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40章 五军都察院左都御史

大明好伴读 第240章 五军都察院左都御史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弘治皇想了一下,问道:“偷袭了倭寇营地的就是那个戚景通吧?”

谢至点头应道:“对,着实是他。”

弘治皇帝也未多说,道:“一个百户直接跨越指挥使,这升迁可有些大,行吧,你也了解你麾下部将,既举荐了戚景通,朕也无甚意见,就让他去吧。”

弘治皇帝答应下来,这个事情也就如此了。

弘治皇帝召谢至来并未只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紧接着又问道:“卫所问题你也知晓,对之你可有有效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难解决的,以卫所养卫所本身是没多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卫所当权之人把本属于卫所的东西占为了私有。

换个角度,那些军田即便不在卫所名下,也皆都是进入了那些士大夫的私产,不仅无法养兵,朝廷也拿不到一分钱的。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大面积废除卫所制度。

还有人说卫所制之下,普通兵丁都变成了上级长官的家奴,这倒也是实情,但就其他制度之下,这种情况仍旧也是存在的。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想了一下才道:“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之上不可过分激进,不然很容易导致军中哗变,天下大乱的。”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可采用循序渐进之法,慢慢来解决,首先就水师几个卫所军备荒废为由头,派人前往各个卫所查验军备,军籍在册人数,这个问题肯定会颇为严重的,但朝廷可适当放宽一下,只惩处几个典型的。

这样必会造成朝廷这般做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只要确定朝廷不是真正想要对卫所的痼疾下手的,那些卫所岂会甘愿冒那么大的风险行如此大事。

之后,朝廷可下旨,由各卫所甚至是各省以都指挥使司为单位就行演习,也就是双方对战,优胜方朝廷可采取一定政策的表彰,战败方要总结经验,这样可一定程度之上避免军备懈怠,也可让各卫所之中时刻能够谨记训练。

之外,陛下还当遣人或亲自于各卫所中巡视,看看兵丁的训练,这种虽说是场面之上的,却可以扭转军户卑微的身份,一个国家强大,兵戈强硬乃是之一,只有军户以自己为荣,不仅会从孩童起便自己训练,就是进了卫所,不用督促也会自行训练,文臣和武将着实不应成为对立的存在,当相辅相成,这两样缺一不可,治世是需要文臣,可一个国家是否强硬却是需要武将来增添底气的。

就不如说,在倭寇的问题之上,但凡大明底气强硬,那倭寇也不敢来犯,即便是真敢来犯,我大明都可随之说上一句,敢犯我大明者,诛了便是,就不必以海禁之策勉强解决了,对对豺狼的办法并非是躲在家中,要敢于亮出兵锋,让他惧怕。”

谢至这话说的是荡气回肠,颇为的热血,可真正要实行起来却不是那般容易了。

谢至也未等弘治皇帝表态,紧接着又道:“如此只是保证了军户之间的士气,还远远不够,毕竟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并不容易,军中钱粮经手之人贪墨正常不过,本来一两,从上到下,真正落实到兵丁手中恐只剩下一个铜板了。

这样的问题足以把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所以关键之余还是要减少这类型问题的发生,至少要让兵丁知晓,朝廷对这个问题是在努力的,要让兵丁本来能拿到一个铜板,最后拿到手中变成一贯。”

当初的洪武皇帝对贪官何等严酷,贪墨之人被拨皮实立于公堂之外用于警示后人。

事实怎样?贪墨依旧存在,屡禁不止。

所以说贪墨问题想要彻底杜绝那可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唯一能够解决的便是引导此事少发生罢了。

紧接着,谢至又道:“而解决此事的唯一可行办法,便是创立监察制度,要各卫所也纳入到京察当中,每年定期派人代表陛下检查各卫所的军备,军籍在册人员是否属实,还要查练兵情况,这个事情不定期,不定时,陛下可随便派人去,这个人选倒是可在勋戚自己中选,威望也够,这只是一般情况的,陛下还可把都察院的御史和勋戚一同安排,或者相互对调,巡查各县,甚至是巡查卫所,这样一来,文臣之间,武将之间相互掩护的情况便可大面积杜绝了。”

谢至的意见之后,弘治换地陷入了沉思。

为了掌握卫所,甚至是地方各州县的问题,每处都会有镇守太监。

可这些宦官六根不全,也是人,人性之中都具备的贪图私利的心思却是具备的,这些宦官完全没有达到当初太宗所立下此项规章的初心。

当初在靖难之时,应天府宦官往出传递过不少朱允炆的消息,为之太宗便觉太监乃是可信之人,彻底推翻太祖所立宦官不需干政的法令,赋予了宦官实权。

这些宦官之所以进宫是完全是因家境贫寒,自是不会读过书,为了让这些宦官能够有效的处理一些军国大事,又开始培养这些宦官读书识字。

最后的事实却是,拥有了实权的太监极尽填充自己的腰包,甚至是比地方那些官员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镇守太监早就已经是就名存实亡了,很有必要重新确立起新的监察制度。

谢至的这个建议无疑是一个颇为可行有效的办法。

良久之后,弘治皇帝脸上带起了笑容,微微一笑对谢至的意见没做回答,只是问道:“太子怎样?”

朱厚照也是第一次自己单独离家这么久,弘治皇帝自是也会担忧。

谢至如实回道:“甚好,殿下亲自去,大军的士气颇为高涨。”

弘治皇帝也不再多问,道:“你既回京了,便不必再去了,平倭之事也算结束了。”

平倭的事情着实也算是差不多结束,谢至也着实没必要再去跑一趟了。

弘治皇帝把谢至召集回来征求平倭的事情,谢至回来也是有事要与弘治皇帝说的。

谢至开口又道:“遵旨,陛下,既然平倭之事已经结束,臣请陛下能够允许徐经率宝船出海。”

出海的关键在于倭寇,现在倭寇虽说已经解决,但百年来流向来的想法短时间想要解决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弘治皇帝迟疑了。

谢至微微一笑,道:“陛下还记得臣当初所言那个一县富一国的想法吗?现在云中也算富裕了,养了云中卫,又养了这么大的宝船,想要把这些财富放到国库中,那必须从海外攫取。”

海外财富,包括充实大明金银流通。

这些事情谢至也早就已经与弘治皇帝简单介绍过了,也没必要啰里啰嗦的再来上一遍。

弘治皇帝还在迟疑,谢至催促道:“陛下,早一日下海,大明便可早一日富强起来,不可再迟疑了。”

弘治皇帝并非没有主见之人,谢至虽说催促的紧,弘治皇帝也不可能马上便答应下来,道:“朕知晓了。”

弘治皇帝都这般说了,谢至在催促自是不能了。

正要告退之时,弘治皇帝又道:“你先等等,你云中卫所使用火器是否要优于当前所有卫所中的?”

这个问题是肯定的,若非优于怎能那么轻易取胜倭寇。

谢至肯定回道:“那自是肯定的。”

接着,弘治皇帝便道:“自是如此,那神机营中也当配备了,这个事情你着手做一下。”

谢至倒不是不愿意给神机营配备,只是如此先进的火器泄露出去,那往后大明这方的优势可就不复存在了。

有问题就要说,谢至开口道:“陛下,神机营现在配备不妥,神机营定也存在其他卫所的那些问题,这个时候若是把先进火器配发下去,臣担心会泄露,当然,这个火器自是要配备的,不仅要配备神机营,其他卫所的也是要改进的。”

这着实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弘治皇帝不多言,顿了一下道:“这吧,你先前不是说要遣人督查各卫所吗?朕设五军都察院,你来任左都御史,专职查各卫所之弊病,朕在京中为你安排府衙,与都察院同等待遇。”

谢至是否可以理解为他这是升官了?

谢至问道:“那云中?”

弘治皇帝大手一挥,道:“着王守仁升知县,唐寅升县丞,徐经升主薄。”

王守仁从县丞升知县也无可厚非,毕竟王守仁也是进士出身。

唐寅和徐经被夺了功名,这恢复身份也快了些。

不过吧,弘治皇帝也清楚,唐寅和徐经乃是被周寿陷害,周寿落网之后,也应当为他们二人恢复身份了。

谢至还能怎么说,只能拱手应道:“多谢陛下。”

弘治皇帝抬了抬手,道:“你安心作为卫所的事情,云中之事有他们三人操持,你可放心了。”

现在云中这种情况,不管是由谁做知县都不太合适。

就谢至那些超前的想法,也就只有王守仁这些非常人一般人的人才能够接受的。

弘治皇帝这道旨意,谢至也就能够长久留在京师了,同时谢至也担负着监察所有武将包括那些勋戚的权力。

当然,若是看哪些文臣不顺眼,也可以顺便检举一番。

其实说来,这样的安排是颇为合理的,弘治皇帝本就想让文臣和武将相互制衡,不想使其中一方独大,谢至状元出身来做这个左都御史可是完全践行了这一方针政策。

这样一来的话,那些镇守太监的地位也就尴尬了。

这些太监名义上是皇帝的耳目,其实做的那些事情哪是为皇帝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