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110章 学田

三国好老师 110章 学田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正旦日,董明带着董琬跟刘威一家人凑到了一起。

早在十一月的时候,刘威的家人就搬到了明德书院。在书院山脚下花钱盖了一个小院子。这一片本就是马维送给明德书院的,刘威的父母想要建个房子,董明自然不会拒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刘威的父母给他添了一个弟弟,取名刘封。过了正旦日,刘封就一岁了。

当然这不是刘备那个养子。那位是长沙郡人,本姓寇,他妈妈姓刘。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刘备年后要结婚了。大概是为了拉拢汉中的世家,他直接向一个世家女求亲。这一看就知道是孙挺的手笔。

效果也是极好的,几乎在婚事定下来的当天,就有数十位世家子弟,归附到了刘备麾下。汉**有大姓三家,分别是李氏、邓氏、赵氏。这三家可以说是汉中世家豪族的领头羊。刘备娶得正是李家嫡女。而且还给了正妻的地位。

不过,孙挺做事儿有点儿走极端了。在刘备娶了李氏嫡女之后。孙挺又让关羽、张飞、徐暖、简雍、他自己在内的所有刘备麾下将官都娶了当地世家的女子。其中简雍娶了邓氏嫡女,关羽娶了赵氏嫡女。

这一波操作看的董明脑仁疼。这样帮助刘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汉中,将汉中三大姓绑上了刘备的战车。

但这也限制了刘备这个小团伙的自主性。至少眼下,他们在行事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一下这三大姓的利益。

当然了,以董明对孙听到了解,估摸着日后一旦刘备起飞了,他转眼就能把三大姓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孙挺,孙季直,人狠话不多。

也就说到了来年,汉中可以说一波又一波的有人结婚。而且,你一个地方官员,从上到下都与地方豪族结亲,你想做什么?

孙挺压根就是在赌,赌洛阳没工夫搭理汉中。刘备的小团伙里也不是都不明白,但他们也都在赌。

董明对此倒是有些担心,但他也没有去提醒刘备什么。刘备嘛,别的本事没有,抗打击能力那是天下一等一的,而且愈挫愈勇。

刘威家里,刘威的父母置办了一桌子好菜。毕竟不是王公贵族,没那么讲究,还一人分一个案几吃饭。

就是大锅饭,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

董明、刘威、刘建坐在一起吃饭。刘氏还从新野沽了一壶酒过来。大冷的天,喝上一壶温热的就,甚是爽利。

“老师,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一下。”刘威将碗筷放下,一脸郑重的看着董明,说道。

刘建闻言也放下了碗筷,连在一旁正在哄着小刘封的刘氏也看了过来。刘威父母一脸期待的看着董明。

董琬不知道什么情况,也放下了碗筷,等着刘威继续说话。

董明点点头,道“你说。”

“老师,山脚下一片荒地,能不能租一部分给学生?”刘威问道“不用特别多,一百亩就成,正好够家里吃穿用度的。”

董明闻言笑了笑,点点头道“荒地的开垦可不容易啊。眼下又是寒冬腊月的,土都冻上了。”

刘建这个时候接口道“没事儿,庄稼汉有的是力气。”说着,他还憨厚笑了一下。

“这样吧。”董明想了想道“你负责书院学生的登记事宜,眼下还有多少学生在书院?”

刘威想都没有想,直接脱口而出道“一共还有十二个人。除了学生自己之外,还有徐庶、诸葛瑾、诸葛亮、戏志才、郭嘉、高尚、张田、任宇、蔡涛、马原、李通等十一人。”

看着刘威一本正经的模样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背出来,董明笑了笑。徐庶等历史名人之所以没有回家是有原因的。

徐庶是因为自己老母就在书院,也没必要离开。诸葛兄弟则完全被诸葛圭寄样在书院了,逢年过节的还会一车一车的送礼物。戏志才、郭嘉寒门子弟,早早的也将家人接了过来。

高尚没离开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想走,沉迷于热武器的发明无法自拔。

剩下的五人中,蔡涛是蔡家人,但是跟家里关系好像不怎么样,反正书院管饭,就没离开。其余四人,无家可归,家人都在黄巾之乱的时候遭了兵灾。

“那这样,除了亮儿之外,其他人都忙活起来吧。为师去新野找马令借一些兵丁,咱们把山脚下可以开垦的荒地面积统计出来,当做是书院的学田好了。”董明笑着说道。

学田,在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新鲜的词儿。

所谓的学田,其实就是书院等教育机构所拥有的的耕地。这些耕地会租给农户,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这些租金就是书院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当然,这个时期是没有的。

学田最早起源于宋代,北宋乾兴元年,开始实行学田制度。

学田的来源有很多,主要从国有土地中如户绝田、废寺院田产、没官田以及牧马草地转化而来。还有一些来自于官僚、士绅、地主、商人的捐献、地方官府的拨款购买。

可以说,学田制度从宋代建立之后,一直到清朝时期都长盛不衰。

“学田?”刘威显然不清楚董明的意思。

董明笑了笑道“总之就是书院的田产,到时候可以租给百姓。书院收取一部分租金就成。”

“收几成?”刘建很显然更关心这些东西。

“三十收一。”董明吐出四个字。

说实在的,董明也不在意这点儿钱。他跟马家合作的淬体药生意,还有作坊的曲辕犁生意。就这两样,就完全可以满足书院的消耗,甚至还有很多的富余。

随着明德书院发明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书院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更不要说,新野的马维和汉中的刘备,每个季度都会以各种借口给书院送来粮食、布帛甚至是直接送钱。

就是免收租金,董明也无所谓。但是呢,很多东西,如果你不付出一点儿代价的话,你一定不会珍惜的。

三十收一是最好的,看刘建脸上兴奋的表情就知道了。

“三十收一,太好了!太好了!”刘氏忍不住对着刘建不停的说着。

刘威见二老高兴了,脸上也展开了笑颜。

吃罢了饭,董明刘威师徒二人在院中赏雪。

“老师,谢谢您。”刘威对着董明,轻声说道。

董明闻言笑了笑“学田的事情?”

刘威点点头。

董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到“这事儿还是你提醒了我,不然山脚下的荒地,就真的荒废了。你不用谢我。说起来,还记得上一次咱们一起看雪是什么时候吗?”

“三年前,光和五年,正旦日。”刘威回道。

“还记得为师问你的话吗?”董明又问道。

刘威点点头“老师问学生,有什么志向。学生回答说想让身边的人都过的很好。”

“那就是了。你只是在完成你的志向罢了。”董明笑了笑“继续努力吧,未来是你们的。”

“未来,是我们的吗?”

“嗯,是你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