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八十一章 第一次上朝

北伐天下志 第八十一章 第一次上朝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廖肀明恍然明白过来,他虽没见过周复生,听过对方的大名。

“人老了,没多少精力打理生意。是有想将这些处理掉,回于潜的想法。”

赵佳虽看不上这里,这几天听周复生传授生意经,对这方面十分感兴趣。不待周太兴问出,她将话接过来:

“你们这里的条件如此简陋,又不在主街,就算有精力打理,生意也不会兴隆。”

廖肀明是个老实人,被赵佳一说,脸色有些发红,轻咳几声:

“郡主只知其一,这里虽是背街,条件并不差,小人老伴在三个月前去世,老家只剩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京城染上赌瘾,将我多年的积蓄挥霍一空。老家两个儿子虽已成家,同样不争气。小人万念俱灰,不想再在京城打拼,干脆回老家去。”

见赵佳还想贬人家,周复生她打住:

“你准备如何出售这里?”

廖肀明看了周太兴一眼,想了一会说:

“我和周兄是多年好友,你和周兄的关系我知道,大家也不是外人。这样吧!一万二千两银子,现银现房。”

“一万二千两?你怕是永远卖不出去。”赵佳一脸惊怒,刚说出口又被周复生打住。周复生有些不好意思,问廖肀明:

“我们在于潜有些田土,如果用田土换,你愿不愿意?”

廖肀明十分吃惊,卖田卖土的人有,但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王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周太兴听周复生说过,劝道:

“你这里只有一亩多点地方,京城周边这些地方的田土大家都知道价格,我们也不说虚言。用于潜二十亩田地换你这里,只论价格你可能有些吃亏,但正合你的心意。就算儿子再不听话,你将田土捏在手里,起码在你有生之年,不会被他败坏掉。”

客厅冷清下来,用田土换廖肀明并不反对,对他来说,的确要比金银好些。他想得很多,叹声说:

“就算换成田土,到时候我两眼一闭,地契归了那些败家子,再多也不够他们折腾。”

谁也没想到廖肀明会有如此想法,照他的意思,换什么都不可能保险。用二十亩外面的田土换京城一个客栈,赵佳双手赞成,只是这个问题非是她能解决,看向周复生。周复生笑了笑,说出一个很新颖的方法: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带着家人和族人,去请当地官府公证,也就是证明的意思。你要写明,那些田土绝不可由他们这一代、或是再下一代卖出。无论谁买,均视为无效。当然其间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庆王府也可以出面为你公证,若是以后他们真被逼得走投无路,我们用一万二千两的价格,将这二十亩田土买回来。”

廖肀明双眼一亮,他就算信不过周复生和当地官府,若是以庆王府的名义公证,他再无信不过的道理:

“既然周兄弟诚心要买,我们就这样定了。”

……

瑞雪还在继续照顾临安城,天色未明,依稀的灯光被鹅毛大雪遮挡得模糊不清。一辆马车从冷硬的石块地上碾压过来,传出一串轻脆的声响。

马车没走多久,来到皇宫正门的大广场。这里已经聚了不少马车,一些身穿各种朝服的官员,从马车中下来后,相互寒喧几句,联袂走进皇宫。

周复生身穿一套绿色官服,从马车中走出来,走到石阶下,引来一些目光。在前方的一个长着八字胡的年青官员停下,转过身朝他点头招呼:

“在下周端朝,周大人是第一次上朝吧?大家同行如何?”

周复生对这个叫周端朝的人没什么印象,看上去应该有三十出,穿着一件五品官服,在这个年纪爬得很快。只是对方一路走来,好像没人和他打招呼,怕为人不怎么样。他好歹还碰到一个熟人,可惜对方走得太快,没能追上。

原本周复生没资格上朝,因为是新婚,他也没去礼部报道。派了个庆王府的下人去,礼部官员很给面子,没人敢得罪他。因为大家已经知道,礼部尚书张文赏下台,正是他的功劳。

昨天下午接到圣旨,让他今日上朝,小两口早早就起来。吃过早餐,赵佳还想送到来皇宫,被他拒绝。第一次上朝没实战经验,他也不管对方是不是苍蝇级的人物,标准式的朝周端朝抱拳一礼:

“多谢周大人,第一次上朝没什么经验,麻烦周大人了。”

“上朝也用不着什么经验,只要记住三个要点即可。”周端朝很上路,边走边传授经验:

“一是上朝之前要吃饱,虽说正规上朝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时辰。事无绝对,一旦被耽搁,闹到中午也说不定。二是上朝之前解决好肚中之物,当然中途也可以入厕,只虽给门口守值的吏部官员说声。要是经常中途跑出去,皇上不说什么,一些官员也会刁难你。

第三点因人而议,一般中庸之人喜欢只听不说,也可以装着在听,至于心思?天南地北都可以去想。初次上朝最好少说多听,就算要说,也要看清形势、打好腹稿而定。”

周端朝这番话,让周复生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绝对是经验之谈,真要做到这三点,可以说已经万事俱备,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周大人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要注意这些,多谢周大人的金玉良言。”周复生很是感激,周端朝笑了笑:

“上朝嘛,千百年来都一样。有些人说朝堂如菜场、战场,这些都很有道理。无论像什么,总不会是一言堂。真到了一言堂那天,恐怕就危险了。”

两人来到门口,这里聚集了不少人,赵佳的表哥王雨舟也在,还是个身穿六品将服的禁军将领。见他到来,走到他面前:

“兄弟来了,是奉旨上朝的吧?”

这事不难猜,周复生本就没上朝的资格,点头承认。王雨舟将他拉到一旁,轻声说:

“可知皇上招你何事?”

“不知道?表哥知道?”

王雨舟想了一会说:“怕还是因为那件案子,听说韩相使出十八般酷刑,五个凶手死了两人,一个疯了,有两人招供。招供的两人只说是受完颜珣的指使,这五个凶手在京城人生地不熟,不可能没人策划接应,这方面好像没打听到。要向金国问罪,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行。”

周复生终于明白过来,他一直自作多情,以为赵扩见他新婚燕尔,不好意思马上安排他冒雪出使金国,给他几天假期。原来韩侂胄没能搞定,怕是让他来重操旧业。

大家在门口等了一会,韩侂胄带着一群官员到来,门口的众人这才随韩侂胄一同进入勤政殿。周复生来到周必大面前,刚朝对方行完礼,旁边一个圆眼高鼻、长得十分精神的老者问:

“你就是说出十一个以为的周复生?”

“下官是周复生,”周复生虽不认识,见对方穿着三品文官服,又和周必大在一起,难得称一回下官。周必大猜到他不认识:

“这位是宝谟阁直学士杨大人,我大宋一代诗宗,与放翁齐名。”

周复生的眼神变了,带着十分好奇打量这位诗宗。他自己写的诗虽不咋样,知道的诗人不少,南宋四大家的周必大是他的靠山,现在又遇见一个杨万里。重新向对方一礼:

“杨大人乃我大宋诗坛泰斗,下官曾有幸拜读过不少大人大作,得益甚多。”

其实周复生并没读多少首杨万里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小荷才露尖尖角”。他喜欢诗,但杨万里的诗他读得很少。

马屁话谁都喜欢听,杨万里却是个例外,打趣说:

“前有子充、放翁兄,后有你这个一鸣惊人的年青俊才,我只能被压在诗坛泰山之下,哪能称什么诗宗?你那首酒真如诗中仙酿,越读越有味,什么时候大家诗论一番?”

周复生额头上有些冒汗,他的嘴仗虽不怕任何人,与杨万里这种诗坛大家论诗,估计是很难忽悠过关。人家的好意不可不答:

“一定前去杨大人府上拜访。”

第一次上朝,周复生比较稀奇,抽空注意了一下,发现大家都不是很守规矩,趁皇上没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大殿中的服务还算不错,左右边上升了几炉炭火,大门虽不能关闭,总比在外面强得多。

周必大说:“听说你已猜到要被派去出使金国,这事已经定了,只是没定日期。今年的雪大,除韩大人遇刺之事,还有安排灾民、官员考核等等必办之事。你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等会可以向皇上说出来。”

周复生对周必大又多了一丝感激,他以前给对方说过解决维民街贫困、京城流浪人员之事。这次的确是机会,点点头再没有开口,边想边打腹稿。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一阵很大的喇叭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