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 第八十二章 朝对

北伐天下志 第八十二章 朝对

作者:伐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5:20 来源:笔趣阁

赵扩沉着一张冷脸,眉间有些紧凑,周复生一眼就能看出对方心情不怎么样。众臣一番见礼完,李沐第一个站出来:

“皇上,京府九县不少地方遭受雪灾,万幸其它地方要稍好些。周边有不少百姓涌入京城,京府接连施粥救济,吃的基本能解决问题。只是住的地方难找,许多百姓只能挤在街道两边。再这样下去,只怕有百姓受不住冷冻。”

周复生有些鄙视李沐,他听几个丫鬟说过京府施粥之事,最多只能比得上两三家大户,对方将功劳一把全捞下。还好总算有些良心,知道百姓没地方住。

这些事赵扩已经知道,挥了挥手:

“大家商量看如何解决,只要不出现饿死冻死之民,有什么办法都可以说出来。”

赵扩说完,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周复生看得很清楚,这里上朝并不像一些电视上那样,大家站成一个方队,周复生在最后面,就在门口,溜出去十分方便。前方除遥远的皇上和两个执扇宫女、一个太监,全都只能看到背影。没议论多久,韩侂胄说:

“吃的尚可开仓救济,住的地方不好办。可令京府衙门去劝说京城屋多人少的百姓,看能不能挤挤。另外朝廷这边也可以搭建一些便篷,只要能遮住雪即可,也能解决一些人。”

韩侂胄一说,周复生才发现少了一人、余端礼今日没来。他不来,韩侂胄自然是首个发话之人。

韩侂胄这番安排得到不少官员附合,赵扩也颇为赞赏。朝下面的队伍扫去,见门口一个脑袋转来转去,在那里东张西望,看了一会才发现是周复生。原本消了些的怒气又回升几分,指着周复生:

“周爱卿在看什么?莫非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不认同韩爱卿之言?”

周复生吓了一跳,他正在想这座大殿大概有多少平方,要是用来做生意,一定胜过五星级的商楼。他也不知道回话要走出几步,就在原地低着脑袋回答:

“的确不认同韩相之言。”

原本只有一半的回头率,周复生这句话说完,所有人都转身朝他看来。一些亲友满是担心,韩侂胄知道他的本事,不认为他会没更好的办法,带着几分怒意说:

“你第一次来上朝,有些规矩不懂也可以原谅。有什么好的主意就说出来,非要等到皇上问你才开口?”

“老狐狸,”周复生暗自在心里骂了一句,抬起头回答:

“何必搞得那么麻烦?不说搭便篷,请去其他人家里住,对方不乐意,有可能还会发生一些问题。军营中有没有行军帐篷?”

赵扩眼睛一亮,怒火尽消:

“当然有,这个主意不错,划定几个区域让百姓住在帐篷里面,一是方便管理,二也可以集中起来救济。”

“的确是个好方法,”周必大捧场:

“就算帐篷有些损失,大不了缝补好就可以了,总比重新搭便篷好些。”

周复生有些惊讶,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居然没有想到?这也怪不得大家,军中之物皇帝不发话,谁也不敢动,下意识都没从那方面去想。一个大家认为很复杂的问题,被周复生轻松解决。周必大趁热打铁:

“用帐篷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永远解决难民吃住的问题?”

所有人都呆住了,这个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简直是难如登天。没人相信周复生能解决,见周复生在考虑,韩侂胄的手下大将刘三杰站出来:

“周相这么说,想必周大人已经有方法了。这可是大功一件,满朝文武谁也没法,就连皇上也迫切想解决这个难题,莫非周大人还要让皇上亲自问一遍才肯回答?”

没等周复生开口,赵扩站起来:

“周爱卿要是有方法,尽可说出来。就算行不通,朕也不会怪罪。”

对周复生来说,这个问题也十分复杂,又想了一会,才开始他的长篇大论:

“下官即将要说办法,下官说话时,大家不要插话,有什么质问,待下官说完后再提。这件事比刚才那件要难得多,总共有三个步骤:其一,在城外建一座孤弱人员救助区,里面的规划统一设计,起码要有一个县城那么大。只收留孤、残、无依的老弱妇孺。大家出力,此事并不难。

其二,多建作坊,不少大人可能知道,作坊多了,招工的地方就多,能解决大部分有能力干活之人。目前庆王府在维民街建了两个童车坊、与周太兴合建两个孝行车坊,准备又建三个大型的作坊。各位的亲朋要是有意建作坊,不妨与我联系,这方面我还是有些经验。

其三,孤弱人员救助区是个不小的包袱,每年花费不少,看如今朝廷?可能难以承受如此大一笔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我有办法。”

周复生说完,大家傻傻等了一会,见他没话了,顿时铺天盖地的质问袭来:

“说得轻巧,在京城外建孤弱人员救助区?也就是建一座不小于县的大城,朝廷哪那么多银子?”

“是啊!你就算有能力解决以后救助区所花银两,建不起城,这些全是废话。”

“建一般的作坊能招收多少人?怕是连维民街的贫民也无法满足?”

赵扩又急又怒,周复生的话根本没说完,留下大堆尾巴。众人的质问也是他心里所想,“啪”一掌拍在御桌上,将大家的质问声打消,朝周复生招了招手:

“你过来。”

周复生很老实向赵扩走去,走到快到御桌时,后面的周必大发出几声咳嗽,赶忙将脚步停下:

“皇上要问何事?”

原本周复生要叫赵扩皇叔,赵佳的爷爷和赵扩的父亲是亲兄弟,可惜死得早了些。这种关系算是很亲,他不想攀这些关系,赵扩现在也懒得管,问出第一个问题:

“你准备如何建孤弱人员救助区?先说好,朝廷能拿出来的银子十分有限,远远不够建一座大型县城。”

周复生对这方面不了解,想了想问:

“建一座能住三四万人的城,不用建城墙,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这方面周复生不了解,赵扩同样不清楚。后面的周必大回答:

“不算地盘,地盘朝廷可以想办法解决,大概要花三百万两银子。”

周复生松了口气,周必大说的这个价,如果由他来设计,多用砖土建,全建成厂房式的大型群居房,起码能减少一百万的费用。他没有谦虚:

“按我的设计,应该还能减近百万。我们就打算总共需要两百万,朝廷能出多少?”

这种风格很周复生,赵扩和不少大臣知道,他时受审时也喜欢反问,赵扩回答:

“朝廷最多能出三十万两,宫里节省些,能出四五万,最多三十五万两银子。”

“还差一百六十五万两?”周复生无论怎么想,都不可能一次解决那么大的缺口:

“京城百姓都是良善之人,施粥施物年年都在搞。灾民少了,他们也能减轻不少负担。皇上可诏告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捐些银子共同建设好救助区。这东西是大功德,想来会有不少人响应。众官员是我大宋精英,要走在百姓前头,有能力的尽量多捐些。将所有捐献人的名字,按捐献的多少顺序记下,立碑在救助区永为后人敬仰。”

赵扩面色一喜,他最怕周复生出加税之类的馊主意。捐助以前从未搞过,这东西大家都懂,平时一些和尚道士常搞。他只出写写圣旨而已,立即拍板决定:

“此事就这么定了,程松程爱卿全权负责此事,有什么不解之处问复生。”

赵扩一高兴,连称呼也变了。韩侂胄手下老将陈谠说:

“就按周大人所言,还差一百六十五万两,仅靠捐赠能获得那么多银子吗?还有建好后,要安排人去照顾那些人,吃穿等等如何解决?”

“我有一个方法,能让朝廷以后多增加一些收入,可用于以后救助区专用。”周复生再次说出一个计划:

“不加税,也不用与民争利,我有一种可使多数人出资,富少数人的方法。此法要是推广全国,绝对是一种暴利,一旦混乱,对百姓也颇为不利。所以必须由朝廷统一管理,朝廷可从各地中,委派一些人专门销售此东西。

这些被委派之人要有所付出,每年要给朝廷一些银子。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回报,比如一件东西卖五十文,他们可抽十文,但绝不能涨价,全国各地一个价。第一次可卖两三年的专卖权,应该能够救助区所差的银两。”

所有人都没真正听懂,以为周复生发明一种东西,无偿给朝廷。朝廷又下派到各地,增加收入。赵扩高兴得忘了提问,韩侂胄皱着眉头问:

“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可使多数人出资,富少数之人?”

周复生看了眼盯着他的众官员,有些为难了,对赵扩说:

“这东西在未出来之前,必须要保密。否则一旦被人弄出来,又会说朝廷与民争利。先要制定好制度,并下发圣旨到全国,私人绝对不能做,谁做谁犯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