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七章 招工

北伐天下志 第七章 招工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汪鹤年这一喊,很快大人小孩进来十多人,有几个手里还拿着家伙。要不是看在十三义比他们还狠,已经是棍棒加身了。此时周复生的气已解,朝汪鹤年拱手一礼:

“汪老爷何故如此气恼?我们提着礼物来看你,不过和你聊了几句。一没动手,二没像你那样说些什么败坏风气,开赌坊青楼之类的黑话。就算你请丞相来又如何?他们只会说你不懂礼数,同为街坊邻里,说冯奎几人是偷鸡摸狗之辈,很不符合你这读书人的身份。”

汪鹤年双眼一黑,做出一个向后倒的动作。吓得一大家人赶忙来到他身边,给他顺气喂水,折腾一会总算是清醒过来。

汪鹤年见四公子被人架住,没能冲过来揍周复生,在一旁大骂,赶忙将其制止。这样的表现大出冯奎几人意料,对周复生的崇拜又增加一些。

“好,老夫就与你说礼。”汪鹤年终于变成文化人:

“你为何说老夫: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盲眼瞎,这不是骂人是什么?只凭这些话,老夫就可以报官抓你。”

汪鹤年不当文化人也不行了,原本他们就是来送礼拜访。的确没有动手,反而是他的四公子在旁边大骂。就算是真将官府之人叫来,凭周复生那张嘴,到时候恐怕会更加狼狈。

周复生暗自觉得好笑,有些人自以为高高在上。你和他说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要给你说道理,汪鹤年就是这种人。

“汪老爷,这你就误会我了,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啊!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盲眼瞎,这话不对吗?人越老当然越好,寿元高,得众人尊敬。要是过耄耄之年,只怕皇上也会招见。但千万不能心盲眼瞎,你想想,心盲如同无心之人,眼瞎万物难见,多惨啊!这怎么是骂人的话呢?再说我也没提你的大名,你可曾回忆起来?”

一屋人都呆住了,冯奎五人对周复生的崇拜,几乎已达到爆表值。汪鹤年一双老眼竟有些泪花,半天才开口:

“不说了,你们要怎样都行。礼物带回去,我受不起。”

周复生很庆幸,上天待他不薄。以前他连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也说不过,现在居然敢和这种老知识分子叫板。很有满足感,再次朝汪鹤年拱手一礼:

“汪老爷,说这话我就要批评你了。你已快到古稀之年,论岁数不在我爷爷之下,哪受不起我们的礼物?论地位?起码你现在是平治街的领袖,无论什么,我们来看你绝对应该。何必与我们这些后辈使那些气?你老消消火,收下礼物方显大肚,开怀一笑才会长乐,你说是不是?”

汪鹤年现在六十八岁,从他晓事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卑鄙无耻、下作难缠的人。他实在是怕周复生了,将所有家人挥退,怀中的小孩也被抱走,只留下他一人面对六个流氓:

“你们到底要我做什么?”

汪鹤年那副可怜样,连冯奎也看不下去了,抢在周复生面前说:

“汪老爷,我们准备在平治街开一个全京城最大的车坊。以后要招很多人,酬劳你老放心,保证比外面的更高。这样能带动我平治街的人致富,就不说有多富吧!起码解决温饱绝无问题。”

“车坊?”汪鹤年虽不知道他们搞什么车坊,心里松了口气,至少不是青楼赌坊:

“好,你们有这份心,我定会大力支持。”

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被周复生野蛮解决,周复生再提出一个条件:

“我们暂时需要两块地盘,用来堆放木料和加工。也不用很大,只要清静就可以了。”

……

周复生在十三义面前,并没有表现他的才华,表现得最多的是他那张利嘴。这次首战告捷,让五鼠士气大振。大家来到冯奎家,吃完饭没一会,陈宗敬父子领着十多人进来:

“周先生,这十七人都是我平治街的木匠,你看还要不要?如果不够,我还可以在另外的地方找些来。”

周复生有些惊讶,在他以前的丰台村,木匠只有一个,没想到这两父子出去转了一圈,就捞到这么多。这两天不只是劝他们掏银子,还有各种安排。比如陈宗敬父子去找木匠,马其张几人去联系木材等等。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包工不包料。

十七个木匠老头年青人都有,周复生扫了一眼没说话,一个胡须上还有些木渣的老头说:

“周先生放心,我们看过你的图纸,要是做不出来,甘愿赔你的损失。”

“更大的马车我们都能做,何况你那种车?”一个圆脸大眼的年青人冷哼一声:

“要不是信得过冯叔他们,我们才不答应卖完东西再给工钱。”

周复生哪是不放心他们做不出来,他相当于两世人,对现在的一些东西也比较清楚。就算是一般的木工,要做出这些东西也并不难。怕这些人偷学了去,他不得不做些防范:

“工钱的事大家不用担心,我给的工钱你们也知道,绝对要比你们在外面做工高。我有三个要求,只要答应,材料一到你们就可以开工,想来材料明日就能运到。”

几人看了眼刚才说话的老头,老头问:

“行有行规,有什么要求是要先提出来,你说吧!”

周复生点点头,说出他才完善的要求:

“一、你们要在两个地方分成四组,每组各做一两种部件。汪老爷已经答应,将会大力支持我们,已给我们选了两处地方。二、这期间你们的生活由我们负责,可以回去休息,但不得走出平治街。三、我们要先签一份协议,以后你们不得给另外的人做这种东西,也不得将制作的部件泄漏出去,如果违反协议,那我们只能公堂上见。”

这些木匠也不是傻子,周复生的三个条件,全是与保密有关。他们也遇到过这类事,但分工制作、期间不得出去这些事有些苛刻。这么苛刻的条件,想来周复生不会只是说说,到时候出事,真会对簿公堂,老头想了想问:

“就算分成四组,每组至少有四人,到时候万一泄漏出去,谁知道是谁泄漏的?难道要将我们全告上公堂?”

现在这种条件,再保密也做不到天衣无缝,周复生说出另一个条件:

“这次只是第一批,第一批卖出后,我们会在平治街成立一个作坊,专门制作那种车。你们十七人只要认真做好了,我可以不按天数和制作多少来开工钱,以月薪的形式算,每月固定收入十五两,包吃,一年十二个月都如此。并且每十天就可以休息一天,我们还可以签个合同,怎么样?”

周复生的条件,将冯奎几人也惊了大跳。他们很清楚,贫民区的工匠很多,大家都在外面争着接生意,都是做一天不做一天。一个月的收入最多不过十余两,养家倒是没问题。周复生开出十五两的月薪,又是在家门口做事,长期性的,只有傻子才不答应。陈兴平急声说:

“周先生,这怕是不妥吧?”

“他们是第一批支持我们的匠师,理应给他们一些好处。”周复生想这办法一举两得,他绝不担心会亏本,既招到一批长期工,又能让这些人替他保密。不说永远保密,起码短时间他的东西不会出现山寨版。给他半年的时间就够了,半年后他的厂房、门面已经搞好,市场打开,不怕别人弄山寨版出来和他抢市场。

又费了一番口舌,将十七个木匠打发走。他对冯奎几人说:

“做那东西,大半是木匠活,但还需要几个铁匠,只要两三个就够了。必需要很好的铁匠师,你们这里最行的几个铁匠师是谁?”

几人愣住了,全都看向冯奎,过了一会冯奎才说:

“是冯七叔,他在整个维民街,都算是数一数二的铁匠师。以前还是工部做过官家匠师,中途因事回家。他带了几个弟子,个个的手艺都不错。”

周复生现在已经知道,维民街是贫民区的总称,住着十余万人。能在整个维民街数一数二,其本事自不用怀疑。周复生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冯奎:

“那太好了,他是你七叔,也算是自家人。我们也不找其他人了,就他和他那些弟子。你去给他说,价格绝对要比他们在外面做高。做的东西也不复杂。还可以成为我们专业铁匠师,开的月薪也要比那些木匠高。”

周复生说完,半天才由陈宗敬说:

“他不好去,我们也不好去。大家都是自己人,也不瞒周先生。冯七家有两子,大子叫冯再钢,二子叫冯再铜。冯再铜当年有些不听话,很羡慕我们那行,就瞒着冯七加入了十三义。结果一次失手被人所擒,让人活活打死了。也是因为这件事,冯七将工部的饭碗也丢了。从那以后,冯七一家恨我们入骨,我们连走路也不敢从他家门口过。”

周复生呆了呆,问出一个傻问题:

“你们以前莫非不止十三人?”

“一直都是十三人,”冯奎长叹一声:

“我们在成立之初,曾找一位神算算过。那位神算说:我们必须要凑足十三人,才能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干这一行二十年,死了十二人。有些是被人当场打死,有些是因伤病逝,老一批只剩下我们四人。每次缺人,我们都会找人来填上。再铜也是因为缺一,才加入到我们中来的。”

周复生心里有些难受,偷了二十年,死十二人。要不是碰到他,这些人还不想收手?偷这一行的确比干活找钱,可找的完全是要命钱。他们也太过迷信,死那么多人还相信那些鬼话?要是能化险为夷,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你们不好去,我去。找个人给我带路,我去见见这位冯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