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县令史弥远

北伐天下志 第一百四十四章 县令史弥远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声音仿佛是道定时魔音,将大家定住一刹那。很快纷纷转身,看向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伙。

外面的地方官,就算七品同样可以上朝,但要经过朝廷允许,上朝要奏事。能让七品官员上朝的人有好几个,大家懒得去猜是谁。这个叫许重的七品官员,许多人都不认识。

赵扩也对此人没什么印象,他当然不会怀疑人家是冒充的。对方长得什么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所奏之事。

“许爱卿,你说梅县没有叫周复生的人,是什么意思?”

许重呆住了,他难得被人招回来一趟,顺利见到最想见之人,没想到对方是个傻子?程松看不下去,轻声提醒:

“皇上,周复生周大人的档案上,登记是金州梅县莲花乡人。”

许重很感激地看了眼程松,冒着欺君的危险,说出一番半真半假的话:

“当时周大人因是杀蔡风行的疑犯,朝廷派下文书到我县。微臣查了好久,特别是莲花乡,绝对没有一个叫周复生之人。后来微臣不服,将朝廷寄来的周大人画像,拿到莲花乡一一核对,那里的人谁也不认识此画像。”

赵扩再一次站起来,盯着许重一字一句问:

“你敢肯定?”

许重擦了把汗,瞟了眼韩侂胄。对方轻微向他点点头,他生出勇气:

“微臣真的拿着画像去一一核对,绝不敢欺骗皇上。莲花乡只有两户姓周,一户只有个孤老头,老伴儿子早就死了。另一户家中只有三个女儿,从未生过男孩。没人认识画像上的周大人,周大人的名字他们也没听过,此事微臣敢肯定。”

许重的话说完,朝堂上完全冷清下来。就算周必大、余端礼这些想帮周复生的人,也不知该如何去帮,他们也处于震惊中。冷清一会,韩侂胄走出来:

“当时蔡风行的案子是臣主办,后来臣查过,是胡纮胡大人帮周大人弄的户籍。此事要么胡大人也被骗了,要么胡大人与他串通一气。”

此时的赵扩,犹如一个身在重重迷宫之人,脑海一片空白,找不到东南西北。过了好一会,他才下达命令:

“八百里加急,将周复生和胡纮招到京城,朕要亲自审问。此事在没有弄清楚真相之前,谁也不许宣扬出去。”

……

柴桑是江州一个小县,远无法和富阳县比。这么一个小县,第一次到这里的刘樱看得津津有味。

“哥哥,这里就是你的家乡?”

三人还在城门外,就已弃车走路。赵佳和刘樱充满感情看着这里的每一寸地、每一个人,走得慢如蜗牛。周复生的眼神十分平淡,并不比在富阳县时多一分感情:

“是啊!这里虽是我的家乡县城,我却只来过一次。”

“只来过一次?”赵佳上下打量周复生:

“丰台村隔这里很远?”

周复生这几天一直在考虑一件事,到底要不要将身份公之于众?对家乡丰台村,说没有感情是假的。他不想公之于众的理由,主要是怕麻烦。政敌不少,到时候又会生升一些事端。漕帮军师沈荣想到的,他早就已经想到。现在他可谓是骑虎难下,这种事要是敞出来,保证会震动天下。

那些人查底的事他也想过,凭他现在如此得宠,到时候随便编些:比如在婴儿时,就被白胡子老人带在身边,后来老人去世,说他是金州梅县莲花乡人之类的。反正所有罪都推给白胡子老人,是不是金州梅县莲花乡人,都不关他的事。

要是被人知道他是柴桑县丰台村人,那就不一样了。有许多证人都能证明,他以前是个傻瓜。一个傻瓜,没几个月就变成诸葛亮?这事他暂时还没想到如何忽悠过关。

他还有个顾虑,就是怕对胡纮有影响,他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让胡纮受到处罚,但名声这种影响,他就无法帮忙了。

这些事目前周复生还没决定好,暂时将思绪打断:

“丰台村离这里也不是太远,若是走路,两个时辰可以到。以前从早忙到晚,哪有时间进城来看热闹?”

听到周复生的苦日子,赵佳和刘樱回家的兴趣冲淡大半。赵佳说:

“你三叔家如此对你,根本就是把你当个奴隶养。”

“比奴隶更不如,”一路上聊得不少,刘樱已经知道周复生的事情,将赵佳的话纠正过来:

“他们要是将你卖给正常人家倒也罢了,将你卖到宫里去?竟有如此恶毒之人,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樱子说得是,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聊天很容易打法时间,一家三口不知不觉来到县衙门前。

“这县衙像座破庙似的,看来里面的官也好不了多少。”赵佳深受老公受苦的影响,现在看这里所有东西都不顺眼。刘樱点头表示认可,指着两个守在门口,四只大眼盯着她们的衙役:

“姐姐你看看,这两个衙役贼头贼脑的,哪像衙役?京城的百姓都比他们强。”

还好他们隔得有些远,一中一青两个衙役没听到。见刘樱在指他们,两人对望一眼,中年衙役屁颠屁颠小跑过来:

“几位有什么事吗?”

刘樱一时没想通,有些惊讶,看了后面一眼恍然大悟。她们虽下车,后面的三十个侍卫,有小半骑在马上,大半牵着马。不说她们的穿戴,这么大的阵容,已经能让任何县衙的衙役态度提升了。

“我们来此想拜访这里的县令?”

周复生没有抖官威,中年衙役一点没奇怪,指了指大门里面:

“史大人正在升堂审案,我领你们进去,在后厅等待如何?”

“死大人?”从赵佳的口中说出来大变味,皱着眉头说:

“你们死大人叫什么名字?”

这下中年衙役有些奇怪了,这么多人来拜访,居然不知道对方名字?想了想还是没敢多话:

“史大人叫史弥远。”

周复生看了眼赵佳,对方摇头表示没听过。

“暂时不打扰你们大人,我们进去看看他如何审案。”

不怪赵佳说,这座县衙的确太差了些,又小又旧。他们走进大门,没走几步就是公堂。在公堂外面,挤了四五十个看热闹的百姓。周复生当然不愿意让别人占自家老婆的便宜,默认曲业几人挤出一个空间,三人来到公堂大门口。

里面的情况让他们有些失望,中间主审席上坐着一个三十几岁、眉宽额突、脸色红润的壮年文官。男子相貌虽有些丑,长得高高大大,并不令人讨厌。在下方左右,各站着五六个衙役。正当他们以为已经散场,从后面传来一阵喊声:

“大家让让。”

两个衙役,带着一青一老两个男子进堂。还未跪下,老者指着年青人哭喊道:

“大人,你要给小人作主啊!昨天将小人与他同关一室,要不是有隔墙挡着,小人怕是性命难保。他威胁小人一夜,让小人不要与他争那二两银钱。小人实在忍不了,要是今日还要与他关那样关着,小人这条命怕要交待在这里了。”

年青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壮年官员叩了几个头,指着老者:

“此乃老贼,那二两银钱明明是小人平时所攒,被他一把抢去,硬说是他的。昨天晚上他倚老卖老,说要是不将银钱给他,他就和小人没完,求老爷为小人作主。”

半路出家,文化再高也没用。如果不说后世那些知识,赵佳的文化远在周复生之上,和刘樱一样,听得一头雾水。周复生听懂一半,但还有一半没能懂。还未完全搞懂,壮年官员就下达结案呈词。

壮年官员拍下惊堂木,拿着一个小黑布袋:

“这事本官已经查清楚,张方在街上准备掏钱买米,刘海趁其不备,一把将银子夺过来,倒出银钱一看,说那些钱财是他遗失之物,两人扭打至县衙。两人虽能说出里面的碎银及铜钱,皆不足为证,因为当时刘海已倒出银钱。但有一事能证明,这袋银钱是张方所有,刘海是为讹诈。”

“多谢大人,多谢青天大老爷。”年青人激动不已,再次朝壮年官员叩头谢恩。

老头呆了片刻,很快又是一番哭闹:

“大人,你可不要偏袒这年青后生,小人一大把年纪,岂会干出如此事?今日你要是冤枉小人,小人家人就算告到府衙、州衙也要为小人洗清冤屈。”

“大人,你如此偏袒他,小人一家不服。”一道厉声喊出,周复生旁边冲出四五个男女,被里面的衙役挡在两个嫌疑人身后。一个矮壮老妇哭着说:

“明明是我家男人丢失的银子,怎么就说成他的了?大人莫非认识此人,有意包庇他?”

赵佳终于搞清楚案情,堂中还在争吵,她问周复生:

“县令怎么敢如此肯定那些银钱不是老者的?”

周复生基本搞懂,但一时他也不知道县令如何收场,笑着说:

“你先看看吧!他的方法比较高明。”

县令再次拍下惊堂木,将老头一家镇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种黑布缝制的钱袋很普遍,你路过仅看一眼,就认定是你之物?怕对簿公堂不知里面的银钱数量,急匆匆打开看?若是张方心怀坦荡,你连看银钱数量的时间都没有。你若是嫌证据不足,尽管到州府衙门告本官。但现在本官,要让你为自己的罪过付出代价。”

县令的证据的确不足,但再狡猾的坏人,在公堂上也有些怕惧,这些证据对于一个平民老头来说,已经够了。老头一脸发呆,软软坐在地上。他的家人被强行赶出公堂,县令宣判:

“你见财起意,本官就判你赔偿二两银子给张方,关押大牢一年。若是不愿赔偿,关押三年。”

一场难断的小案就这么结束,见大家逐渐散去,才知道再没案子要审了。赵佳问周复生:

“我总觉得这件案子有些问题,县令的证据并不足,就算这些证据可以让那老头认罪,为何要关他们一晚?”

“问题就在那一晚上,”周复生怕被人听到,将赵佳和竖起耳朵听的刘樱拉到一角:

“就因为证据不足,县令才不敢肯定。这个县令不错,将他们关一晚,虽同屋但隔了面墙,这样就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这一晚上,不平的一方肯定会与另一方争吵,在争吵时,若是有人在外面偷听?”

“我明白了,”刘樱和赵佳终于明白过来,赵佳说:

“想不到这么一个穷恶之地,也有如此聪明能干的地方官,我们去会会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