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301章 分析

大明好伴读 第301章 分析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今岁的收成是不错,但也不能因今岁收成不错就不管来年的了。

弘治皇帝紧接着又开口,问道:“谢至,来年春耕如何做,你可有想法了?”

这些个事情都是谢至提的建议,即便弘治皇帝对他来年春耕的一些想法不做采用了,他都得在这些事情之上把自己的想法准备好的。

就来年春耕的那些事情,谢至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

弘治皇帝问及,谢至开口道:“来年春耕,朝廷便应想办法把一些田从那些士绅手中拿回来了,今岁的秋收,朝廷的税收是增加了,可却也因一些士绅鼠目寸光,不愿舍财,荒废了大量的粮食,这乃是极大的罪过。”

提及这个问题,弘治皇帝和内阁这些大学士自是也有一些心疼,以前这些粮食在那些士绅的粮仓当中,朝廷见不到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现在那些粮食全都荒废在了地里,又怎能不心疼。

弘治皇帝叹道:“着实也是,至少有上万石粮食因收割不及时而荒废在了地里,这些粮食又能够养活多少百姓啊。”

弘治皇帝也是节俭之人,自是见不惯这些粮食浪费的。

刘健在一旁紧接着又道:“原本以为折损这么多粮食,粮价会高,倒是没想到粮价保持的倒是挺平稳的。”

不管哪地,只要招收流民,就会先会搞来大面积土地,一方面遣人种植,另一方面在兴办作坊。

每地只要招收流民,便要保证能有供这些流民的粮食。

只有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才会让作坊的力量更大限度的发展起来。

毕竟那些作坊产出来的东西也不能填饱肚子。

那些作坊吸纳了大量的流民,口粮的问题自己就能够解决,自然那些士绅手里的粮价如何也就与他们没多大关系了。

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弘治皇帝和内阁的三个大学士自己也就想明白了。

不需要谢至多解释,谢至也就不强出那个头了,这样多多少少的也能省掉些口水。

片刻后,谢至开口便是对春耕的问题了。

“陛下,春耕也是不能耽误了农时的,因大量佃农都在各地的那些作坊中,朝廷还得是传帮着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的,臣想了几个办法,先如春耕那般出台法令,每种一亩收粮两石,粮种由朝廷提供。”

谢至还未说完,谢迁便道:“每亩所能守上的粮食不过才三石而已,你这每亩收粮两石的话,恐有不少人不愿意吧?”

谢迁这般担心也正常,每亩拢共就收粮三石而已,朝廷只收一石都有不少人不愿意,若是直接上升到两石的话,那不愿意的人恐会更多。

谢至一笑回道:“徐经出海带回来的那些秧苗已经栽培出来了,那些东西亩产至少在五石以上,那些士绅只赚不亏。”

当下能亩产五石的田倒也有,可那是上好的良田,一般的田还真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这种良田整个大明恐都挑不出一百亩来。

谢至这般开口,弘治皇帝即刻惊呼询问道:“是吗?亩产五石?此话当真?”

谢至可是个实诚人,但是办不到的事情,他可绝不会心口开河的。

谢至又保证道:“当然,臣敢打包票,亩产五石只是最低的,这也是最低保证罢了,若是好些的话,可增十倍的。”

“十倍?”这次惊呼的是谢迁。

这也是这段时日谢至做的一些事情有些保证了,不然的话,肯定会先得谢至的一番训斥的。

谢至点头应道:“是十倍。”

几人惊呼之后,这个问题也不必进行下去了。

很快,李东阳迟疑着道:“虽有十倍,恐也会有好多人不答应的,此事想要进行下去恐也不会容易。”

不容易,那是肯定的。

谢至保证一亩田收粮五石,但那从未有过的事情,谁又敢轻易相信。

谢至回道:“这个只是试验性质的,那些士绅若是不答应的话,倒也不重要,先用官田种植,有了参照,等到来年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愿意种的,最次的一个办法,便是依旧以每亩一石粮,包括春耕,锄草,甚至秋收,有了去岁的每亩一石的做比较,基本上都会有人应允的,再加上,有人可为自己私心直接在云中放火,这对那些士绅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震慑。”

谢至饶了这么半天,原来至始至终都未有让那些士绅以每亩两石种植的。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更何况,徐经带回来的那些秧苗有限,大面积种植的话也不够。”

五个大棚而已能培养多少秧苗出来,又怎能容纳那么多人种植。

弘治皇帝呵呵一笑,问道:“原来你是存了如此心思啊?”

谢至没做解释,又道:“当然,在这期间,那些农人一些的食宿都要由雇佣的那些士绅负责,说来,他们不过也是与朝廷雇佣而已,朝廷应新设这样的衙门,对各地的具体事宜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避免各士绅不认账,也避免那些农户在种植庄稼之事上偷奸耍滑,此事完成之后,朝廷至少还能够多增加一成的收入。”

这个是实打实的,可未有丝毫放水的。

谢至建议之后,弘治皇帝自己思考了片刻后,才道:“各卿家,谢至的想法也都说了,你们抽时间自行商议一下,春节过后此事再做详细研讨。”

这个毕竟只是谢至的意见罢了,还是需要再做一下子详细调查,确保此事可行才是。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说说就施行总归是有些不要合适的。

“好了,今日是春节,各位卿家都早些回去吧!”

春节本就是全家团圆的,不说是谢至,就是内阁的那几个大学士都早就想要离开了。

弘治皇帝开口放任,几人自是巴不得的,同时拱手应道:“是,臣等告退。”

从暖阁出来后,李东阳才笑嘻嘻的问道:“你东狼山的那些士子准备的如何了,今年便要乡试了,老夫要负责京师的主考。”

李东阳的经学方面的造诣本就比谢迁和刘健要强上很多的,中期之时,也就只有李东阳和程敏政有神通之称。

现在的程敏政不过只是两狼山一个卑微的教书匠罢了,而李东阳现在却是一路升迁到了内阁大学士。

说明其不止会读书,而且还会做官。

做官两个字写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当你做了官,便知晓两袖清风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还得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利益。

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想要在官场当中混的如鱼得水之人,便必得是圆滑聪明之人。

对李东阳这个问题,谢至淡然的很,回道:“某只是担忧放榜之后会有人会说世伯徇私。”

谢至这话倒是让李东阳有些费解了,疑惑道:“怎么?”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笑嘻嘻的道:“若是放榜之人皆在我两狼山书院,外人岂不是会说是世伯在徇私了吗?”

谢至此言出口,谢迁几人撇嘴一下,刘健道:“你小子怎如此狂妄啊,这话都敢说,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吗?”

谢至摊手回道:“事实证明,某着实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看起来像是吹牛,实则某做的哪件事最后又没成功的?”

事实证明,谢至这也是实话。

怎奈,越是实话,越没有人愿听。

谢至此话一出,谢迁立马吹胡子瞪眼的,就差一巴掌拍过来了,训斥道:“快回家去。”

谢至委屈巴巴的道:“爹,儿子又经天纬地之才,爹不应该高兴吗?难不成爹还嫉妒儿子。”

这话落下,谢迁的脸色明显都变成猪肝色了。

当然,谢至肯定是不会留下被谢迁打的,撒丫子便跑。

跑出老远,刘建才道:“谢公不必动怒,你家那小子看起来不受约束,实则着实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

谢迁表面之上虽不做言语,但内心却也是欣喜并认同的。

现在这般,就连谢迁也不得不承认,他儿子真就是比他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