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家乡的致富路

北伐天下志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家乡的致富路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县令从公堂走出,见外面还有一堆人。看这些人的服装,知道不是普通百姓。

“你们是?”

“我们从京城来,”周复生很欣赏对方,没有和他打哑谜,拿出一卷圣旨:

“我叫周复生,是朝廷派来监察彩票的官员。”

县令展开圣旨扫了一眼,递给周复生:

“下官史弥远拜见钦差大人。”

和许多当地一把手一样,史弥远的家也在县衙后院,虽不大,打理得很清洁。一行人坐下后,史弥远说:

“京城第一期开奖时,我们这里因为离京远,尚未搞好。在几天前全国统一第二次抽奖,我们也举行第一次的万家转运摇奖仪式。还算不错,卖出两组。原本还可以卖出一些,下官统计了一下,要是开第三组,估计卖不出多少张。为了不浪费,让想买之人去邻县购买。”

赵佳有些惊讶,一路来她们查的一些地方,从未有如此安排,懂得为朝廷节约。那些地方官,卖不出去的奖会提前两天交到府里封存,像史弥远这样的安排十分难得。更让她惊讶的是,一个如此小而穷的地方,居然能卖出去两组彩票?

“真没想到这里能卖出去两组?看来这里的百姓也不是很穷。”

“柴桑县只是个小县,并不富裕。”史弥远苦笑道:

“第一次出现彩票这种东西,大家觉得新奇。下官觉得,彩票对有钱人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对穷人非常有吸引力。越穷的人,越想靠这种方式一夜暴富,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人买彩票。”

周复生已经肯定,这个叫史弥远的官员是个人才。他想了一会,今生后世都没史弥远的资料。以前他来县衙时,并不是史弥远的县令。

“柴桑县的彩票没必要再查了,有史大人这样的能吏,朝廷和我都很放心。史大人对这些事很有经验,想必为官时间不短吧?”

“多谢周大人赞赏,”史弥远脸色有些激动,打了片刻草稿后回答:

“下官为官已有二十二年,淳熙八年,举铨试第一,转为宣义郎。淳熙十四年举进士,之后在家守丧,前几年才出来为官。碌碌无为,实不敢称能吏。周大人这次是来检查,下官去叫那些同僚来拜见周大人?”

周复生想了想,觉得奉旨来搞工作,不见见其他官员也说不过去,没有阻止对方。史弥远走后,赵佳说:

“相公好像还没问过那些官员的仕历,你觉得这个史弥远是人才?”

周复生笑了笑:“这个史弥远的确很不错,聪明有能力。也不是那种明明想当官,却装着一副清高之辈。回京后,我为皇上举荐一下。”

出去后的史弥远,安排众衙役去请人不提,他自己乘轿,来到一间名叫“京义安药材”的商楼。

“史大人,快快里面请。”一个身体发福、颇为精神的老头朝史弥远一礼,将他带到内堂。这个老头和史弥远的关系好像很不错,吩咐一个在旁边伺候的丫鬟。

“去弄桌酒菜来,我与史大人喝一杯。”

“酒就不喝了,范老板,你常常在京城跑,来向你打听一人。”现在家里还有几个不知是神是鬼的家伙,史弥远哪敢在这里喝酒耽搁:

“设计彩票的周复生周大人你可知道?”

“周复生?”范老板有些惊讶:

“他去京城的时间虽短,名气在京城甚至周边非常大,我知道一些。此人现在可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仅在韩侂胄之下。他还是庆王府女婿、当官没几个月,就被封为五品,伯爵。在京城屠杀刘作舟手下五十几人,最近还听说,他几天前在长宁府,杀了漕帮十几人。京城之人称他为杀神,说他是我大宋第二胆大之人,没人敢称第一。”

史弥远自认胆也够肥,听得又惊又有些怕。周复生出道时间短,外面许多人只知道他搞的彩票,为此,后世史学家称他为彩票之父。史弥远其它事还不知道,史弥远也不认识刘作舟,漕帮的大名他早就听过。连漕帮的人也敢杀,说周复生是疯子也不为过。

范老板和他的想法一样,好心劝道:

“这人太危险了,在朝中完全是个另类。朝中大小官员,起码有一半被他得罪过,特别是韩党之人。他又属于周党,听说和余相的关系也非常好,但这两党对他不满之人也不少。虽有势力,得罪的人太多,史大人,这样人你最好不要去招惹。”

过了好一会,史弥远的惊容才退去,离开商楼,回去见大家口中的杀神。

史弥远领着几个官员来到自家客厅,再次见到周复生,他举止虽和刚才一样,眼神中流露出的恭敬,要比刚才浓郁得多。一番介绍完,史弥远说:

“周大人若不嫌弃,就在这里住下,希望能多住几天。我柴桑县贫困,要是能得到周大人指点一二,百姓定能摆脱困境。”

周复生一路想的多,就没想过要为家乡做些什么,脸色微有些发红。想了一会说:

“一路来我也打听过这里,柴桑县的条件并不差。这里虽是江州边远小县,南接洪州、北离潭州也不算远。致富的条件不少,先要将自己的特色弄出来。你们这里的药材、竹笋都很丰富,将这两样东西搞好,百姓虽不说能致富,起码解决温饱没问题。”

柴桑县六个官员呆了呆,呆过就有些后怕了,史弥远也不例外。周复生对这里如此了解,想必比他说的还要透彻。对这里做过如此了解。钦差了解这里干什么?

大家越想越怕,还好外面进来一个年青下人:

“老爷,饭菜好了。”

“周大人你们请,”史弥远指了指旁边的一张方桌:

“这里地势偏僻,没什么好招待的,将就一下。”

客气话是免不了的,菜并不像史弥远说的那样。史弥远出去时就已经安排好,鸡羊鱼肉一样不缺。一行人坐下后,赵佳见他们只顾劝酒,将正事忘了,问道:

“相公刚才说的事,你们觉得如何?”

大家现在都不想提此事,现在赵佳问出,不能再装下去,一个老头说:

“周大人对我柴桑县如此上心,下官带百姓感谢大人。大人说的一点没错,我柴桑县的药材很有名,京城也有两家商人来我们这里开店收购。至于竹笋这东西,在其它地方也不稀奇,想要销售出去很困难。”

“生意千万家,大家各做各。”周复生本着帮家乡,传授他们一些生意经:

“柴桑地理气候既然适药材生长,可规划一些乡村种药材。将一些本地商人聚集起来,由官府出面,建几个药材加工坊。外面的人要来收可以,卖成品药材给他们,能最大限度为大家争取利益。

竹笋虽普遍,可多动些心思,突出柴桑县竹笋的特点,多在外面宣传,这方面我也可以帮些忙。同样建几个竹笋作坊,加工一些比如笋干之类的成品。只要搞好了,销售并不难。要是你们销售不出去,我可以想办法。”

几个官员又惊又喜,这样看来,周复生了解柴桑,并不是想揭他们的底,是真心想帮这里。几个官员同时站起,史弥远代表大家:

“周大人不但传授我等富民之法,还愿鼎力相助,我柴桑县官民绝不敢忘周大人大恩。”

一番酒饭后,众官员陪同周复生在外面逛了一圈。周复生没占史弥远的官府,回到客栈后,周复生将史弥远留下。

“我来这里还有一件私事要办。”

陪了周复生大半天,史弥远已被这个忽悠之神折服,打定主意当他小弟。

“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同叔一定尽心为周大人办好。”

现在才知道史弥远的字叫同叔,周复生小了人家十多岁,这年头只要官大,比年龄辈份都大。周复生要当天下权臣,要复兴大宋,哪会拒绝史弥远这种人才?他在长宁认了一个陈桧,史弥远比陈桧更聪明,他想大用,还想再考验一下对方:

“史大人可知道我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