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111章 有大汉特色的学田制度

三国好老师 111章 有大汉特色的学田制度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翌日,董明回到了明德书院。量荒地面积的事情,他直接让戏志才负责了。后者开春就要去洛阳就官。在汉中的刘备给了他一个孝廉的名额。这是两好的事情,刘备本来就要为国举才。

趁着戏志才还没离开,“压榨”一下他的剩余价值。

而董明自己,则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学田!

说实在的,要不是刘威父母提出租地的事情,董明还真想不起来学田的事情。眼下既然想起来了,董明自然要将这个东西彻底东汉化。做一个有东汉特色的学田制度出来。学田制度如果能够推而广之,最少有两个好处。

一来有助于他明德书院附属小学、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附属中学的拓展。二一个,也有助于汉末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学田制度肯定不会遭到世家的反对。就目前来说,田也好、知识分子也好,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学田制度的推广,不过是帮他们扩大影响力罢了。

董明也清楚这一点,他不在意。世家坐大,本就是现实,再多一些影响力也没啥。董明要的是大汉朝的读书人群体越来越大。至于是世家教出来的,还是他董明教出来的,都没关系。

他有自信,学了他新学的学生,就光动手实干这一点上,能把大多数传统的知识分子,按在地上摩擦。

更何况他还有后手,这里暂且不表。

董明一面在系统那里全方位的了解了一下学田制度的发展沿革,一方面又根据汉末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修改。学田只能由官方来推动,所以董明做的学田制度规划,都是以官方的角度来做的。

修改的方向主要有两点

其一,因为汉末的识字率太低了,识字率底下导致的接过就是,连官府都没有足够的识字的官吏。这种情况下想让这些人出来教书,无疑是无稽之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诱了。

名也好,利也罢。总得吸引人才行。

所以,董明的计划是,以朝廷的名义,在各郡建立书院,各郡分拨学田。所有书院的老师,都给官位。学正、教谕之类的职位,最高秩比一千石,最低秩比百石。没有实权,但是有俸禄,并且独立于郡府之外。

书院直属于洛阳,在洛阳设立专门的衙门,或者属于太学都行。这是实打实的利益。

名声这一块就更不用说了,什么大儒、名士的头衔直接给,就是宣传罢了。如果这个行不通,董明也有其他的办法。

刘宏官位都能卖,虚名什么的也能啊。大不了给个什么千秋万岁殿大学士之类的称号。除了给个虚名,做个身份证明之类的,啥也不用付出就一定能吸引到一批愿意为大汉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糟老头子。

其二,学田的来源。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朝廷自己想办法,在各地官田中划出来一批给书院。其次,就是想办法从世家手里拿地了。这一点董明的办法也简单粗暴的很。

给地的话,书院就给一个实权的职位。不给地的话,就一边待着去。世家多是郡望,肯定不会错过在书院里掌权的机会。些许田产拿出来,对他们来说九牛一毛了。

当然了,这也是说得简单,真正做的话,肯定不会那么容易。扯皮和y交易肯定是要有的。不过嘛,这都不是事儿,董明就是给个方法,具体实施的又不是他。甚至可以说,只要能拿到地,用什么方法都没问题。

他写完之后,又附上了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当然都是一些指导性的思想,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简而言之,大概就是在灌鸡汤。

《学田制》三个大字写在了文章开头的部分之后,董明吹了吹墨迹,等到都干了之后,直接一卷,拿了一个竹筒放了进去。又在竹筒外写上了《学田制》这个名字。

这玩意寄给洛阳不现实,就算刘宏感兴趣,他也没功夫去做。他正忙着配合蔡邕推广曲辕犁呢。

董明的打算就简单了,先给刘备送过去。从后世而来的董明,深谙特区之道。这么好的经验不用,他不是棒槌吗?

汉中早就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了董明的实验区。这学田制度,肯定也要现在汉中实行不是?董明在写的时候,就专门单立了一篇文章,用来阐明汉中郡如何设立书院,如何征集学田。详细到书院的规模,学田的规模,课程规划都给安排了。

这个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董明想了一下,打算等汉中的休沐期结束之后,亲自跑一趟汉中。捎带脚跟孙挺见一面,提醒他一下。

有些时候,步子跨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大概用了半个多月,戏志才拿着一份测量数据给董明送了过来。

“老师,山脚下一共有可开垦的荒地大概有七千多亩。”戏志才道“不过只有一半容易开垦。剩下的一半,多是贫瘠之地或者常年被水淹没,难以使用。”

“这样啊”董明接过测量数据,看了起来,盘算了一会儿之后道“那就先找人把容易开垦的开垦出来吧。至于地力不行的和水利不行的,等开学了,就当做你们的功课吧。增加地力和修建水利设施,咱们从洛阳就开始学了。”

戏志才闻言愣了片刻,然后道“学生会转告威哥儿的。”

“也对。”董明反应过来,戏志才开春就离开了“告诉他也行。对了此去洛阳,你有什么打算吗?”

戏志才拱了拱手道“老师有何事要吩咐?”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董明心里感慨了一句,道“到了洛阳之后,会有人找你。唔大概会问计于你,你帮衬一下。”

戏志才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很是知趣的没有多问,直接应了下来。

“喏!”

董明见他问都没问就答应下来,觉得有些意外。不过想了想,他又释然了。以戏志才的智慧,估计只要两三次,就能搞清楚是刘辩在找他了。

没错,董明就是让刘辩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戏志才。这还是戏志才决定离开之后,董明才做出来的决定。并且当晚就让董琬给刘辩去了一封信。

董明的打算倒也简单,刘协虽然聪明勇敢,但毕竟刘辩才是自己的学生。日后不管董明如何去变革,都需要一个能全力支持他的皇帝。就目前来看刘辩显然更合适。

如果刘辩不配合怎么办呢?

汉中不还有一个备胎呢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