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007 水车

三国好老师 007 水车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远在留县的董明,并不知道有人在打他的注意。

他在全面接受了系统的改造之后,整个人已经完全不同。按照系统的说法,他这会儿的武力值飚上了八十!虽然弓箭和骑术仍然是菜鸟,但是武艺值妥妥的80起步了。

而董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黄巾之乱发生的时候,他活命的机会大大上升了。

此时,他在留县县城,马家。

马维亲自接待了董明,两人分主客落座。

“先生当真是贵客!”马维显得很是高兴。

董明也不跟马维客气,直接说明了来意:“我打算教他们一些武艺,需要一些肉食、药草还有几根长枪,找你置办一下。”

俗话说的好,穷文富武。不管是打熬身体的【锻体】还是提升武艺的【中平枪】都需要这些孩子们每日里进食大量的肉食,提供能量。同时每十天还要泡一次药酒,祛除身体因为高强度训练而留下的暗伤。

董明没必要跟马维客气。也不仅仅是因为马明是他弟子,主要还是因为《算经》。

《算经》带给马维的价值不是钱能衡量的,至少这位小豪族的族长,前段时间有幸进了下邳淮浦陈家的大门。董明虽然不了解历史,但是好坏也在这汉末生活了一年了,这淮浦陈家可以说是大汉朝顶尖世家了。

整个徐州,方方面面、大事小情,只要陈家愿意,都可以插手。最主要的是,这陈家有董明听说过的名人啊!陈家的家主叫陈珪,他有个儿子叫陈登。陈珪是沛相,他儿子陈登现在只有二十出头,日后官至广陵太守,伏波将军。陈登陈元龙在194年的时候,为刘备入徐州出了很大的力气。

陈珪还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吴郡太守陈璃(一作陈瑀),另一个是汝阴太守陈琮。陈珪爷爷以前是广汉太守,叔叔陈球做过大汉朝的太尉,前两年才刚死。

老陈家这些年,两千石的大员就没断过......

马维以前连陈家大门朝哪儿都不知道,而现因为董明的一本《算经》,登堂入室,成了陈家的座上宾。

马维听了董明的话之后,有些摸不着头脑:“先生还会武艺?”

“略知一二。”

“那还挺好的。”马维其实心里一直在犯嘀咕。倒不是钱的问题,几个半大小子能花多少钱?主要还是对董明忽然会武艺这件事有些惊讶。

“嗯,学武需要孩子们多吃些肉食,同时还需要药浴,这些东西我买不起。所以,就找你了。”董明本着是为学生好的意愿,所以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点儿都不觉得直接。而且他也犯不着跟马维拐弯抹角的。

马维也挺喜欢跟董明的交流方式,至少要比跟蔡飒那种读书人交流舒坦多了。

“自当尽力。”马维应承下来道:“先生直管告诉在下需要哪些东西就行,我让下人每旬给先生送过去。”

董明点点头,道:“那就多谢了。”

三两句将事情定下来之后,董明掏出一张纸,递给了马维:“东西都在上面了。就按照你说的每旬送过来就行。”

马维接过来,看了看,都是些寻常之物,只是药浴所需的药草稍微贵上一些罢了。

“这药浴......”马维指了指药浴的配方道:“这方子......”

董明抬了抬眼皮:“方子你留着吧。”

马维闻言大喜,然后道:“这方子算是先生的股本,我们二一添作五如何?”

董明下意识的就要拒绝,可是想了想又点点头道:“也好。”

他总不能一直困在留南村,地方狭小,也没什么好苗子。有些钱财之后不但可以搬到大城市,说不定还能整个书院出来。再者,他也不是散财童子,圣人在世,总有些物欲。就算为了以后生活的滋润一些,也该有自己的产业。

马维见董明答应了,脸上展出了笑容:“先生答应就好。”

董明点点头,对着马维拱拱手,道:“此间事了,在下就回去了。”

马维想要留董明吃饭,被董明婉拒。

一路无书。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东汉末年的交通状况真的不怎么样,一路上暴土扬尘的。主要还是今年夏天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没下几场雨,整个徐州境内空气都变得干燥了许多。前些日子还发生过几次火灾。

“唉,这是要干旱的节奏啊。”董明坐在自己廊下,看着西斜的日头叹息了一声。

他倒是知道,东汉末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天灾占了很大一部分。天灾使得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再加上朝廷赈灾不利,最终天灾演变成**。不然以国人的耐受力,只要能吃饱谁会想着造反呢?

“所以,黄巾起义应该已经不远了吧?我应该干些什么才好呢?是举家搬迁还是挣扎一下?”董明思索着接下来的出路。虽然他不知道徐州有没有被卷进黄巾起义,但是他知道益州那地方肯定是安全的。

正在思索的董明,被一阵敲门声给打断。他抬头看了看天,已经是晚上了。

“谁这么晚过来?刘威吗?”董明心里纳闷,不过还是起来走过去开门。

“谁呀?”董明轻声问了一句。

门打开,外面站着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青年文士,看起来颇为儒雅。

“淮浦陈元龙见过董先生。”来人行了一礼,朗声说道。

陈元龙?

董明楞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此人是陈登。

历史上陈登如何,董明不知道。但是通过《三国演义》,董明倒是对陈登有些了解。不过毕竟是小说家言,只能作为参考。

“原来是陈兄,快快请进。”董明侧了侧身,示意陈登进来。

“漏液来访,叨扰了。”陈登拱了拱手,略带歉意的说道。

“无妨。”董明到没有太过在意,毕竟人家大老远的跑过来也不容易。

两人进了正堂,分主客落座。

“陈兄此来,所为何事?”董明极其不习惯这种说法的强调,但是没有办法。

陈登笑了笑道:“于家中见到董兄所著《算经》,登深感兄算学精深,特来学习一二。”

这话说得董明有些纳闷,他可不相信陈登说的话。淮浦陈家本身就是一流世家,而颍川陈家跟他们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们跟河内司马家又是同一个祖先的。这三家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等一的!

算学这一块,至少不会比董明的《算经》差。顶多也就是不知道圆周率罢了,其他的应该都不差,甚至还要比《算经》高深一些。

陈登说要来跟董明学习算学,肯定只是幌子。

“陈兄家学渊源,莫要打趣。”董明笑着回道。

陈登摇摇头道:“登对兄长将数字......符号化....对符号化。兄长将数字符号化的做法实在是让登惊为天人!”

董明看着陈登一副“我已经吃惊了并且很崇拜你的表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可不相信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精英会真的如此。

“难登大雅之堂。”董明谦虚了一句。当然,数字的符号化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绝对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会推动数学的发展。但是,这里是汉末,儒家的地盘。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们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兄长谦虚了。”陈登道:“《算经》一书,是在玄奥,在下每日勤读不辍,不过有一题登甚是不明白,还请兄长讲解一番。”

“来了。”董明心里一动,知道戏肉来了,面上却不动声色:“哦?哪一题?”

“水车。”陈登吐出两个字。

董明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下然后道:“哦,这一题啊。”

陈登所说的水车这一题目,是《算经》中举例的最后一题,是一个综合题,包含了圆的周长公式、二次方程、立体几何等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题目是这样的:留南村准备修建一台水车,水车一共需要用到八根轮轴,轴心到边缘的距离为三米,一共需要八个轮轴,轮轴的厚度为五厘米。水车共需要槽板七个,每个槽板宽五十厘米,长七十厘米。每根木料长八米,直径三十厘米。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轮轴和槽板一共需要用到多少根木料?同时需要在边缘部分挂上防砂网,问一共需要多少面积的防砂网?

其实题目出的不严谨,水车压根就不是董明题目中出的这样。真正的水车要更复杂,也要更大。不过董明也就是凭着印象瞎出题的。这不是系统给的题目,是董明自己出的题目。后来在跟系统的学习中倒是弄明白了翻车的样式,但是书已经发出去了,也没得改。

不过这题的计算方式倒也不难,将水车看成两个圆,外面的大圆半径就是三米,内里的小圆半径就是三米去掉槽板的长度,也就能得到轮轴的长度。而轮轴的宽度就是槽板的宽度。

计算下来就可以得到七个槽板的体积和八个轮轴的体积,加在一起就是需要的总体积。再以总体积除以每根木料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大致的数量。而纺纱网的面积也不难求,得到外圆的周长,再乘上槽板的宽度就是面积。

其实不难。

董明看了一眼陈登,然后道:“具体哪一个问题不会求?”

陈登摇摇头,道:“兄长所谓水车是何种样式?”

董明闻言一愣,没想到陈登竟然会问这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