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吴甡见崇祯

明末贼王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吴甡见崇祯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在吴甡看来,楚行治下竟然有了几分王道乐土的样子。

为政者,处处以民为本,想着怎么让老百姓过得好一点,而百姓处处为官府着想,想着怎么让官府强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庇护他们。

这一点,与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的。

大明王朝的官员们,想的都是,怎么在老百姓的蚊子腿里榨出油来,而老百姓想的是怎么投献土地,合理的避免朝廷的赋税,商人们想的是我们不要交税,交税活不了。

一个是官府与百姓之间和谐到了极点,双方互相支持,进入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一個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矛盾达到了极点,随时要爆炸的局面。

如今四处升腾而起的民乱,不就是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到达了一个极致的表现吗?

可是朝廷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吗?

吴甡心中甚至隐约觉得,这就是朝廷气数要尽了的表现,但是他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接受。

毕竟大明王朝绵延了二百多年,是朝廷给了他一切,他无法接受大明王朝最后崩坏的结局。

所以吴甡最后决定,就行在楚行的治下看一看,是不是只有榆林这一片区域是这个样子,结果让他们越发的震惊了。

因为他们发现,越是往西,越是往南,这种情况越夸张。

甚至很多区域的百姓,根本不求购买官府所谓的债券,而是直接搞捐款。

不过大家族做这种善事的很少,此外便是一些往来陕西贸易的商人,他们得到了平山墩大量的好处,却不肯捐款。

甚至暗处搞破坏。

因为这些大商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平山墩的日子过得舒服,对他们的需求其实反而是降低的,反而平山墩过得日子艰难一些,他们却可以趁机挟持平山墩,要一些好处。

这些商人,不仅仅不愿意购买平山墩的债券,甚至还想尽一切办法,跑到百姓手里吸纳货币。

一切贪图便宜的百姓,因此也购买了大量他们用处不大,却可以改善生活的物资,将银两输入给了那些商人。

当然了,只要楚行伸手打压他们,这些大商人也不会过分,因为楚行的存在,他们才有陕西这个贸易之地。

所以他们会想办法限制楚行,从楚行手里获取好处,但是又不敢太过分。

板升城。

卢象观在这边儿主政,便将尽来异常活跃的商人全都叫来训话。

这些商人,如今以晋商为首,虽然他们在楚行这一方生意做的不是最大的,但是谁都知道晋商已经投靠了平山墩,而且背靠山西,实力雄厚。

而且,楚行也愿意给晋商一些好处,因为晋商盈利之后,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赋税,以及降低对女真人的支持。

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所以晋商最后还是逐渐朝着楚行这一方靠拢的。

“见过大人。”一众来板升城贸易的大商人纷纷行礼。

板升城名义上是顺义王,也就是俄木布的,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群汉人在做事,这种事情也就是崇祯自己不知道。

汉人商人们,没有一个不清楚。

甚至卢象升还专门给卢象观写信训斥过他,训斥他一个汉家儿郎,怎么能够给蛮夷做事。

这种操作,纯属是脱了裤子放屁而已。

“坐下吧!”卢象观的脸色非常不好看,或者说自从他主政板升城以来,就没有好看过。

因为一来,他要面对家族各方面的压力,二来就是各方势力太不让他省心了。

大家都觉得他是新立的部寺,所以对他欺辱过甚。

毕竟卢象观不仅仅年轻,而且性子偏软,还从未有过杀人立威的事情。

这一点跟李岩就不一样,李岩一担任军师,就举起大棒,将楚行的身边儿李自成的老友刘宗敏给走了一顿。

接着上下谁敢不给李岩三分薄面?

一群商人诚惶诚恐的坐下,难免心里恐惧,生怕卢象观突然翻脸,给他们来一群刀斧手,在现场将他们砍了。

毕竟虽然这里是汉人的地盘,但是名义上草原上,谁知道卢象观会不会这么搞?

卢象观身心疲惫,毕竟现在他治理的不仅仅是板升城,还有十几座小城,几十万人口,每日处理的政务是一大堆,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因为任何一个懈怠,都会导致隐瞒,导致意外,最后让百姓饿死。

所以卢象观感觉他年纪不大,都开始要长皱纹,生白发了。

他自然没有心情跟这些大商人绕弯子,直接了当的说道:“你们私底下做的什么好事,打的什么念头,本官比你们还要清楚,我也不跟你废话。”

大商人一个个胆战心惊,一来怕死,二来不想失去板升城这个莫大的市场,第三便是板升城的战马生意。

晋商们纷纷开口辩解道:“大人,并非我等在暗处给您捣乱,实在是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卢象观冷笑道:“将军发布债券,想要从百姓手里吸纳金银,用来购买粮草,添置兵器,那是用百姓手里的钱,去做大事,你们想办法掏空百姓的口袋,让将军去哪里借钱?莫非你们愿意支持将军吗?”

要知道,楚行的债券可是要付利息的,百姓们拿钱去买了债券,虽然短时间内不能消费了,但是从长远来看,是能有一个不错的收益的。

另外一个江南的商人说道:“大人,这话不能这么说啊,我们做的就是往返的生意,不可能只往西北买货,不销货啊,不然这往返之间,就相当于少了一半的利润啊!”

卢象观撇着嘴,他如何不知道,楚行以仁政养民,百姓手里或多或少的是有一些积蓄的。

百姓手里有钱,大家伙不想办法挣一笔么,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卢象观疲惫的揉了揉脑袋,笑着说道:“我直接专达将军的意见,你们赚钱可以,但是不要太过分。如果平山墩的未来因为你们受到影响,最后受到损失的反而是你们。”

一群商人面面相觑,他们都觉得楚行管得太多了。

他们来做生意,本身来说对楚行是好事,如果他们不来,就凭借一个破西北,能玩出什么话来?

他们往返做生意,肯定是要销货的,而且他们贩卖的物品,物美价廉,最后跟百姓也是双赢,怎么这事儿楚行也管?

我们都是照章纳税的,从来没有说,少交给楚行他一分钱,怎么还不行?

晋商代表开口道:“大人,我们就算是不想卖,但是百姓也有需求,如今平山墩本地的商业并不全面,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从外界购买的,即便是我们不卖进来,百姓们也会跟其他人购买的。并不是我们不吸纳他的金银,他们就没有需求了。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并不受我们主观上的引导的。”

“你们不折腾,官府总能多借到些银子。”卢象观冷笑道。

其实楚行可以用行政手段,甚至军事手段,但是这么搞,一来损失的是他的信誉,二来是百姓也要跟着受苦。

楚行比谁都清楚,陕西的条件到底有多么差。

你说他是完美的兵源地,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因为陕西的汉子们,吃饱饭,去打仗那叫一个嗷嗷叫。

但是其他的,眼下就真的没有多少优点了。

楚行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搞工商业,甚至未来还要大行其道的发展工业,若是真的跟商人搞决裂了,这后面的日子就真的没发过了。

楚行也不是不可以去攻打一些膏腴之地。

比如说山西,那边儿就比陕西要富裕很多,但是这么一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成为朝廷的眼中钉,会面对朝廷源源不断的进攻。

第二,便是连锁反应,朝廷跟他拼命,就会给其他人机会,比如说女真人,到时候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谁都不好说。

楚行需要发育时间,朝廷也需要替他顶一阵子。

一众商人,在卢象观的问询下,确实老实了不少,但是回去之后,具体会怎么做,就不得而知了。

…………

一直负责赈灾的吴甡,在研究了许久楚行的方略之后,悄无声息的回到了京师。

抵达京师之后,他直接奔赴首辅周延儒的府邸。

首辅周延儒一听说是吴甡来了,压根就不想见他,谁都知道吴甡负责是搞什么的,这种人能够少接触便少接触,万一惹了一身骚,这后面还真不好处理。

气的吴甡直接在门前,怒斥道:“怎么,堂堂首辅连见人一面的胆量都没有吗?”

首辅周延儒没有办法,若是让吴甡这样咒骂下去,还不得将自己的名声彻底败坏了。

只能将他引入内堂,最后商谈了一番之后,首辅无奈的摇摇头道:“你这事情,本官决定不了,还需拜见陛下。”

吴甡不疑有他,他觉得若是能够将平山墩的模式,在朝廷施行,哪怕是只有一个试点,也是一件好事。

来到东安门前,内阁的小轿停下,内阁首辅对侍卫说道:“烦请通报陛下,就说本官有急事禀告。”

侍卫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阁老会跑来皇宫,知道肯定是有大事发生,连忙去禀告。

层层传递,最后崇祯迷迷糊糊的也起了床,召见了内阁大臣。

“怎么了,这般慌张,莫非女真人又打过来了?”崇祯连忙问道。

内阁大臣看了一眼崇祯,摇摇头说道:“陛下,吴甡找臣商议大事,臣不敢擅自做主,所以要见过陛下,是这般这般……”

崇祯眉头紧皱,他觉得吴甡莫不是疯了,这种事情怎么不先于自己商议,当即传令道:“让他速速进宫见驾。”

吴甡进入乾清宫。

见到皇帝,吴甡赶忙叩首道:“臣吴甡见过陛下。”

崇祯一脸疑惑道:“吴甡啊,吴甡,枉顾朕对你百般信任,结果你有大事,不与朕商议,先去见了首辅,你莫非想要谋反不成?你还是不是朕的臣子了?”

吴甡知道,自己已经被首辅给出卖了,但是他丝毫不惧,“陛下,臣自奉命赈灾以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脚步遍布陕西各地,赈济灾民何止几十万,如果说臣不是您的臣子,这天下谁还敢说忠心于陛下您呢?”

崇祯看着眼前的吴甡,一时间也感慨起来。

当初的吴甡是何其的意气风发,当时自己跟他在平台召对,他偏偏如玉,如同画中走出来的公子哥,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瘦骨嶙峋,如同年迈的老人一般了。

只是让崇祯如何也不能理解的便是,为何吴甡返京之后,第一面见得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臣子。

一时间,崇祯感慨的不行。

心中不断回荡着那句古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或许,吴甡便是自己的忠臣吧。

当然,他如果知道,吴甡跟那些其他的臣子一样,隐瞒自己平山墩一系列事情,甚至板升城被楚行占据,俨然发展成为独立王国的事情都没有告诉他,崇祯肯定会第一时间将吴甡拉出去,甚至凌迟处死。

“说说吧,你想让周延儒帮你做什么?”崇祯问道。

崇祯一脸好奇的看向吴甡,他隐隐约约的察觉,自己的这位臣子,一定有什么石破天惊的消息要告诉自己。周延儒告诉自己的肯定只是冰山一角。

吴甡沉吟了一番开口道:“陛下,臣想跟陛下说一说所见所闻,陕西的情况,以及天下的情况。”

崇祯苦笑道:“爱卿,你以为朕是傻的吗?如今天下到底崩坏成什么样子,朕比你清楚啊,如今从西北到山东,从辽东到江南,各地烽烟四起,百姓易子而食,尸骨遍野都是,朕都知道,你说这些没有用。”

崇祯叹息一声说道:“朕比谁都清楚,朕的大明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这座四处漏风的大厦,随时可能倒塌!”

“朕不需要有任何人跟朕说下面有多苦,因为这话每天都有上百人跟朕当面说,写奏折说。”

“可是你们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真的减免赋税就管用了吗?减免了赋税,朝廷还怎么运转?裁撤兵员,就有用了吗?裁撤了兵员,谁去抵挡女真人?”

“朕需要的不是你们说大明现在如何艰难,朕需要有人告诉朕,如何解决眼下这困局!”

“朕需要的是有用的建议!”

吴甡叩首道:“陛下,臣这一次就是带着有用的建议来的,只是不知道陛下能否接纳。”

崇祯见到吴甡一脸肃然的表情,颔首道:“爱卿,请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