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313章 新规

大明好伴读 第313章 新规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这些新政的创始人是谢至,所有的事情自是需要他一手把关,放才能保证所有事情少出一些差错。

一些小事情之上,谢至不用去关,碰到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谢至还是很用心的。

春耕正在进行当中,最紧要的我事情,还得是在这些方面着手解决才行。

弘治皇帝在瞧过地契之后,便吩咐把这些地契全部放于了司农部。

司农部尚书虽不是谢至,但谢至作为特别顾问,对司农部的一些事情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的。

再加上,司农部上上下下的那些官吏,都是谢至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些人虽说都是走科举之路,读四书五经混进仕途的进士,但平日里在衙门中却不得重用,自身抱负得不到彰显,被谢至调拨司农部。

司农部虽是个新衙门,很多朝臣对这个新衙门也不太看好,平日里他们走在外面,也得不到尊重,但最为皇帝所支持,百姓所信赖的衙门,到处都充斥着生机。

有种朝气蓬勃之感,让他们愿意其卖力奋斗。

司农部尚书段奇文,弘治十三年的进士,与谢至是同一年的,当初谢至在贡院门口现场书写策论之时,段奇文也在场,亲眼所言谢至挥笔连写五篇策论。

对谢至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后,还抄写了谢至的策论,背诵研读,直到现在,谢至对他曾书写过的那五篇策论记忆都不是很清晰了,段奇文竟然还会背诵。

当初,弘治皇帝下旨允许谢至为司农部选拔人才的时候,这个段奇文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了,本来能入翰林院的,那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可那段奇文却是偏生自己巡上了谢至,要进司农部协助谢至打造一个富强的大明。

虽说当时,谢至的确缺人,而且这个段奇文从自身才学上看也还算优秀之人了,谢至却也还是不放心,还遣人详细查了一遍,一遍查了下来祖宗八代都查的一清二楚了。

查明白之后,确认这个段奇文没有其他的心思,谢至这才放心了,这才安排了他司农部尚书的位置。

差不多一岁时间下来,段奇文在一些大事小情上面打理的还是颇为的井井有条的。

谢至带着地契才进了司农部,段奇文便迎了出来,笑嘻嘻的喊道:“云中侯,你终于来了,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下着司农部却是出不上力,着实有些着急啊。”

看这样子,像是着急的吗?

说来春耕的事情着实也比较紧急,谢至也没再此事之上开玩笑,道:“该拿回来的地契全都拿回来了,你们立即着手对直接地契进行清点,之后,立即把朝廷的政策颁布下去,召农户种植,记住,必须是农户,这些农户种植,第一年全部免税,鼓励种植,次年交税多少,根据每地的情况再定。”

农人本就是要种地的,所有农户若都做工去了,那还有谁来种地。

眼前做工所挣的银子比种地高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只能采用如此办法,鼓励农户种植了。

段奇文应道:“没问题,在下早就做好准备了。”

段奇文这般激动,谢至也不多言,良久才道:“另外,还要增加一条新规,凡是自己垦荒者,免税五年,在这条新规之上还要加上一条,务必是农户,匠户等开采的,不免税,士绅勋戚开采的除没收之外,每亩罚银一百两。”

一个新规得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到,即便是考虑的这么详细,到最后依旧还会有人钻了空子。

段奇文应道:“没问题,在下马上颁布新规,定能够在春耕结束之后,把这些地都种上庄稼。”

谢至也清楚,这个事情并不简单,比从那些师生手里把地收回来还要难上不知道多少倍的。

段奇文应答后,谢至并未多言,又吩咐道:“每省留下一千亩供自用,其余的全部许出去,尽早办吧。”

段奇文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几个时辰之后,便根据谢至的意思指定出了详细的政策。

随时根据谢至的意思制定的,但他们司农部却也不能直接颁布,还得是由皇帝盖上宝印才能见效。

段奇文弄好之后直接拿给了谢至,谢至在瞧过之后,便直接去找了弘治皇帝。

那些政策与谢至所言的也差不了多少,无非就是用书面语言写在了纸上,显得更立体一些罢了。

瞧了这些内容,弘治皇帝有些惆怅了,道:“这个旨意若是一经颁布的话,那些以白菜价卖了地的人恐会马上知晓,他们的地是被朝廷骗走了,不满之心恐是很快便会升起了。”

这个是肯定的,那些人急吼吼的把祖辈几代人的地卖了,没几日发现是朝廷一手操纵的,那心里能平衡了吗?

谢至回道:“对此,富民银行包括将要成立的集团,依旧还能让他们赚到银子,只会比之前赚的多,绝不会比之前的少,如此的话,历朝历代所存在的那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最关键的是,如此做的话,粮食是由朝廷控制着,再也不用经那些世家的手,到了灾年,朝廷自己想办法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用到处央求世家开仓放粮了。”

已到了这个时候,弘治皇帝即便想要反悔,那都没有机会了。

弘治皇帝虽有担忧,还是道:“就按此政策发布吧,愿意种地的,核查清楚身份后,由司农部出台新的地契,登记新的黄册。”

在这个问题上,谢至可比弘治皇帝想的清楚,弘治皇帝只要答应了,往后的事情,谢至肯定是能够做好。

对弘治皇帝的吩咐,谢至信誓旦旦的道:“陛下,尽管放心,臣定能完成好此事。”

很快,朝廷的新政策颁布下来了,愿意种地的农户,朝廷将授予土地,第一年可免税。

能让自己种地,不说免一年的税了,就是一年的税都不免,愿意种的人也多的是。

这个政策一出,最先利益相关的农户竟是开始怀疑了起来,道:“这是真的吗?给我们地,第一年还免税。”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有假,谁敢在皇城脚下造谣,你没见吗,昨晚便有司农部的快马把朝廷这个政策往其他各地传了,听说,之后司农部还会委派驻守个州县官吏专程处置此事。”

“快早些回去吧,能够免税,肯定是有不少人想要耕种的,若是回去的晚了话,肯定是没地了。”

一时之间,四方各地的流民全部都一股脑的往自己乡中赶去。

各州县作坊外面等着做工的流民一时之间更是少了一大部分。

随着流民的涌动,各州县作坊虽说不缺人手,也逐渐开始繁荣了,但由于涌过来的流民实在是太多。

找不到活干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找不到何事的活儿,便也就只能是栖息在作坊外面,长久没活干,那自然也就没饭可吃了,吃不到饭那便只能是想些其他办法了。

因而那些作坊外面是很不安定的,为了保护来往商贾的安全,各州县的府衙不得不常驻差役守在外面,一旦出现情况,立即毫不手软的拘捕羁押。

即便如此,这样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因而想要这些作坊稳步向好,便必须为那些流民再找一个合适的出路才是。

涌在各州县的流民先后离开,值守在这里的差役也能够歇下来了。

有人还艳羡,道:“这个人前个儿还填不饱肚子呢,现在竟是可回去种地了,第一年还不收税,无论种出多少粮,那都是自个儿的,可不得是用心些吗,某若是没这个差事的话,某也想去种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