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18章 建言平倭

大明好伴读 第218章 建言平倭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弘治皇帝有些无语,道:“你这一句忍不住,靡费恐是不小吧?”

谢至笑了笑,一脸轻松的回道:“具体几何并无一个准确的数目,不过臣现在已是身无分文了。”

如此败家,弘治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朕记得你当初所言,要一县富一国的,你云中是富了,富国在何处朕怎没看到?”

这个问题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商道本就是如此,把钱流出去才能越来越富,若只把钱堆在仓库中,只能等着这些钱贬值。

商人善花钱,越花越有钱。

普通人善攒钱,越攒钱越不值钱。

谢至微微一笑,回道:“臣这个宝船也正是在践行臣这一诺言,民富关键在于商品的流通,而这宝船便是满足商品流通的一先决条件。”

弘治皇帝又问道:“即便走水运也无需体量如此大的宝船吧?”

弘治皇帝这便有些明知故问了,在天津卫的折子才一送上来,他便已猜出谢至的野心了。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摊摊手,回道:“只在大明流通的商品,毕竟是有限的,攫取的财富自是也有限,得把眼光放长远些,从海外赚取财富,只有海外的财富皆归大明,大明才将有可能屹立于不败之巅。”

如此野心,恐没有哪个皇帝没想过。

弘治皇帝嘴角扯起一道笑容,道:“你小子野心倒是不小。”

这个时候的大明还在领先于西方文明,若是这个时候再让大明飞速发展上几年,这个事情倒也还真就不见得不能实现。

若把后世五十年代的成就放到大明,那大明便可秒杀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了。

谢至嘿嘿一笑,一脸可惜的回道:“当初太宗皇帝遣三宝太监下西洋之际,扬大明国威的成分居多,从海外攫取到利益却是过少,耗费的都是自家财富。”

谢至这般说人家弘治皇帝祖宗的不是,弘治皇帝脸色能好的了吗?

弘治皇帝脸色一变,正要训斥,谢至赶忙又道:“臣这次若下西洋,便以贸易为主,赚取到的银子便可在大明流通,我大明能同以流通的白银太少,铜钱也不多,大明宝钞又过于泛滥,很多百姓还是以物易物的,所以说,若想真正达到富国,还得是往海外走的。”

当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走的是官方路线,自然是要以弘扬国威为主,很多东西都是送出去的。

这次走私人路线,就是一个铜板那都得掰扯清楚。

当然也不能欺负人家,该给予的商品质量要过关,到了任何一处,都得树立起正面形象来。

这个问题,弘治皇帝自是也清楚。

大明现在存在的一个弊端还是在于金银铜的稀缺。

当然,稀缺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开采技术落后,难道发现储备于地下的丰富矿产资源。

谢至此问题出口之后,弘治皇帝随即出言问道:“你可知,当初太祖不许片瓦下海的原因是为何?”

这个原因可是显而易见的,谢至脱口而出回道:“海禁之主要原因还在于倭寇。”

现在弘治皇帝正因台州又被倭寇还心生烦闷,谢至既然提及这个问题了,弘治皇帝自是也要询问一下他的意见的,“你可有退敌良策?”

其实倭寇本身不足为惧,关键在于沿海有人趁着这股东风扮起了海盗的角色,还有商贾,官宦为了攫取利益也在那些倭寇在里应外合。

加之军备萎靡,冒险与倭寇交战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的。

谢至从当初建造宝船,在宝船之上加装火炮之时起,便有荡平倭患的想法。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微微一笑,回道:“臣那宝船看起来是商船其实也是能够充当战船的使用的,三艘战船皆可为主战船,加之水师的配合,臣倒是有信心,完全有能力与倭寇一战的。”

台州府的事情,弘治皇帝与内阁大学士等人商量了几人都没什么有用的结果。

谢至这般倒是让弘治皇帝心情颇好了几分,问道:“若开战,你可需有个阻碍之物?”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的,谢至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回道:“朝臣的反对,且着实需大量钱粮跟进,另外也得需能战之兵。”

这个回答让弘治皇帝满意。

二话不说,弘治皇帝便把台州的急报拿给了谢至。

谢至前世的时候便听说过大明的倭寇便能已经时长在山东到倭寇一带犯边,侵扰沿海百姓,也知晓这些倭寇同样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真切看到这些白字黑字之时,心中依旧忍不住愤怒。

谢至一把把折子拍在桌上,比弘治皇帝的脾气都大,骂道:“真是可恨,我大明子民岂容区区倭寇欺辱,若陛下信得过臣,臣愿担领兵平倭。”

弘治皇帝喜欢的就是谢至这样的,遇到问题,能够二话不说便担负责任,不似那些文臣,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权衡利弊一番。

谢至出口之后,弘治皇帝又道:“你可有把握?”

这个事情当然得有把握才行,不然的话,这个旨意是好下达,但若是不能平定反倒还是朝廷损兵折将,这样的话也就更打击平倭积极性。

沿海百姓也将更畏惧于倭寇了。

百分之百的把握,谢至可不敢说

毕竟任何事情都会有意外存在。

对弘治皇帝的询问,谢至给了一个保守一些的答案,回道:“十之**吧。”

接着,谢至又介绍可自己的想法,道:“陛下,云中卫的兵丁虽说是新近训练,但却不善海战,不可全依靠云中卫,若想平倭还得是重新兵丁,毕竟水师之中也会有卫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兵丁很难拉出去真刀真枪与倭寇对上一战的。”

云中卫的那些兵丁多时流民,这些流民出身沿海的并不多,就是能够在河中下去游个泳都不容易,更别说在海上行船多日之后还有战斗力了。

弘治皇帝并未有让谢至马上出兵的意思。

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得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才行。

弘治皇帝脱口问道:“需要多久?”

谢至笑了笑,给出了一个答案,回道:“一月足够,臣计划招募兵以个水师卫所的精兵以及沿海百姓与倭寇有仇又有能者,这些人并不需要训练他们过多的军是技能,只需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以及严明军纪便是。”

一个月时间便不多,眨眼也就过去了。

说完这些后,谢至又道:“臣与英国公在平宁王之乱时颇有几分默契,此番平倭,臣想着让英国公能帮着臣几分,再说,臣年纪小,阅历不够,在云中卫好说,在水师兵丁中恐难服众,另外,此事若只交于臣一人,朝臣恐也不满。”

这些倒也不算是大麻烦,谢至自己一人也就应对了。

关键在于,张懋在朱慧的事情之上也帮了不上忙,谢至好歹也得还了张懋的这份人情。

作为领兵之人,最希望的是能用军功充实自己。

动乱之时这样的机会多的是,可在和平之时这样的机会可就可遇而不可求了。

谢至的理由还算充分,弘治皇帝直接道:“朕应了,朕下旨五军都督府,兵部,户部全权配合与你,不过国库并不充裕,你给朕省着些。”

一个王朝越往后发展,国库越穷。

毕竟越往后需要养活的勋戚士人也就越多。

谢至笑了笑,回道:“臣也清楚户部贫瘠,这个事情也不是陛朝廷之事,臣遣人与皇亲贵戚以及富贾先行募捐上一些,倒是也能为朝廷减轻些压力,不然的话,若是此事掏空国库,若有地方招灾,朝廷恐很难应对,这个事情得臣民一道齐心协力才是。”

这个募捐可并不容易,毕竟谁愿意把银子往外拿。

后来崇祯的时候,崇祯皇帝多次与下面人募捐,一个个哭穷,卖惨的就是不往出拿,后来倒是便宜了鞑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