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202章 茶凉了,换杯热的便是

三国好老师 202章 茶凉了,换杯热的便是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董明带着李植亲自过来一趟,就是为了设计图纸的事情。刘宏将地方批给他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系统的兑换页面,兑换设计图纸了。可是,系统却提示他,最好能来到现场,让系统扫描一下之后,才能给出最合理的设计图纸。

毕竟设计图纸不像地图,山川河流城镇街道,只要标注出来,精确度高就完事了,几米十几米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设计图纸,肯定要更加的精确才可以。

等到系统测算完了之后,董明跟李植又交代了几句,便独自离开了。他今天还要其他的事情要做。

经过南市的时候,董明买了一些熟食带着。先回了一趟家里,将熟食放下。毕竟家里还有一群猴孩子要吃饭呢。

换了一身衣服,他又出门,直奔蔡邕府上。

动了地方,入了门,转过花厅,来到正厅。蔡邕已经安安稳稳的跪坐在矮几前等他。他走进去,来到蔡邕对面,坐了下来。

因为是谈正事,矮几上只有茶水,没有吃食。

“科考一应准备已经做好了,诏书明天就会通传天下。可是某家这心里,总是觉得有些许的不安。”蔡邕等董明坐下来之后,一脸愁容的说道。

董明闻言点点头,道“可以理解。不过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皇上、世家、外戚、百姓都支持科考。这就是大势所趋,大势所趋之下,不会出身大乱子。只要咱们自己不乱就行了。”

蔡邕听了之后道“某家就是担心,这世家外戚之流会不会只是假意答应我等,事到临头之后,忽然使个绊子,让咱们栽一个大跟头?”

董明闻言眉头一挑,盯着蔡邕认真的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后者有些尴尬的对他笑了笑,才将目光错开。

“伯喈兄啊虽然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眼下我们跟世家和外戚达成的可不是什么君子协议,而是利益交换。利益这玩意比人品和德行可靠多了。”

“伯照这话太过”蔡邕一个谦谦君子,对董明满嘴的利益交换之类的话,听的是有些不舒坦的。

董明笑了笑,岔开话题道“放心吧,不会有事的。但是伯喈先生的担心也是有些道理的,咱们到时候仔细一些便是。有所防备也是好的。”

“先不说这个了。”蔡邕摆摆手,道“伯照说一下你接下来的打算吧。”

这才是今天这一次会面的重点。虽然蔡邕已经跟董明站在了一条战线上,但是到目前为止,他都有些懵,不知道董明到底想要做什么。

首先来说,董明想要让大汉朝越来越好这一点,蔡邕是肯定的。这也是两人合作的基础,从这个目标上来说,蔡邕愿意在三公的位置上为董明遮风挡雨。

但是,董明到现在为止没有给蔡邕交底,所以才会有这么一次会面。

“接下来的打算?”董明闻言喝了一口茶,然后将茶杯轻轻放下,复又端起来道“将各州部书院建起来,与此同时将科学司弄出来。”

蔡邕摇摇头,一脸郑重的说道“某家想知道的是,伯照你真正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这些摆在明面上的东西。”

董明闻言沉默了一下。

蔡邕跟自己的学生不一样,跟董家也不一样。

明德书院的学生们,注定要被董明拉上自己的战车,没什么不能说的;董家,不管他跟董家是否亲密,终归是董家的一份子。新政这种事情,不管董家支持与否,都不会说给别人听的。

蔡邕则不一样,他跟董明两个人出了在施政目标上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同步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甚至于一开始两人还有些敌对。

新政这种事情,肯定是要说出来的,但是必须要在纠结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之后才能说出来。不然势单力薄的,也没有几个摇旗呐喊的人,一点儿水花都翻不起来。眼下,董明也摸不准,蔡邕是否会支持他推行新政搞改革。

这事儿很正常,新政往往伴随着对传统的颠覆,除了董明这个穿越众之外,其他人对这种颠覆传统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持怀疑态度的。而既得利益者更是坚定的反对派。

世家如此,外戚如此,对蔡邕这种人来说也是如此。

沉默了片刻之后,董明长叹一口气,对蔡邕说道“伯喈先生,知道商君旧事吧?”

商君,就是商鞅。

蔡邕闻言楞了一下,然后道“伯照你想要推行新政?”

董明低着头,看着茶杯里的茶水。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茶水已经不太热了,没了热腾腾的雾气,喝起来也没那么有滋味。

他将茶杯里的水倒掉,然后从壶里又倒了一杯新的,热气腾腾的。

“茶水凉了,没有味道,在手里再怎么捂着还是会凉,倒不如倒掉之后,倒一杯新的。”董明拿着热腾腾的茶水,笑着对蔡邕说道。

蔡邕闻言,看了看手里的茶水,的确是凉了。他将茶水倒掉,然后去拿茶壶蓄水,可是倒到一半,茶水已经没了。

大概是因为刚才有些震惊,多喝了几杯的缘故。

他拿着只剩下一半茶水的茶杯,看着董明说道“新倒出来的茶水的确是热的,可是运气不好就会像某家一样,旧的茶水没喝上,新的茶水就剩这么一点了。看起来热气腾腾的,其实很快就会凉了。可能会比刚才满满一杯的茶水,凉的还要快一些。”

董明站起身来,将自己的水壶拿起来,走到蔡邕的矮几前,为他满上,道“何苦纠结于一壶热水呢?这一壶没了,再换一壶水便是!若是两壶都没有了,那就重开炉灶,再接着烧。”

“伯照倒是信心十足啊。”蔡邕拿着满上的茶杯在手里,也不觉得烫“但是伯照有所不知,这些日子天太冷了,家里天天烧水,水壶都烧坏了几个。”

“再买便是,若是买不到,那就自己做。”董明豪气干云的说道“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情是顺风顺水的?艰难险阻什么的,迈过去便是了。人,最不怕的就是问题。怕的是没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你说呢?”

蔡邕沉默了,一仰头将茶水喝了下去“有些烫,喝着急了。”

董明走回自己的矮几前,将茶杯端起来,也一饮而尽,大笑道“某家这杯的温度,倒是刚刚好。”

两人打着机锋,说着不着调的话,但是双方却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蔡邕并不看好董明如今想要改革的做法,他觉得太危险了,而且也太着急了。但是董明也借着茶水告诉蔡邕,没什么着急不着急的,时候已经到了。

屋子里变得安静起来,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董明在等蔡邕表态,蔡邕在纠结。

还是董家,还是董昭和董访兄弟二人。

但是除了他们俩之外,还有一个年轻人,一个可以用美貌来形容的年轻人。

年轻人身长八尺有余,一张脸毫无瑕疵,穿着一身儒袍,举止儒雅。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荀家荀彧荀文若!

荀彧的样貌,在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可以排在前三。董明初见荀彧的时候,光顾着对方的名头了,没太在意荀彧的长相,眼下他心态平稳了许多,若是再见到荀彧,一定会问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什么好事儿都让荀彧一个人得了。

荀彧的样貌有多英俊呢?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但凡是大帅哥,大多数都会给一个姿容甚伟的评价,比方说刘表。但是在写到荀彧的时候,陈寿表示好想亲眼见到荀彧

再往后裴松之为了表示荀彧模样的俊美,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荀彧走在路上的时候,男子看到了会忘记耕田,女子看到了会忘记织布,还会像个花痴一样盯着他看;第二个则是借弥衡之口狠狠的夸了一番荀彧的样貌。

如今弥衡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再过些年他会成为名士,与孔融交好。只不过这家伙后来成了一个大喷子,专喷高官显贵。

看到张辽,说张辽是个敲鼓的;见到陈群,说陈群是个杀猪的。但是当他见到荀彧的时候,憋了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憋出来一句“你就是脸长得好看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瞧瞧,这是骂人吗?

不过,也由此可见,荀彧到底英俊到了何种地步,简直令人发指。

而现在,荀彧之所以出现在洛阳,其实是代替自己父亲来跟董昭谈董明和他妹妹的婚事的。荀谌和荀衍两个人没空,他就被派了过来。

“文若王佐之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啊!”董昭上来就夸赞了一句,实在是荀彧的外形太加分了!

荀彧闻言表情没变,但是又让人觉得亲近,谦逊道“谬赞了。倒是伯照先生,才是真真的王佐之才。”

董昭闻言楞了一下。

荀文若你不会聊天啊,我夸你,你不夸我就算了,你夸董明算什么事儿?

“哈哈哈,不要说这些了。”一旁的董访连忙开口道“眼下已经年末,伯照也年龄不小了。既然文若来了,那咱们就把事情定下来,日子也定下来。三媒六娉的我等一定准备好。伯照眼下事务繁忙,还请二龙先生海涵。”

荀彧闻言点点头道“此事,由某家操办。两位不用如此!”

很难说荀家对董明如今到底是什么态度。说不重视吧,派出了下一代的门面人物操办他的婚事,说重视吧,荀家上一辈没一个人露面。

董昭和董访倒是能理解里面的龌龊,毕竟西羌一役,荀家跟董明之间,还欠着债呢。虽然操刀的不是荀家人,但是这事儿,荀家也出了力的。

比方说荀谌,他要是敢来,董昭哪怕是做样子,也得翻脸。董明没有归族谱之前,你们想怎么祸害都行,眼下已经是我董家人了,账可以不算,但仇得先记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