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伐清1646 > 第104节

伐清1646 第104节

作者:表请回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3:58 来源:笔趣阁

“如昆,坐下来。”张承温言说道。

张承现在通过不断的打听,加上还有自己亲眼看见的,这个绝对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非常值得自己去信任的人,忠义无双,还有能力。

“大人……”

“你我之间不必客气。之前曾经还有人给我打报告,说你不配当百总,现在看起来,那个人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听说你军中的将士纪律整齐,有这件事情么?”

岳如昆心下眼睛里面已经有了一点湿润,坚定地看着张承说道:“确实有这件事情。”

“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我也好听一听。”张承笑着说道。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张承虽然支受过军训、参过军,但是只是做到过小兵,即使是自己如今做到了参将,也只是运用后世那种体制而已。遇上真正这个时代的人杰,还是需要虚心求教,来让自己进步的。

“是这样的,大人。”岳如昆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然后用比较正式的语言说道:

“我是这样做的,严格按照大人的操典只是第一步,其他的还是需要更加的规范要求。”

“比如需要门牌号,这样谁有什么事情就能够更快前往;还需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代号,我训练的时候也时不时提起他们的代号,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不忘记;同时,每个人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屋子,屋子里面的东西必须摆放整齐,床铺也需要收拾好。

同时还有一些新兵不太认识路,我就让人修了路,然后做了一些路标,标注哪些地方在哪个方向。”

“不错。”张承不由得感叹,岳如昆确实是一个帅才,学习进度非常快,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发现营地内部的一些不足,同时张承继续说道:“我最近打算多多招募一些郎中过来,如昆以为如何?”

“如此自然是好的,这样也能够尽快免去一些士兵们的痛苦,不过大人,需要招募有一些真才实学的。”

“哦,如昆可是有什么建议?”

“战场之上多有受伤,尤其是肌肤之痛,更是常见。而我大明之郎中,大多是依靠药剂来治理病患,许多的郎中似乎并不擅长肌肤之痛的治理。”

“如昆,莫要卖关子了,好好与我说一说罢。”张承笑着说道。

“不知道将军可曾经听说过喻昌喻嘉言?”

“我曾经听说过。”张承当然听说过,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名医,喻昌当然是如雷贯耳,不过现在看起来,喻昌还是隐居在江西一带,具体在那里,张承却是不知道的。

“此人多少岁数了?又居住在何处?”

“大人,据我所知,此人现在已经移居到了苏州府常熟县,今年已经六十一岁,而且据我所知,还是一个贡生。”岳如昆老老实实回答。

科道上曾经有言:“三十少明经,五十少进士”,但是那已经是唐朝时候的事情了,大明许多的官员在二三十岁就已经中了进士,比如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便是二十二岁中的进士,尤其是那些名臣,中进士的时间更早,比如杨廷和,张居正,杨一清等,而且他们的名次都非常之高。

张承苦笑着说道:“如今我在岭南,而这喻嘉言远在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我又如何去邀请他呢?”

岳如昆说道:“大人不用邀请,如今大人的师父正在吴县,大人可以修书一封,邀请他们过来。不过这喻嘉言生性耿直且暴烈,怕是不好相处。”

岂止是不好相处,这位喻嘉言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以至于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直到清廷入关,喻嘉言削发为僧,青灯古佛做伴才磨练了性子,最终成就一代名医,真正开创了学堂式医学教育。

而且可以看出,这位名医成就分成两个部分,前者是医术,医术已经大成,倒是仍然属于医生的范畴;后者是心性,亡国的压抑加上青灯古佛的感化,最终成就了一代名医。

“我也曾经读过嘉言先生的书,尤其赞同嘉言先生对医案的书写规范。”

喻昌的医案规范,最强调仔细全面地收集病症,不仅包括望闻问切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包括天时、地理等自然情况。不仅包括各种病症表现,也包括致病的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用药的记录,乃至预判药效作用的时间。

所有认为中医只是安慰剂、巫术、不可预测的人,只要读过了喻昌的医案,都会觉得这是一份努力用心的医学报告。至于技术内容,更多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不能过于苛贵。

“无妨无妨,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我都倒履相迎。”接下来又说了一些关于西洋工匠的事情之后,岳如昆就此离开。张承看着他,心里面默默叹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天生的军人,还是不要让他做这种事情比较好,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一点还是要分清楚的。

张承想了想,然后把许方平叫了过来,交代了几句话之后就让他去衡州那边,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的情况……

……

……

“少爷,度过前面的山口,咱们就能够进入到江西地界了。”说话的是陶家的一个家奴,家奴边上是一众的镖局高手。

这个镖局是整个长沙最好的镖局,唤作龙门镖局,周边有名有姓的高手都在这里寻了差事,方便挣一些外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人,前面好像有一些不太对劲。”

“如何不对劲?”轿子里面的人懒洋洋地说道。这个人叫做陶仲铭,是陶自和的二房,平日里养尊处优,今日做这种事情还是他父亲亲自要求的,不然他可不愿意来到这里,以及家里的日①还是不错的。

“前面的树林于往常的不一样,树林寂静,连飞鸟的鸣叫声都没有,恐怕有什么情况。”

轿子里面的人不耐烦地说道:“又有什么不好的,直接进去便是,之前一大段距离都没有什么危险,到了这里还能有什么危险不成?”

“大人……”

“再废话,你们镖局的生意我们家就不再做了!”已经被训斥了一通的镖局首领无奈说道:“前进!”

“家主,不好了,商队被劫了,少爷也不知所踪。”

一名家仆模样的人风尘仆仆地跑了过来。这人是负责在赣州地方进行接济的,然而左等右等,从早上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从晚上到第二天上午,都没有见人过来,这位家仆终于慌了,连忙联系这边最快的商队,然后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用来租借一艘最快的船,又雇佣了很多的水手,火急火燎地赶到了陶家的住处。

听到了这个消息,陶自和都快晕了过去,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平日里都是好好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就是这个样子?那些土匪难道都是喂不饱的饿狼么?

于是陶自和连忙拜见了衡州知府,但是衡州知府也表示很为难,目前衡州也是没有什么力量。不过知府个人表示,以及私下里可以给一些银子资助。这陶自和想着,也是不无不可,不过等到知府那边拿来银子之后,就算是比较豁达的陶自和都快要暴走,知府大人拿来的是五两银子。这陶自和看着手里面的银子,都想要直接摔下去,好在他还算有那么一点儿涵养,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就转身离去。

却说这陶自和离去之后,屏风后出来一个人,对着知府说道:“陶家的银子已经入库,可以给衡州那些官兵发一发银子了,免得到时候出闹饷的事情,”

知府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兄台相助,实不相瞒,这衡州城中,已经是有一些不稳的迹象。如今这银两,能够让城中的丘八们稍微安定一下,以后若是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还请告知。”

那人“嗯”了一声,拱了拱手就和知府告辞。知府看着那人的背影,又看了看厅堂上的字画,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横批立人,这是他自己写的,如今看起来竟然这么讽刺。

无奈地摇了摇头,衡州知府转身就进入了厅堂,然后办起了公务。他已经知道,湖广这边的局面已经非常严峻了,若是湖广方面打不过了,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决心誓与城共存亡。

陶自和这边出来之后,又来到了湖广总督何腾蛟这边,何腾蛟也很有意思,也没有任何的表示,在陶自和算软磨硬泡和银子的攻势之下,守卫进去报告了一番。那护卫出来了之后说何总督前几天办公太过于劳累,需要休息一下。陶自和之前在衡州知府这边碰了壁,已经急得团团转,连忙又给护卫一些银子,只是请求见一见何腾蛟。

拿了钱的护卫喜滋滋地进去,不一会儿就出来了,陶自和连忙说情况如何,护卫直接说可以进去了。

陶自和又塞了一把银子给了护卫,连忙走了进去。进去直接寒暄了几句话之后,陶自和直接说出自己这边发生的事情,请求何腾蛟来帮助自己。然而何腾蛟已经收了银子,如何能够去帮助陶自和,但是作为官场老油条,何腾蛟绝对是不会说这样的事情的。他只是说自己这边还有无数的大军需要供养,说什么大军需要休息,人员需要补充,粮草需要统购,还有一些器械需要进行补充,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陶自和救子之心虽然急切,但是也需要考虑,他不不停地说出一些条件,而何腾蛟这边也是不停地进行谈判,很快,两个人就达成了一些协议,陶自和提供一些器械,最重要的是一些硝石。

“总督大人,咱们真的需要帮助陶家么?”黄朝宣说道。

历史上的黄朝宣被准备合作的闯军余部打的落花流水,长沙知府周二南都坠马而死。

“没关系,不过是委与虚蛇而已,这陶家能给的,别人何尝给不得?单单说火器,别的卫所不曾有乎?硝石,别处不可有乎?”何腾蛟轻蔑地说道。

“那总督大人……”

“不过是替人办事而已。广那边的潮州参将写信和我说需要同我交易火器,本官真想要寻一些硝石和火器来着,不曾想这陶家自己开了。正好把这些东西卖给那潮州参将,也能够多得一些银子。”

“如此多的火器和硝石,卖给那参将岂不是……”

“无妨无妨。你们都是知道火铳的,容易炸膛不说,而且精确度并不怎么好。”

“再说,这潮州参将张承可是张总里的嫡系部队,原本此人是张芷园的亲卫,受命在潮州募兵,不曾想被他搞得有声有色,还在赣南用计,把赣南的匪寇肃清。”

“张芷园也是非常倚重此人,给他一个便利没什么不妥的地方,还可以获得张芷园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听了何腾蛟的一番解释,黄朝宣感叹,这读过书的果然就是不一样,一份礼物居然能够如此利用,看来这总督大人的城府不是一般的深。

而那边何腾蛟却是如此想的。

这眼看着朝廷就要不支了,有自己的兵在手上还是不错的。而且同张家玉保持好了关系,他们背后的陈邦彦和陈子壮也是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的。看着黄朝宣,何腾蛟对他交代说道:“务必让这一批物资送到那个张参将的手中,”

……

……

却说陶家这边,已经鸡飞狗跳了,这二少爷不见人,而且二房的主子都已经晕了过去,现在还在抢救中,郎中说这是气急攻心,导致顺气一时间上不来。陶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够希望陶自和带来好消息。

一边要应付二房的事情,一边要

陶自和回来之后,立刻宣布总督大人的决策,然后一堆人大舒一口气,互相安慰起来,然后开始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礼仪去迎接二公子回来。会议开了一个时辰才完成。会议完成以后,陶自和已经是精疲力尽,这个时候又有家奴来报,说门外发现了一张帖子。

陶自和接过那帖子慢慢看,开始还有一些漫不经心,可是越到后面,越看越心惊,如果真的同那个信里面说的那样的话,这就是自和彻彻底底的阴谋。

陶自和现在身上的疲倦没有了,只有恐惧,不过这个时候门外又有敲门声,陶自和连忙去开门。来人正式越夏,看着座自上的陶自和,越夏说道:

“不知道陶公如此心急,具体是什么事情?”

“没有什么事情。”

越夏也不戳穿,而是缓缓地说道:“今日来到这里,我是受潮州那边的指示过来的。赣南那边说这边的事情是由于通天王的余孽做出来的事情,如今通天王余孽已经尽数被抓了过来,将军派我过来是知会你这件事情,询问你有没有什么损失,如果有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告知的,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陶自和一听到这个话,顿时精神一阵,身体不自觉地挺立,然后说道:“还请告知详细情况。”

于是在越夏的讲述下,张承浴血杀敌的形象顿时出现在陶自和的脑海之中,尤其是张承还自己骑着白龙马,只身闯入敌营,一下子就把陶家的二公子救了出来。这越夏颇有说书的天赋,一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战斗被他说的有声有色,一下子就把张承说成了一个孤胆英雄。那陶自和听得都有一些痴了,知道后面的人捅了捅他,才知道这正事儿还没有讲完,不过这越夏也颇能够察言观色,看见陶自和表情微微变化,很快就结束了这样一场即兴演讲。

陶自和拱了拱手说道:“不知道犬子如今在何处?若是犬子安然无恙,那自然是极好的。”

越夏没有忘记张承的嘱托,对着陶自和笑着说道:“静宜先生能够如此想就好,不过还是需要一点儿时间的。这次的战斗比较严重,大人那边正在收拾残局,而且需要知道的是,现在大人还需要进行战后的收拾工作,一些战损比较重的东西还需要更换,一时间抽不开身,还希望静宜先生海涵。”

陶自和作为在生意场上混了这么久的人,当然知道越夏想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心里面有一点不舍,但是自己的二儿子还在对方手中,短跑是不可能去撕破脸的,于是就说道:“张大人攘除山贼,安定岭南,我等也是非常信服的。听闻张大人如此英雄豪杰为硝石、木炭和硫磺等物资发愁,在下不才,没有别的本事,但是最仰慕英雄人物,家中的物资,可以送给张将军一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镶助将军!”

“静宜先生如此顾全大局,承担国家大义,真的是我辈楷模,我相信张大人肯定也是知道静宜先生的事情的。如今张大人工作繁忙未到此处,我就代张将军自罚一杯!”在陶自和惊愕的神色中,越夏一下子把杯中的喝干净了。众人连连叫好。

事情说完了之后,后面的交接事宜就好弄多了,无非就是一手交东西,一手交人,对于这次合作,两边都非常愉快,而且宾主尽欢。

张承把拿过来的物资都放在了军库中,然后拿出一些银子送给了岭南三忠,让他们的生活能够过的好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