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牛吏之帝王崛起 > 544.自定去留

牛吏之帝王崛起 544.自定去留

作者:天下九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3:20 来源:笔趣阁

“营中人心浮动,日日有人逃走,不知陛下作何打算?”邓禹行过了礼,说话一点也没拐弯,开门见山,直奔正题。

“仲华,刘钰以大司徒之位召你,你如何打算?”刘秀没有回答,反问了邓禹一个问题。说话时他头也没抬,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皇帝说出这种话,按常理来说大臣应该立即伏地跪拜,痛哭流涕地表忠心,赌咒发誓绝不离开皇帝半步。可奇怪的是,邓禹并没有上演这个戏码,而是一动不动,面色淡淡地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肯放臣走么?”

“你要去哪里,朕总不会拦着的。”刘秀也淡淡的,抬头看了邓禹一眼。

邓禹的目光凝住了,焦点聚在皇帝的脸上,放肆地抓住他的目光,完全忘记了臣下该守的礼节。刘秀不肯示弱地回看着他,两个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瞪,谁都没有吭声。

还是邓禹率先打破了沉默,仿佛从牙缝里挤出话来:“臣自少年时入长安求学,与陛下同窗,从那时起追随陛下整整十八年,臣以为懂得陛下,臣以为陛下知臣,今日陛下如此说,难道是臣想错了?今日陛下如此疑臣,难道是想要臣死吗?”

刘秀不动声色,“树挪死,人挪活,我是想让你活。”

“我不是邓晨!”邓禹突然抬高了音量,“邓晨之活,乃是苟活,他或许会有荣华富贵,或许会有善终,但是他的活法缺少些东西。”

刘秀笑了一下,说道:“你想说邓晨没有情义?”

“他是缺少情义,”邓禹的声音忽然低了下来,“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刘秀看着邓禹,第一次现出专注的神情,明显是认真了,“那你说说,邓晨缺少什么?”

“尊严!追求!”邓禹干脆地道:“刘钰能给他爵位,给他安稳的生活,让他富贵终老,但绝不能给予他信任和尊重。他不过是通过一场肮脏的交易,以情义换取富贵,他成功了,但是也将为此付出代价。从今往后,他所有的行为都将是为了口腹之欲、声色之娱,他的志向、抱负都化成了灰烬,他只能看着别人有所作为,自己却消磨在富贵之中。即便是这种富贵,也随时会被人拿走。”

邓禹看了看刘秀,接着说道:“我和邓晨一样,我也想活,我和邓晨不一样,我不想像他那样失去希望、没有尊严地活着。你该知我少年时有多么狂妄,当年我看着你,说想做汉之萧何张良,你笑了笑,说想做执金吾,骑白马迎聚阴丽华。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么失望!”

刘秀皱了下眉头,“为什么会失望?当时你可什么都没说。”

“我怎么说?说想要你做高皇帝么?以你谨慎的性格,恐怕会捂住我的嘴,让我不要痴心妄想。可我就是这么想的!我要你做高皇帝,而我便是你的萧何张良。所以,当你终于离开刘玄,独自渡河北上之时,我开心极了,一天也没有耽搁,立即追随你去了,我一路上想的都是,萧何张良终于等来了高皇帝,这天下是我们的了!”

刘秀声音低沉了下去,“可是你错了,朕不是高皇帝,朕把天下弄丢了。”

“陛下之才不亚于高祖帝,只是缺少高皇帝的运气,此天数也。陛下不必灰心,事情并未绝望,即便退去辽东,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刘钰此时锐气正盛,陛下可暂避其锋,蓄势于边陲,一旦天下有变,随时挥兵回到中原,恢复天下。”

看着刘秀略有些黯然的神色,邓禹话头一转,又道:“就算这天下一时难以恢复,也没什么大不了,为一方之霸主,行教化于边鄙之地,亦是一件大功德。陛下之德,必然垂于青史,臣之功业亦将仰赖于陛下,边塞之地亦有功德与富贵。”

刘秀道:“仲华,以你的才华,刘钰。。。”

邓禹竟然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就像两人不是君臣,而是当年的同窗好友,他迅速插嘴道:“他不需要我!刘钰有自己的萧何张良,我何必去锦上添花,甚至碍人眼目?我何必以尊严去换取富贵?我邓禹缺他给的那点富贵么?你与我少年相交,情深义厚,臣知君,君知臣。臣对陛下披肝沥胆,陛下对臣言听计从,投契如此,夫复何求?臣愿追随陛下建功立业,大功业也罢,小功业也罢,都是陛下的功业,也是臣的功业,大富贵也好,小富贵也罢,不过是功业的附属品。”

邓禹忽地向前倾身,直视着刘秀的眼睛,说道:“我想活,可是不想仰食他人而苟活,我想与自己的兄弟一道搏出一条生路,好好地活。”

说完这句话,他抽身向后,离席拜倒,伏首道:“臣惶恐,冒犯了陛下,请陛下治罪,陛下可以处置臣,但请陛下莫要再说什么人挪活的话了。”

他低垂着头,半晌没听到上面说话,刚要抬头,忽听刘秀说道:“仲华,朕欲令臣下自已选择,想走便走,想留便留,朕绝不阻拦。”

邓禹大惊道:“陛下,这如何使得?若如此,恐怕这大军就要散了!”

“仲华,你方才说了这么多,让朕又相信了忠义二字,朕为帝八年,以柔术治国,多行仁义,自觉未曾亏待过臣民,想必亦有重情重义者不忍弃朕,更有如仲华者愿与朕共进退。朕不忍以一已之私利,夺千万人之活路,更不忍让彼等亲人离散,朕宁愿失去天下,亦不愿失去臣民之心。。。愿做邓晨还是邓禹,让彼等自行决定吧!”

刘秀其实仔细地考虑过了,刘钰的釜底抽薪之计太狠了,他很难再拢住这支大军。现在大营中流言汹汹,就像瘟疫一样,一传十,十传百,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全军都将面临崩盘的风险。即便他采取强硬手段控制,这支军队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搞不好敌军一冲,便会有人逃跑,有人临阵倒戈,而临阵的恐慌传染性更强,一个跑会有十个跟着,不等接战全军自己就崩了。

这就是精兵要自成一军,而不要和乌合之众混在一起的道理,一颗老鼠屎会坏掉一锅粥,一部分逃兵会把精兵也带成逃兵,使全军都成为乌合之众。刘秀就是要精简部队,将真正的忠于他的精兵留下来,把那些老鼠屎都丢出去。

邓禹的顾虑也是很现实的,这是一场太大的冒险,说不定诏令一下,十几万人都跑了,刘秀立即成了光杆司令。

刘秀却另有一种担心,那些已有异心的将士其实是一种不可控的危险,他敢断定,有人正琢磨着拿他刘秀的脑袋去换取功名富贵,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将他们留在营中,是对自己的一种巨大威胁。

邓禹又劝了一阵,刘秀忽地正色道:“十年前,朕孤身入河北,手下无一兵一卒,尚有无数英才争相投奔。之后朕打下半壁江山,纵横天下,号令中原,称雄一时,反会被臣下厌弃,变成孤家寡人么?”

邓禹默然片刻,拜道:“陛下乃世之英雄,忠义之士定会誓死相随。”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如何施行了。

实际上,完全听凭大家自已选择是办不到的,那样的话全军可能真的会散了。刘秀只要表现出这种胸襟和仁义,让全军都感受得到就够了。

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杀了魏将晋鄙,但还是很难驱使军队去救赵,因为魏国将士谁也不会愿意离开家乡,去为赵国人拼命。信陵君因此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选兵八万人,一战击退秦军。信陵君得到军队的尊重和服从,也得到天下的敬仰,仁义之名传于四海。

大军离开邯郸时,家属是先走的,重要大臣和将领的家属几乎都在前往辽东的路上,在大军的前面。这些家人去辽东的人是不会离开的。

除此之外,依靠刘秀的人格魅力和众人的忠义之心,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留下。汉人相对比较重义,还不像后世那么功利十足没有底线。

对于普通士兵,邓禹建议仿效信陵君旧事,设定几个条件,将一部分人遣散,刘秀同意了。

第二天,大军进入渤海郡重镇南皮,稍作修整。

皇帝下旨,大臣和将领们可以随军继续走,也可以自行离队返乡,普通士兵父子在军中者,父亲回乡;兄弟在军中者,兄长回乡;独子可以即刻回家;家中有妻小的,可以自已决定是否留下。

诏命传遍全军,震惊了所有人。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真的让我们走么?”

“陛下乃是皇帝,君无戏言,何况是这种正式的诏命,必定是假不了的。”

“不可能吧?肯定是试探,不信你就走了试试看,没等出城门就会被抓回来杀掉。”

“陛下,陛下如此仁德,我愿誓死追随,岂能半路离开!”

“我所见过的人,没有英雄如陛下者,我愿为英雄马前卒,陛下便是赶我走,我也定是不走的!”

“我可不这么想,这事儿要是真的,我现在就回家去。”

“这下好了,终于可以回家了,不用再在战场上拼命了!”

“还是等等吧,看看情景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