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贼王 > 第二百五十章 无可奈何

明末贼王 第二百五十章 无可奈何

作者:不是小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5:54 来源:笔趣阁

崇祯的情绪极其烦躁,当庭杖毙了一个胡说八道的奴才,回到寝宫之后,满脑子都是关于平山墩的大量情报,因为这件事情对崇祯的触动非常的大。

他实在是没有办法理解,为何自己一直不怎么关注的楚行,会在默默无闻间,做出那么多的大事。

上百万众,到底有多么难以安置,崇祯心里很清楚。

这件事情,便是举国之力以国库的银两加上他内库的银两,都做不成的。

可是楚行,却硬生生的靠一隅之地给做成了。

这也是崇祯不敢对楚行下身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你攻打楚行很简单,自己派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左光先不管不顾的去攻打,多半是可以直接打下来的。

就算是楚行再有本事,被一群名将围殴,那也是死的下场。

可是然后呢?

然后便是上百万的流民重新走出来,而被这些名将镇压下的流民,会变得更加的躁动,更加的肆无忌惮。

到时候时局,会比眼下变得更加混乱。

想到这里,崇祯又不由的想起了那些被将军们镇压在各地的流民,就跟野草一样,杀了一波,又有新的一波。

为何自己的先祖们,执掌江山之时,大明每当出现困难,就有英雄人物出来扶危救困,从堡宗的于谦,到万历皇帝的张居正,甚至宪宗都有個汪直,怎么到了自己这里,什么都没有。

一群人除了给自己捣乱,就没有点正经本事。

不过崇祯今日也意识到了,并非自己的臣子没有能力,问题或许出现在自己身上。

比如,杨鹤真的没有能力吗?

杨鹤如果没有能力,他凭什么在陕西这么混乱的情况下,给自己维系稳定了那么久?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杨鹤当初真的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不是这个老家伙,给自己稳住了西边儿的局势,争取了时间。

就凭女真人的动荡和陕西的动荡同时爆发这个事情,就能将大明王朝直接覆灭了。

洪承畴没有能力吗?

洪承畴如果没有能力,就不会在陕西江河日下的情况下,组织起一支兵力强悍的大军。

毛文龙和袁崇焕没有能力吗?

这两个人没有能力,怎么会立下赫赫战功?

最后说回来,楚行没有能力吗?楚行如果没有能力,怎么会大明的疆土上,打造一个如此的庞然大物。

说道底,还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做到知人善用,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涌现。

亦或是说,自己真的不太懂什么叫做帝王之术。

谁都没有想到,吴甡的这次楚行,竟然让崇祯忽然间惊醒了,大明朝忽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跟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是自己的很多行为,很多想法,让大明的时局崩坏成了这个样子。

但是身为君主,哪怕是问题都是自己的,自己也不能说。

如今崇祯可以说,一肚子的疾苦,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皇后娘娘,也就是周皇后,在处理完内廷的政务之后,走到崇祯身边儿,她执掌后宫其实给崇祯解决了很多问题,让崇祯皇帝可以安心在前面执掌大局。

但是前面的事情,并不是一点都流不到她这边儿来的。

皇后娘娘心里很清楚,如今的时局,已经到了无比崩坏的局面了。

而自己眼前这个男人,正在勉力的维持着一切,她也知道,这个时局,对于昔日的信王来说,真的太难了。

当初这个初登大宝的男人,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转眼间就消灭了盘踞在朝堂的阉党,使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他扶持有名望的大臣走向前台,执掌大局。

当时不知道多少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说逐渐衰落的大明,这一次是真的要再次兴盛起来了。

可是谁曾想,当朝廷没有了阉党,变得众正盈朝之时,再也没有人骂朝廷阴暗的时候,结果朝廷自己变得更加崩坏了。

女真人,灾荒,流寇,一件件,一桩桩,正在加剧着大明的灭亡。

一众有名望的大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这些大臣们反而比那些阉党更加的贪得无厌。

如今别说是崇祯,周皇后觉得不管是谁来当这个家,谁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阉党做不了大事,东林党更做不了。

总不能将东林党一股脑打死,然后重新来过吧?

朝廷如何禁得起这般的动荡?

现如今的崇祯只能咬碎钢牙,受尽百般委屈,知道自己被东林党给糊弄了,也得把这些苦楚全都咽到肚子里去。

信任东林党,从中挑选有能力的官员,同时扶持那些不属于东林党的官员,慢慢的改变时局。

皇后默默的给崇祯捏着肩膀,其实她肚子里有一肚子话想跟崇祯说,但是她又不敢多说,因为朱家有朱家的规矩,妇人不得干政。

别看崇祯现在黔驴技穷,但是他主意特别正,别人说的话他未必能听得进去。

他管不了外面的官员,但是管家里人还是能做到的。

皇后脑子里不由的想到了一个办法,如今北方到处都是战乱,三边之地、山西、辽东、顺天府、山东、河南全都乱成了一锅粥,义军反王的旗帜在大明的土地上,四处奔驰,祸害官府,殃及百姓,这日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所以他觉得,崇祯最明智的选择,是南迁。

将国都迁到南京。

因为大明在金陵是有备份的,哪里是陪都,如果将朝廷迁到金陵去,国家是还有希望的。

现在北方是个乱摊子,谁都收拾不了,与其浪费国家的银钱,整日里跟义军打生打死,还不如一鼓作气,回到金陵。

要知道江南的整体情况,比北方要好太多。

北方连年旱灾,连年战乱,各种问题不断,但是南方没有。

南方的整体的环境非常好,官府也富裕一些,如果将首都迁徙到南京,也就意味着,朝廷可以顺序加大对江南的控制。

到时候收上来的赋税可以练出来精兵,百姓日子也好过,如此整顿上几年,也许再效仿祖宗北伐,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话她不敢说出口,因为她知道,崇祯没有这个勇气。

“皇后,你说说,朕这个大明朝是不是要灭亡了?”崇祯忽然开口道。

崇祯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心里明明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想开口,从别人哪里得到答案。

皇后也不敢跟崇祯说实话,她更不敢在这个时候打击崇祯,她只能做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情,那便是鼓励、安慰自己的男人,所以她思索了一番,温柔的开口说道:“陛下勤政爱民,雄才大略,我大明只会蒸蒸日山,如何会灭亡呢?”

崇祯怔怔的看着眼前的大殿,听着皇后说的话,脸上不由的苦笑起来。

这便是独夫啊!

自己还在想,为何像是吴甡这样的正人君子,都不肯跟自己说实话,不敢告诉楚行那边儿的事情。

楚行的事情,还是崇祯偶然间发现的。

为何是偶然间发现的呢?

因为崇祯发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北的很多场战事,都有楚行的身影。

而且每逢大战,很多大将,比如毛文龙、马世龙、甚至孙承宗、卢象升都上书请求让楚行参战。

这让崇祯非常不理解。

为何一个靠种地出名的武将,你们不让他安生的种田,反而要他参加大战呢?

所以好奇的崇祯派出了属于自己的细作,去调查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关于楚行一桩桩在战场上大战的表现,关于楚行在驻地发展民生,拯救百姓的事迹,都传到崇祯耳朵里。

崇祯自忖,如果是正常的流程,以楚行的战绩,封个公爵都够了。

但是时至今日,楚行依然是个小小的参将,没有任何爵位。

满朝文武,上下一气,都因为各种原因,在隐瞒自己,不跟自己说实话。

到如今,连自己的皇后,嘴里都没有实话。

这让崇祯不得不感慨,自己真的是孤家寡人。

崇祯幽幽的说道:“全国各地都有旱灾,到处都是反贼作乱,如今西北出了个大人物,控制着百万百姓,而这么厉害的大人物,还是朕的臣子。朕治下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家治下的百姓,欣欣向荣,听闻他们的将军有难,争相捐款,便是那些在朕手底下不愿意纳税的商人,也老老实实的献上捐款,你说这不是亡国之兆吗?”

皇后娘娘自然也是听说了楚行的事情的,他当下安危道:“此人一时半会多半是不会反的,臣妾听闻这位将军一心一意拯救百姓,对抗外民,若是我大明欣欣向荣,越发强盛,他的心还是向着大明的。”

崇祯看向皇后娘娘反问道:“皇后,你觉得我们大明眼下这个情况,如何重新兴盛起来呢?”

皇后犹豫了一阵,他觉得崇祯这个问题,真的问的很可怜,他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要问自己怎么办?

当下诚恳道:“陛下心里应该很清楚,这种事情要派遣文武能臣,以武治乱,以文治地。”

“呵呵,皇后娘娘说的道理,朕是懂的。”崇祯摇摇头无奈道:“可是你不知道前面的具体情况,咱们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啊,一肚子算计,就拿陈奇瑜那厮来说,朕的情报人员早就跟朕说了,这厮天天打着朕的旗号发财,再比如朝堂上的相公们,在家里的园子里,藏了上百万两白银,这些事情朕都知道,可是朕就是拿他们没办法,他们虽然奸猾,但是他们还勉强能做点事情,但是那些又收钱,又不给朕办事的人,实在是太可恶了。”

“朕每日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他们却在家里享受着人间的富贵。这些狗东西,连楚行家里的奴才都比不上。楚行手下收拢了一群什么人?皇后娘娘你可知道吗?”

皇后自然不清楚具体情况,只能摇摇头。

崇祯叹息一声说道:“他手底下是一堆的江洋大盗,流贼首领,可是这些人却一旦被招安,便一个个兢兢业业,为百姓做起事情来。你可知道他们官员跟百姓的关系到底有多和谐?你可知道平山墩那边儿发展的有多好?”

“连朕的臣子,吴甡这种正人君子,都要替他遮掩,不过他还是有点良心的,告诉朕,希望朕能够借鉴平山的模式发展。”

“朕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可能朕真的这么做了。”

“但是朕跟平山完全不一样啊!朕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做事情非常谨慎,其实朕的心里跟明镜似得,为何士兵们频频谋反,为何百姓饿死的那么多,那是因为朕的军粮,走出仓库,还没有到半路上,就只剩下一半,到达目的地,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这些大臣们,甚至不如一群太监!太监们虽然贪图银两,但是他们还有个限度,但是这些大人们,真的是一点节操都没有,他们不仅仅贪污朕发下去的银子,在地方上更是横征暴敛,将百姓们活活逼死。”

“朕如今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满朝文武,要么夸夸其谈,不能做出一点正经事来,要么就是稍微有点本事,结果是一肚子自己的主意。”

“这种情况下,朕如果学习平山的模式?那样只会让朕死的更快!让大明死的更快!”

崇祯连续不断的说出了一大堆问题,皇后娘娘这才知道,崇祯到底面对的是何种局面。

大体上来说,就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做事,全都想着怎么在朝廷覆灭之前,尽全力贪污。

皇后娘娘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劝谏崇祯。

因为她也不知道,她一个女人家,也从未听说过这么困难的情况。

她只是心疼自己的丈夫,为了保护老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将他累的已经没有了人的样子。

她甚至希望自己的男人不要做皇帝,还是去做昔日的信王。

昔日的信王,不用去担心眼下混乱的时局,一肚子的潇洒,每日跟自己相亲相爱,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那个时候的信王是多么的逍遥俊朗,可是如今的信王,却成了一个暴躁、易怒的君主。

被他杀掉的大臣,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皇后很想说,如今的朝臣不愿意为你付出,全都是因为你杀的太狠了,大家对你失望了。

但是这话她有不敢说出口,因为她也不知道对错,因为那些大臣们,很多在皇后娘娘看来,是该杀的。

“杀,杀,杀!”

半夜里,好不容易被皇后娘娘安抚下来,睡去的崇祯,忽然咆哮着说起了梦话。

周皇后满眼噙着泪,她不敢放声痛哭,只能握着崇祯的手默默的流泪,这江山该怎么办?

自己的男人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