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军制改革

北伐天下志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军制改革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因为周复生的到来,朝堂也跟着热闹起来。在大殿上,君臣皆已习惯这种热闹。

“皇上,现在我大宋内事逐渐走上正轨,国库慢慢充盈。然兵备松散,众将士苦守在前线,不但军响少,连应有的尊重也得不到。臣认为必须要改变现状,改革军制。否则一旦再起战火,恐无能用兵将。”

周复生提出军制改革,众官员一点不意外。他在二十天前就给那些百姓宣布过,要不是这几天太忙,早就有人拿此说事。

毕竟这事干系太大,周复生说完,不少人小声议论起来。万松走出来,还未开口就朝赵扩跪下:

“皇上,千万不可乱动军制,祖上的规定岂能更改?天下难得清静十几年,要是动军制,势必会打破这个平稳。百姓将会重陷水深火热之中,我大宋才得到的安宁又会失去。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万大人说得是,”一个矮胖的老者走出来,同样朝赵扩跪下,涨红着脸大喊:

“现在国库才有余钱,岂能浪费在军制上?我军守土已有余,要是改革不成,惹起战火,我等皆会成为大宋千古罪人。皇上,周复生的禀性如何,大家都深知。他做事根本不计后果,绝不能让他胡来。”

老者说完,又有十几个官员站出来反对,几乎全是保守派。场面完全颠倒过来,韩派一些官员对望一眼,沈继祖出列:

“皇上,周大人说得不错,改革军制势在必行。现在我大宋虽不富裕,只要方法得当,并不会花太多的银子。此事以前韩相就提出过,当时反对的人太多,内政未稳,只能暂时作罢。现在各方面皆已稳定,正是军制改革之时。”

赵扩在上面憋了一肚子火,周复生昨天进宫给他说过此事,他已经被周复生那张无敌的嘴说通,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官员反对,更多官员作壁上观。他看了眼没作声的周必大:

“周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

此事周复生给周必大、余端礼说过,三人的意见皆不相同。周必大暗自叹了声说:

“可以改,但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赵扩并不知道他们的意见不一样,有些惊讶。他知道周必大算是周复生的老师,没想到两人的意见不同。扫了一眼,又看向余端礼:

“余爱卿你呢?”

看在周复生的面上,原本余端礼想不赞同也不反对。被赵扩问起,他不得不出来说出自己的意见:

“改是可以改,但我大宋现在万事待兴,有许多事都才在起步,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臣的意思是缓一两年,待所有事都真正走上正轨后,那时再实行军制改革。”

许多官员听懵了,周必大余端礼两人,和周复生的关系大家当然知道。现在两人的气色越来越不错,大家猜测是不是周复生私藏了,只将一些养身之道告诉两人,没给他们说,不少人对此还很有意见。见三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心里大感惊奇。

赵扩已经被周复生说动,虽两人说的也有道理,心里并不这样想,转眼又问韩侂胄:

“韩爱卿以为如何?”

韩侂胄站出来,先是朝赵扩一礼,并没有答他的问,问周复生:

“周大人准备如何改革军制?”

“我大宋的兵力,朝廷统计有一百四十多万,先从这个数字开始。”周复生这些天虽在忙内政之事,军事方面打听到不少:

“臣觉得这个数字怕是有问题,或者说就算有这么多兵力,也有不少是无战力的老弱之兵。长痛不如短痛,可让在各地监查扫黑除恶的官员,统计各地的兵源情况。军中凡五十岁以上的士兵,必须退役。若是人数与上呈朝廷有所不足的,可不追究责任,但以后必须按现实兵力发放军饷、物资等等。若是还有胆敢贪墨者,一律抄家杀头。

提升军饷,普通士兵每月薪俸从一两提升至一两五。按士兵要求,军饷可由当地官员,直接送到家属手中,必须登记核实清楚。军中将领,皆可送子到太学读书,给他们放一部分权力,别动不动就拿文官管制他们。

士兵家庭,可以在税务、当地入官学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那些犯人从军者,别再他们脸上烫什么字,也别给他们取一些侮辱称号。那些不但没用,还会大大降低他们从军的积极性。各地报刊发行后,要有一个版块来宣扬爱**人。相比诗词歌赋,军人更值得宣扬。”

许多官员吸了口凉气,一百四十多万的兵力,这并不是秘密。真要像周复生这样搞,可能这个数字要减一半。现在包括边城,很难找到一支不吃空饷的军队。还好周复生的手段比较温和,以前的旧账不算,要不然反对的人更多。

韩侂胄还未说话,户部尚书方信孺开口:

“皇上,检查吃空饷的臣不反对,那么多士兵家庭,要是税收、官学方面给予照顾,我大宋又会回到以前那种入不敷出的局面。并且五十岁以上的士兵被清退,一时哪里找那么多的人去填补?每个士兵的月薪提升一两五,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周复生都考虑过,要是太激进,得罪的人太多,事情很难完成。他安排这些,虽会损害许多地方将领的利益。军人要比文人好招呼,并且以前贪墨的罪不追究,也没让那些人吐出来,提升了他们权力和地位。

方信孺反对,只是从银子上反对。再说方信孺毕竟和周必大的关系不错,不好说太重的话。一个激进反对分子,再次将祖制抬出来:

“皇上,这么做将会大大提高军人的地位,对我大宋稳定不利。祖宗有规定,国家存亡,皆毁于乱贼。要是照周大人说的做,以后定会出现不少割据军阀、甚至乱贼。内部一旦大乱,不用外敌攻,我大宋危矣!前朝之亡,不可不引以为戒啊皇上。”

万松又哭又喊,跪在地上简直比忠臣还忠臣。另一个老头也毫不逊色,匍匐在地痛责周复生:

“臣黄度弹劾周复生,居心叵测,他一再想提升兵将之权,就是想将我大宋推到绝境。纵观前几朝,哪朝不是因武将权力太大,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天下出现众多拥兵自重的乱臣贼子?对将领放权,国将不国。他如此主意,比欺君之罪更甚,皇上不能再让他任意妄为。臣请皇上将他斩首,以儆效尤。”

“臣请皇上,问斩周复生。”仍是开始那十多个反对的官员,跪在地上请斩奸臣。这要是以前,赵扩还会考虑一下。现在他有时会生出一种:“除周复生外,其他全是庸臣”的想法。

周复生的几个大手笔,因为和大多数官员没有利益冲突,全部得以实行。效果也是十分显著,这还是他才当几个月的官。要是再当几年,赵扩相信,周复生一定会将他的大宋,重新带回仁宗朝时期那种盛世。

所以赵扩没理会陆续下跪反对周复生的官员,一板拍在御桌上:

“都别吵了,复生这样安排,自有其道理,让他说说。”

大殿终于恢复清静,周复生没有客气,很有权臣的风范,来到先反对他的万松面前:

“万大人,你们说要以前朝引以为戒,前朝也就是唐朝,从各方面看,你觉得唐朝强盛还是我大宋强盛?”

万松呆了呆,昧着良心说:

“当然是我大宋强盛?”

宋朝并不是个虚伪的朝代,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同样非常钦佩。要是在长辫子的清朝,周复生不敢说这些话:

“我还以为万大人史书读得还算多,没想到竟只有如此见识?唐朝近三百年,大半时间都是他们在打外族,外族虽占了些地,何曾让他们吃过大亏?要是我大宋也如此,何至于让大家卧薪尝胆?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不说那些万国来朝的故事,只此一样,我大宋就比不过唐朝。”

所有人都呆住了,谁也没想到,周复生敢在大殿上如此打脸。周复生自己一点没感觉,又接着说出一个惊人的比喻:

“任何事都有可控性,放点权利给将领,就会惹得天下大乱?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让大家选择,一个江山让外族占领好,还是让那些犯上作乱的臣子占领好?我想没人不选择第二种。无论如何,他们始终是同族同胞。就如我大宋开国后,对后周如何?要是被外族占领,不只是亡国,可能还会亡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