表意见了,接下来轮到谢迁了。

顿了一下,谢迁开口道:“臣以为,即便如李公所言,也当表明我大明的态度,得集结兵力前往应对,让倭寇再犯之时心有畏惧。”

大学士之言后,便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估计是因马文升乃是掌兵之人的缘故,虽是文臣,但一个当战却也回答的是斩钉截铁,不曾有丝毫的怯懦,回道:“臣以为当战,集水师以及江南一干精锐卫所消灭。”

马文升出言之后,自然又是五军都督府的那些都督。

这些人虽都是勋戚出身,当年先祖都是战功分爵的,但大多数人却已是没有了先祖当年的血性。

五个都督也不是人人都主战的。

正当这些人在暖阁中为如何解决争论不休之时,谢至便已经接到了弘治皇帝相召的旨意。

既然有旨相召,谢至也没需要他亲力亲为的事情,却也就去吧。

谢至从云中赶到京师之时,便匆匆进了宫。

暖阁中辩驳的这些事情虽告了一段落,却是并未有结果。

这些人无论出于何种回答,皆有自己的目的。

没有结果,弘治皇帝颇为的心烦意乱。

作为皇帝就是这样,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得需要他操心才是。

正在弘治皇帝心情不畅的时候,听闻小太监汇报谢至到了的消息,赶忙抬手道:“叫他进来。”

谢至总是能有焕然一新的答案,弘治皇帝也期待谢至的想法。

进了暖阁,谢至行礼。

弘治皇帝沉着脸,出言问道:“怎又折腾道天津了?”

弘治皇帝出言提出这个事情,谢至便已是知晓原因了。

扯起一道微笑,笑嘻嘻的回道:“臣偶然得到当年三宝太监的宝船图,忍不住便搞了出来。”

谢至说起来轻松,那个宝船到现在已耗费十几万银子了。

从其他地方赚到的银子基本上都花费在这上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