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39章 被召回京

大明好伴读 第239章 被召回京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萧敬作为掌司礼监的大太监很多朝政大事本就是参与其中的,紧接着弘治皇帝之言,随即便开口道:“浙江都司,台州指挥使可惩处,可若以解决各卫所的其他问题,奴婢担忧如此做可能会导致军中哗变。”

弘治皇帝愣了一下,瞧了萧敬一眼,不做回答。

许久,开口问道:“你有何良策?”

萧敬摇头,回道:“奴婢不曾考虑到解决之法,当年太祖开创卫所制不仅训练出一批精兵,也为朝廷节约了大量税收,可如今不仅军屯存在贪腐,就连其他地方军备也在懈怠,不止如此,各卫所军籍在籍之人也与名册眼中不附,有的是为冒领军饷,也有的兵丁是因不堪上官凌辱,被迫做了流民。”

东厂若是连这些东西都查不出来,那可就白瞎了他们那么大名气。

这些东西其实已摆在明面之上了,就看是否愿意提出来了。

卫所所存在的问题,弘治皇帝以前便从马文升的折子中瞧到过,后来又听谢至说过,现在萧敬有这么说,他接受起来也容易了些。

萧敬想不到良策,弘治皇帝也不做多言,吩咐道:“早朝之后,把马文升宣来。”

马文升文臣掌兵部,了解卫所,却与卫所牵连不大。

自古文臣和武将便是水火不相容的存在。

而五成兵马司虽统筹着这些卫所,可卫所之中多是这些兵马司都督的故旧幕僚。

有的还是往上倒好几代的家奴,所以从那些兵马司都督口中找到合适的解决之法。

有谁还自掘自家根基的。

弘治皇帝也很是清楚,无论文官,还是卫所当下所存在的问题都很是棘手的。

越是往下想,弘治皇帝心情越是烦闷,哼一声:“一县富一国,朕只看到云中富了,朝廷又富在哪里?”

一县富一国的想法乃是谢至提出来的,弘治皇帝这般说,萧敬自是也能猜到,弘治皇帝所言之人是谁了。

不过萧敬却也知晓弘治皇帝虽有抱怨,有了平倭的大捷,对谢至的宠信只能是有增无减。

为了费力不讨好,这个时候他还是少说话为主。

早朝之时,平倭大捷的抵报便已传至朝堂的各个角落了。

谢迁才进宫城,一大堆人便朝他道喜。

先前因为搞募捐的事情,很多人见了谢迁打招呼都变成了凉凉的点头致意。

谢迁在朝中的人缘一向都还算不错,因为谢至的关系,那场面可是尴尬的很。

别看现在不少人像向他道喜,可又有几人是真心的。

好好的状元郎不当,非要学丘八去舞刀弄棒。

不少人即便是因为吃醋,背后恐都得非议上几句的。

早朝之中,弘治皇帝最先吩咐礼部对平倭之人进行封赏。

平倭大军虽说不是谢至直接领导,但谁都知晓这个事情是谢至一力促成的。

无论是宝船,还是云中卫,那都与谢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次谢至的功劳那自是不能少了。

其余像是王守仁,徐经,戚景通,刘阿亮,李余甚至是只通风报信了的王大麻子都能讨到一份封赏了。

吩咐之后,弘治皇帝便接着道:“倭国如今正处于南北内乱之际,英国公折子说,我大明出兵帮着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此方能肃清为祸一方的海盗,众位卿家意见如何?”

只要提出问题自是会有左右中立三种看法的。

自然,在这个问题之上是有人提出相反意见的,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少。

“陛下,平倭已经耗费万两之多,若是再协助倭国的南北内乱的话,恐耗银会更多的。”

提出这种意见之人,恐是得安心若是继续平定倭国内乱是会与他们募捐的。

弘治皇帝不做表示,接着又问道:“还有哪位卿家有话要说?”

“臣以为着实不该出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般做怕到时候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臣等附议。”

朝中大臣几乎一半以上附议不可继续出兵。

这样的结果一出,弘治皇帝已不再抱多大希望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私心,与他们也很难商量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来。

弘治皇帝顿了一下,又道:“浙江都司,台州指挥使在此次平倭之事上表现恶劣,张懋这个中军都督也在,着他协太子严查此二人罪行,查明之后一并惩处。”

在早朝之上没寻求到意见的统一,在下朝之后,弘治皇帝却是下旨召回了谢至。

这个时候,在台州大营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了,谢至留在那里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可干。

弘治皇帝也知晓那个折子虽说是张懋上的,那很多意见却是谢至提出来的。

想要决定此事是否可做,最终也还是得面对面听听谢至意见的。

等了几日时间,没等来弘治皇帝发兵倭国的旨意,却是等到了召谢至回京的旨意。

与这道旨意一块来的,详查浙江都司和台州指挥使的旨意。

接了这道旨意,朱厚照仍旧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抱怨道:“父皇做事老是如此婆婆妈妈的,若要发兵发便是了,何必还把你召回去!”

朱厚照抱怨没多大问题,谢至却是不能抱怨,容易损害他现在的形象。

谢至笑了笑,道:“既然这是陛下旨意,照办便是了,臣即刻动身回京,殿下和张世伯一道及早查明此二人的问题,那这个平倭之事也算是平稳结束了。”

随即,谢至便动身回了京。

谢至也知晓弘治皇帝不下发兵的旨意其原因是为何,凡是举兵戈之事,朝中反对者必然甚多。

一路通过在驿站的不断换马,用了五六日时间才终于赶回了京师。

算上谢至往上报战绩的时间,弘治皇帝宣他到京师的时间,一来一去的可是用了二十几日时间了。

多少战况是转瞬即逝的,好多是估计都是这样被耽搁的。

进了京师之后,谢至还未来得及松口气,便进了宫。

平倭大军等候在台州倒也罢了,关键是宝船迟迟不能出海,那浪费的可都是时间。

一进入暖阁,谢至便率先行了礼。

弘治皇帝回应之后,一旁的萧敬便笑嘻嘻的道:“恭喜啊,云忠侯此战大胜也是扬了我大明国威。”

云忠侯?谢至惊疑之时,萧敬很快便开口道:“礼部已拟定,封你为云忠侯,王佥事为新建伯,其余参战之人皆有奖赏。”

这个侯爵其实早在解决宁王叛乱之时就能有了,可惜因为谢至的事情,这个侯爵迟迟未能拿到手。

谢至二话不说,即刻谢恩,道:“多谢陛下。”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抬手道:“平倭大捷也是解决了朕心中的一根刺,倭寇常犯我海域,千百年来,一旦出兵却马上又溜入海中,可谓是烦不胜烦,此战肃清了最大的一股倭寇,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谢至紧接着便切入了话题,回道:“这个问题着实是很烦人的,比鞑靼都烦人,这些人并没有与大明抗衡的能力,但就这般时长如苍蝇一般时不时的来犯,朝廷出兵,他们便退,朝廷退兵,他们便又来袭,如此反反复复的,着实烦不胜烦。

陛下,这便就是臣建议出兵倭国的原因,倭国若是不能稳定的话,很快便又会流起新的匪患来,如此反反复复的剿灭,朝廷耗财耗力,却也是得不偿失的。”

谢至既然提起,弘治皇帝便出言问道:“如此所耗费钱粮从而来?”

阻力在啊,傻不傻。

谢至回道:“既然是为倭国解决问题,那自然是要从倭国拿啊,我们劳心劳力的为他们解决如此大的问题,难不成他们连这个耗费的钱粮都不能补上?”

弘治皇帝言笑晏晏,又道:“派谁去合适?”

弘治皇帝既然这般开口了,可见在这个问题之上,他也算是持支持意见居多的。

谢至淡淡回道:“臣举荐戚景通,他并非勋戚出身,自是未有那些家族网的牵扯,虽是百户出身,却颇有谋略,却也算是有勇有谋了,他带云中卫前往倒也没多大问题。”

这个回答让弘治皇帝有些意外,弘治皇帝道:“朕以为你会举荐王守仁。”

王守仁本事太大,若只做个平倭之事难免有些屈才了。

谢至回道:“云中卫已训练出来,只有有将带着便无多大问题了,守仁兄只做此事难免有些浪费。”

这些问题只是表面而已,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可还有很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