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庆阳王家

明末贼王 第二百五十一章 庆阳王家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尽管有商人从中作梗,暗中给楚行找麻烦,但是他们毕竟势单力薄,难以影响大局。

毕竟封建社会,对商人的限制还是挺多的。

卢象观、李岩等人对这些商旅进行了一番敲打之后,商人立刻收敛了许多,而且为了长远发展,还主动购买了一些平山墩的债券。

一来是平山墩的债券,真的可以换取不俗的收益,对于商人来说,这是一笔不俗的收益,二来可以换取楚行的善意,三来楚行有了钱,肯定会跟他们购买物资。

一来二去之下,他们也算是受益者。

当然,楚行也清楚,他们这般大规模的行动,这些商人肯定是跟着沾光的,但是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扼制的。

毕竟商人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资源。

他记得,当初朱元璋造反打天下的时候,为了争取这些商人,甚至要跟他们称兄道弟。

黄台吉也整日像是捧着宝贝一样,对待这些大商人。

这些商人,愿意老老实实听自己安排,还算是给自己面子了。

将平山墩体系这一段时间内民间积攒的财富,一股脑攥在自己手里的同时,平山墩一脉迅速扩张的脚步,也再一次迈动起来。

大量的军官,工会管理者,乡老,举人,秀才被任命为官,这些人会随军同行,准备去占领更加广阔的区域。

大量的资源,通过整合,变成了武器和军粮,装备到了军中。

一支支新的军队成型,便开始按照李岩等人的谋划发动。

楚行这一次开拔,有一点不分青红皂白的意味,不管此地是否闹流寇,只要大军开到,就会明确宣称此地有流寇,大军需要剿灭他们,然后进城。

这一次,楚行不再跟先前一样,低调的不行,生怕别人知道。

楚行自己也想明白了,他早晚要跟崇祯决裂的,现在虽然不能公开声名,我们已经造反了。

但是如今实力已经逐渐雄厚,没有必要跟朝廷继续装下去了。

我们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扩张,你朝廷是认也得认,不想认,捏着鼻子,也得认。

我们就是要吞并周围的土地了。

当楚行真的放开了手脚,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反而又出现了新的场景。

首先便是那些有野心,却没有机会入仕的读书人。

这些人在读书人的群体中占比很高,但是却一直没有发迹的机会,如今他们见楚行这般大张旗鼓,自然明白了楚行的意图。

读书那么多年,如果连这个强烈的政治信号都接收不到,他们也就白读了。

所以大量在家赋闲的读书人,选择加入平山墩,瞬间充盈了楚行的文官团队。

虽然楚行很讨厌这些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但是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加入自己,这也是个不错的信号,自己必须接纳。

而且这些读书人,在地方一般都有不错的影响力,他们愿意加入,那就意味着,他们周围的百姓也愿意投靠。

此外便是各地的官员了。

楚行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场,这些县令,知府,一個个老实的不行。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响,楚行说有土匪,有流寇,那就有呗。

现在世道那么乱,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啊!

若是能够趁机,加入楚行的体系之中,起码可以跟着喝口汤,不用担心,哪天睡着觉,有反贼杀进来,丢了命啊。

即便是楚行觉得自己本事不济,不愿意重用自己,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银钱,做个富家翁还是可以的吧?

当然,有些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敲锣打鼓的欢迎楚行的。

当然,有欢迎之人,也就有反感的人。

有些世家、富豪是想要逃跑的。毕竟平山墩这帮人虽然对待百姓不错,但是对于世家、富豪是有些苛刻的,虽然你照章纳税、服从管理,他们就很平和。

可是在地方为非作歹,称王称霸习惯了,谁愿意听从别人管理。

再说了,他们的财富是怎么来的,不还是靠欺压百姓,强取豪夺来的?

真的安安生生过日子,怎么发财?

到如今这乱世来临,谁家手上不是一堆血案,真正干净的又有几家?

所以他们本意是逃离的。

可现实确实无比残忍的,因为四处都在打仗,他们想逃都没有地方去。

如今整个西北地域,都乱成了一锅粥,楚行这边儿还算好一点,他们的要求苛刻一些,但是他们一旦离开了家乡,遇到了其他官兵,亦或是反王的军队,真的是连一条活路都没有。

庆阳府,安化县。

王承恩家族便在这一代有着莫大的影响力,随着王承恩在楚行军中任职,他们家中逐渐恢复了气势,土地和田产都重买购置回来不少。

而且他们也修建了巨大的堡垒,虽然这一次,流贼横行,但是却被他们家族的青壮打跑,保住了元气。

王家人都觉得,这一次流贼走后,他们又可以光明正大的扩张一波了。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一直低调的楚行忽然来了。

当楚行的实力进入庆阳,便迅速铺开了军队,各地的士绅和地主跟王家一样,都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因为平山墩不仅仅是消灭流寇那么简单。

杨鹤之前见过楚行,谈过庆阳府一带的情况,他跟楚行所言的是,西边儿的情况一团乱麻,到处都是在打仗,但是没跟楚行提及过战斗力。

因为老人家对于战斗力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在他的眼中看来,士兵只要拿着刀砍杀人,就已经是极其凶残了。

但是真的当这些流寇跟平山墩的士兵交锋的时候,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

那些没有铠甲的流贼,没有锋利武器的流贼,面对遂发铳的时候,根本就像是以卵击石。

往往一个冲锋下来,平山墩这边儿甚至还没对他们发起冲锋,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这仗接下来,压根就不用打了。

因为平山墩跟官兵还有不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拥有大量且经验丰富的骑兵,他们会像是镰刀割麦子一样,一茬一茬的将这些人杀死。

楚行敏锐的发现,反贼的战斗力也在急剧减弱的一种状态。

虽然说,朝廷官兵在剿匪中,所遇到的情况,是越来越艰难了。但是实际上,根据楚行的观察,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随着战争的持续,官兵和流贼都被消耗的不行,双方的战斗力都在急剧减弱。

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何洪承畴在西北打的热火朝天,一旦遇到女真人就不行了。

这也可以思考,为何到了明朝最后一口气即将咽下的时候,孙传庭只靠杀大户,就能组织出一支亲兵,跟李自成打的头破血流。

实在是打了那么久,大家都不太行了。

但是这方面的困境,楚行却是没有的。因为从始至终,楚行对于战争的介入程度,都不是非常高,他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跟草原打的。

而哪怕是他跟流寇之间,比如说赵四发生了战斗,楚行的投入和收入也是成正比的。

因为在赔钱的战斗,楚行都会收货大量的人口。

剩余的其他时间,他都是努力耕耘种田,发展贸易的。

所以眼下,当他的大军向西开进的时候,那真的是势如破竹,没有可以阻挡的人。

当楚行感觉,流寇没有那么难处理,主要矛盾便从镇压流寇,转移到了镇压世家和大地主上了。

毕竟他拿下庆阳府,可不是为了让这些世家和大地府、富豪继续作威作福的。

他考虑的肯定是地方的稳定,已经能否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财政收入和兵员。

一些闹事的,行为不端的,为百姓所记恨的世家成了他的目标。

楚行每到一地,会借鉴之前的安塞模式,召开大会,将当地各行各业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商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本地的元气。

眼下庆阳府跟安塞那些地方不一样,安塞是属于蛋糕已经做大了,而庆阳府这些地方,是属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蛋糕就那么大,想要有人吃饱,就必须有人放血。

不消七日,已经有四五个官宦之家、地主之家,因为各种不可描述的原因,被破灭了。

就连王家都吓得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虽然大家都宣称,楚行的兵,只要做事情不过分,不欺负百姓,不蓄养农奴,就不会有麻烦,但是王家的人,还都是担心。

毕竟楚行所言的善,他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清晰。

“家主,家主,大事不好,官兵登门了。”

不论什么年代,官兵进门都不是好事,更不要提平山墩这帮压根就不用他们劳军,主动送钱人家都不要的军队。

王家家主听完之后,心惊肉跳,感觉双腿发软,努力了半响都没有站起身来。

最后对身边儿的小厮说道:“快,把我搀扶起来,我不能慌。”

大家对待官兵都是有一套流程的,能藏在地窖里的,都藏在地窖里,实在不行的就躲在床底下,树丛里,还有一些实在是藏不起来的,就往脸上抹点土、擦点灰。

因为现在军纪败坏的不成样子,就拿洪承畴的军队来说,也是走到哪里,便抢到哪里,顺道还要对大户人家的闺女做坏事。

洪承畴本人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家族长吓得魂不附体,带着族人打开大门,带着一箱箱财富迎接。

他已经做好准备,万一这帮人不讲道理,便将钱财全都交出去。

他只记得自己家那王承恩说在平山墩暗中做事,辅佐楚行,可是看着架势,不像是真的得势的样子。

完了,早知道这靠山不让靠,他何至于这么放肆的扩张。

他也很后悔,陈奇瑜为什么要给自己面子,自己想买地就买地,想让族人当官,就去当官,让自己暴漏了实力,这下子刀子来了,他连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被人宰割。

中门大开,王家族长出门相迎,只见一个平山墩的将军,领着一队亲兵过来。

王家家主赶忙上前行礼,上前称呼,“见过将军。”

“王烨!?”

族中一个少年,看着领兵的将领,一脸欣喜之色。

那王烨看着那个不懂事的少年,立刻脸色阴沉起来。

王家族长的次子王承印立刻一巴掌甩了过去,骂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王家家主也假装不认识眼前的将领,开口笑道:“将军莫怪,家人眼睛恍惚了。”

王烨抱拳道:“无妨,王家主,在下冒昧拜访,可否进去说话。”

“可以,可以。”王家家主明白意图,赶忙伸手示意。

进到内院,来到会客厅,王家家主说道:“闲杂人等都退下。”

很快,屋内只剩下一堆王家之人,包括之前在王家声名不显,一直追随王承恩的王烨。

王烨赶忙起身行礼道:“刚才让冒犯老太公,王烨在此告罪了。”

王老太公诧异道:“将军今日还是王家的王烨吗?”

王烨笑着摇头道:“王烨乃是王将军的王烨,非是王家的王烨。”

王烨的话语很清楚,我是王承恩的私将,与你们王家没有关系,我敬重你,是因为王承恩,并不是因为你们王家。

“承恩在军中还好吗?”王家老太爷如何听不出其中的意味。

因为虽然王承恩入了平山墩一脉,自己也跟着沾了不少好处,但是王老爷子却对儿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意,认为他从了贼,是大不孝。

甚至公开在族中宣扬,此生不想再见到自己这个儿子。

但是此时此刻,自己的命运却握在儿子手里了。

只是当初谁能想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势力,会忽然之间,有这么大的威势。

连洪承畴和陈奇瑜这等封疆大吏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他们这些世家,更是在他们的兵锋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这不是造化弄人,是什么?

王烨笑着说道:“将军现在日子过得不错。”

王承印忍不住问道:“王烨将军,您说的不错,是何种不错?”

王烨看王家一家人心惊肉跳的模样,便解释道:“恩主负责替楚参将,招募训练士兵,谋划作战方略,地方堪比李自成将军等人。”

李自成这个昔日头号大明反贼,如今在平山墩可是地位显赫。

而且很多出头的大战,都有李自成带队冲锋,所以大家都知道一些关于李自成的名号。

如今王烨说,地位堪比李自成。

一时间,王家人的恐慌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喜。

飞黄腾达,一家子要过上好日子的大喜。

我儿子在楚行军中地位很高,那楚行拿下庆阳府,我们一家子岂不是要跟着过好日子了?

王家老家主在努力回忆,自己之前是否有苛待王烨的事情,毕竟王承恩虽然受重用,但是今日王烨登门,俨然是儿子不方便出面的。

王承印则没想那么多,“既然家兄在军中地位不俗,是不是我们王家此次可以得到优待,我听说最近军队抄了不少恶劣的世家,我们王家是不是可以分一杯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