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302章 卖地

大明好伴读 第302章 卖地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谢至回家不久后,谢迁才进了门。

谢迁进门之后,脸色依旧还不好看。

正拿着红纸准备书写春联的谢至瞧见谢迁回来,笑嘻嘻的问道:“爹,回来了?”

谢迁好像没听见一般,根本就不搭理谢至。

谢至又道:“爹,莫要生气了,儿子只是开个玩笑罢了,爹若是不喜欢的话,往后儿子也就不说了,爹,几个兄长都不在,今岁的春联,要不爹和儿子一块写吧,儿子一人也忙不过来。”

谢至说了一大堆,最后只得到谢迁的一个冷哼。

虽有一个冷哼,但很大程度之上,谢迁对此事还是应答下来了。

都是有文化的,这些春联的书写自是都不会写那些既定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现场编写。

而且基本上,每年都不会有重复的。

谢至顾忌着他老爹的感受,特意放慢了些速度。

他老爹好歹也是混笔杆子的大学士,若是写个春联都比不上自家儿子的话,那面子上又如何能过得去?

春联写好之后,谢至便带着贺良开始张贴了。

贴好春联,便开始准备午饭了。

才刚吃过午饭,谢家的几个兄弟便陆续赶了回来。

几人在谢至的推动作用下皆都及努力用功读书,别看谢至和他们都在云中,却也有好几个月不曾见面了。

谢至当然知晓在考试之前最不易询问的问题便是复习的如何,但对于这个问题,谢至还是想要问一下的,道:“几位兄长感觉复习的如何?”

几人连个好脸色都没给谢至,甚至都没搭理他。

这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不就是问一下复习的如何吗?至于如此吗?

很快,团圆饭摆上了桌子,在吃过团圆饭后,谢至的几个兄弟便又都回了云中。

初一之时,谢至便已经开始在五军都察院办公了。

五军都察院原始的这些差役都是谢至一手提拔起来不的,朱厚照虽说代为管理了一段时间,但这些人依旧还是谢至的人。

很多事情的处置方式还都是保持着谢至原先的那般。

所以对于这些事情,谢至也都能够很好的处置掉。

在谢至按部就班处置着五军都察院的事情之时,弘治皇帝的新的春耕政策便已经发布下去了。

本来被朝廷一亩抽走了一石就让很多士绅心怀不满了,在春耕之时朝廷却仍旧把这一政令实行到底。

这让很多士绅开始不满了,每亩一石粮食,还得养活那些士绅几个月,这到头来,他们能拿到手里一石粮就已经很不多了。

这叫什么事啊,原本以为手中有粮,那是最稳定,最赚钱的,现在看来,只有经商那才是最赚钱的。

早在之前秋收的时候便有人已经把这个问题想到了,既然想到这个问题那便就要付出实践。

很多人已经开始往那些作坊上投资。

那些作坊上的东西本来就很繁茂,既然有人参与,那必定是要刺激这些买卖的繁茂的。

在春耕之时,朝廷的这想政令开始宣布之后,有人又有了这样的心思,而且在一些人在一个冬天已经赚到不少银子的利益驱使之下,又有一批人加入了进来。

能从作坊这里赚到银子,那些有大量银子的士绅自然就对这些土地不再是那么的热衷了。

既然不热衷于土地了,那这些田地自然也就空余出来了。

一时之间,牙行之中的挂出来的土地较之平常最繁茂的时候都多了好几倍。

而且若是搁在往日春日,那正是春耕的时候,很多土地都供不应求,怎会挂在牙行中出售。

至秋收之后前往个作坊买卖之人多了起来后,对于这种情况谢至便已经预料到了。

弘治皇帝那里收到厂卫的消息,把谢至召进宫中之时提及此问题的时候,谢至没有丝毫的诧异,淡然回道:“既然如此,那收了便是,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收购的绝佳时机,朝廷有了土地,既可以解决掉现在所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掉,朝廷被师生大户所制衡的局面,不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吗?”

弘治皇帝当然知晓,大量的土地收入朝廷手中,朝廷目前所面临的这个弊端也就能够解决了。

只是为何出现如此局面却是让弘治皇帝不能预料到了。

说实话,这些事情都是谢至一手促成的,弘治皇帝既然存在差异,那便就由谢至来解释了。

谢至回道:“那些士绅肯定是要找最为有利的存储财富的,以前的时候,土地的价值最大,他们便要拼命往手里抢,现在没人耕种了,他们要土地也不过荒芜于手罢了,那便选择买卖,由此收敛大量的银子,那土地不久腾出来了吗,现在这个时候,朝廷可以最为有利之处大面积收购土地,要把这些土地全部变成官田,以前朝廷拿到手里的粮食只有一石罢了,等成了官田,那五石十石都是有可能的。

说来,低价收购也只在于这个春耕罢了,往后可没有这个机会,一旦那些秧苗结出的粮食成倍增长了,必然会使地价提升的,陛下现在要做的是,把官田甚至是一些皇庄挂出去,造成土地要大面积狂跌的假象,使更多人把田挂出去,朝廷再以此大面积收购。”

这些弯弯绕的东西弘治皇帝听得不是很明白,谢至就得详细解释了。

一字一句的解释了许久,弘治皇帝才算是听了明白。

听明白之后弘治皇帝便开始行动了,一时之间,在牙行当中挂出的地直接高达了上万亩。

那些牙行掌柜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预料到。

一家名为冯家牙行之处,一掌柜正清点着挂在他这里的田,有一人走了上来,拿出了一沓地契,道:“掌柜的,把这些挂上去。”

那掌柜一看这么多地契,虽知晓眼前这人不过只是一仆人,却也不敢怠慢。

急忙招呼伙计做了清点。

主要清点的就是这地契是否属实,其实便核查这些地到底有多少,也好记账。

清查之后,那伙计一脸的不可思议,汇报道:“掌柜的,有两万三千亩。”

伙计清查之后,那人又道:“这是我家老爷几代人的积蓄,我加老爷不想本外露,现在眼看着没有耕种之人,这些地会越来越不值钱,我家老爷便急于出手了,等到了春耕过去,这些地只能是更加不值钱了,所以我家老爷首先叮嘱的便是,这地价钱可低些,务必得及早卖出去,”

那掌柜的一瞧主顾这么大,自是热情了不少,道:“好说,好说,放心吧,一定及早卖出。”

说着,那掌柜的从伙计手里拿过账本,道:“不知是哪家府上的?”

那仆从并未表露身份,回道:“我家老爷身份特殊,不易外露,你记着在下便是,在下名萧三,往后有任何需要沟通的,在下直接过来便是。”

那掌柜的也能够理解,着实有很多人是不愿表露身份的,点头应道:“好说,好说...”

之后,那掌柜的挥笔在纸上记录了萧三二字。

记录之后,萧三拿了地契,道:“这东西便留在你这里吧,I若有人交易直接交易了便是,我家老爷急着遣个商队出门,及早换成现银便是。”

已经发展到现在,即便不需可以叮嘱,也没有人在刻意使用大明宝钞了。

不说是普通百姓不再使用了,就是朝廷也不再印刷了。

很多奖赏需要用到大明宝钞之时,还得与人兑换。

这个大明宝钞当初或许是解决了一些问题,发展到后来完全成为朝廷的财政累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