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第224章 何皇后?

三国好老师 第224章 何皇后?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陛下圣明。▲-八▲-八▲-读▲-书,◇o≧”

董明说完这句话之后,目视前方,从表情上,看不出来任何的心里变化。在场的文武们却各有各的心思。

封赏仍然再继续,曹操、袁绍等人也全都被封赏。一直到了中午的时候,刘宏才将对所有人的封赏都说完。

说实在的,刘宏这一次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休息一天,等董明、蔡邕等人商量好陟罚臧否之后,上呈给他。明日,他再上朝,一一宣布。

但是眼下,刘宏一刻也不停歇,甚至连思考都没有,一张嘴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甚至朝堂之上,哪个位置坐着什么人,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该换谁,该用谁,他更是一言决之。

真要说起来,眼下的刘宏,就好像刚刚登基时的那个他,英明、果敢。

“太常!”

就在最后的时候,刘宏终于点到了董明。

董明长身而起,走到大殿中间,躬身行了一礼:“臣在。”

刘宏看着董明,心里颇有些感慨:“太常今年多少岁了?”

这句话问的董明一愣,然后回道:“臣是延熹三年生人,今年三十岁了。”

其实是二十九岁,但是说三十也没问题。

“三十岁了啊。”刘宏点点头道:“圣人曾言,三十而立。太常也到了立业的岁数了啊。”

董明没有接话,他不知道刘宏想要做什么,说的好好的怎么就开始聊家常了呢。

百官也不太明白,毕竟一直没有对董明有所封赏,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刘宏对董明有什么不满。眼下忽然又跟董明聊起了家常,让人实在是琢磨不透。

“太常大人此次救驾有功,朕自然有赏。”刘宏平静的说道:“中平元年,太平道反,太常大人于社稷有功,本就该赏。如今又在dongan之中,救下朕和两位皇子,保住皇宫。因此,朕就封你为留南候,食邑五百户。”

“没什么事儿,就散了吧。”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董明谢恩之后,回到座位上,刘宏有些乏了,便准备退朝。

蔡邕想要说话,却被董明拉住了。

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董明,后者轻轻摇了摇头。

出了皇宫,董明、曹操、蔡邕等人隐隐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另外一边,袁逢、杨彪两人也走的很近。

倒是袁绍,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离开,脸上尽是凝重之色。他也被封赏了,可是这封赏,他却不是那么想要。

比两千石,司隶校尉。+∧八+∧八+∧读+∧书,※→o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监督洛阳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文职,但是司隶校尉麾下有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作战部队,因此又是武职。

原本他应该是秩两千石的地方郡守,改任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从官位上来说,是降职了。不过自古以来,京官大一级,他这也算是平调,甚至还有所升迁。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他一点儿都不高兴。

相比较而言,他更想要的是董明的侯爵。哪怕董明官位没动,但是有侯爵就足够了。纵观有汉一朝,只有侯爵才有可能成为丞相,或者大司徒。总之不管官名是什么,有没有丞相这回事,想要主政,侯爵是最基本的。

再一个,他这一次行险一搏,算是跟袁家彻底闹翻了。虽然不至于开除族谱,但是很明显,袁家是不会再给他太大的帮助了。

当然了,以袁家几个老头子的政治智慧,也不会真把袁绍怎么样。毕竟,凡事都有一个万一,如果袁绍以后发达了,那还是他老袁家的人。

且不去说袁绍,董明等人这边,已经出了皇城,一群人既没有骑马也没有乘坐马车,就这么在大街上走着。

蔡邕跟董明两人并排,曹操落后半个身位,其他人在他们三人后面跟着。

“伯照,方才为何不让老夫开口?”蔡邕道:“这一次dongan,伯照你立功不小,最后只给了一个食邑五百户的侯爵,陛下他有失偏颇了。”

董明闻言没有看蔡邕而是反问了一句:“那么伯喈兄觉得陛下该给某家一个怎样的奖赏?”

“三公之位!”蔡邕一脸严肃的回道。

“那么槐里候和钱塘候,哪一个的功劳配不上三公之位?”董明又问了一句。

“他们俩的功劳,坐上三公之位也是应该的。只是”蔡邕毕竟不是一个雄辩之人,三两句就被董明说的没话说,最后道:“只是相较于他们,你更适合啊!以老夫来看,直接让他们俩中的一个人接任大将军的位置,给你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不也是一样的吗?”

曹操闻言也接口道:“某家也觉得陛下这一次做的有失偏颇了。”

董明摇摇头,然后到:“放心吧。”

蔡邕和曹操两人闻言楞了一下,有些不明白董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三件事,一是太后的葬礼,二是三月份的科考,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抓到何进的何皇后。”董明岔开了话题:“明日一早,陛下肯定要问这些,两位还是早做准备吧。”

“自当如此。”

蔡邕和曹操闻言,颇为认同的点点头。这几件事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哪怕董明不说,他们也会早做准备。

毕竟还剩下一个半天加一个夜晚,可以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又走了一会儿,众人开始分散开来,各回各家。

董明的府邸,书房内。

此时已经没有人了,为了防止意外,家里的人都被董明给送了出去。虽然这件事发生的突然,结束的也很快,让董明有些始料未及,但总归是让家里人少受了一些惊吓。眼下最重要的是,他得再写一封信,追上武敬,让他回来才是。

还得做两手准备,若是没追上武敬,这信还得送到刘备手里。

当时他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洛阳这边若是救不了,他就去投奔刘备,辅佐他再兴大汉。但是眼下看来,洛阳这边还是足够稳定的。

“可惜了,白兑换了,几乎浪费了老子所有的声望值。”董明从怀里摸出一个小背包,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背包不大,正好可以塞进自己宽松的衣服里,从外面看起来,只是会觉得董明今天穿的衣服有些厚实罢了。

包里面,安安静静的躺着十枚手雷。

这原本是他准备事不可为的时候,杀出洛阳的依仗。眼下只能保存下来了,留待以后来使用。

将手雷藏好,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屈指敲打着桌面。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倦意涌上来。他也不回卧室,就在书房睡了起来。

深夜,董明起来,裹了一件皮褥子,走出了书房。窗外,皓月当空,夜里就好像是蒙上了一层暗蓝色滤镜的白昼一般。

信步走在庭院中,董明估摸着时间,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出门去上朝了。来到厨房,亲自动手烧了一点白粥,然后将之前剩下来的馍馍热了一下,又找了一些大酱。沾着大酱,喝着粥,时间慢慢流逝。

吃完早饭之后,他换上了官服。这个时候刘威也已经准备好了,两个人一道,朝着皇宫而去。

两人刚走出门的时候,董明眉头皱了一下。

大门正对面的巷子里,一个穿着红衣的女人带着一个斗笠站在那里。

“守拙,去把那个女子请过来。”董明本想装作看不见,可是转念一想,还是跟刘威说了一声。

刘威闻言点点头,他刚出门就看到了。以他的智商,自然知道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女子,不可能是个普通人。

他上前几步,将那人请了过来。董明带着两人又回了府上,也没有进去,只是在门房那里说起了话。

“这个时候找某家,为了何事?”董明面无表情的问道。

那红衣女子将斗笠拿下来,露出一张风情万种的脸庞来,却是红袖。

“奴婢是想告诉大人何皇后在我这里。”红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而听到她说这句话的董明和刘威两人脸上的表情更加的精彩。

“你说什么?”董明实在是想不通,红袖和何皇后是怎么扯到一起的。

“何皇后在我这里,准确的说就在白玉京。”红袖道:“是昨夜来的她好像跟什么人走散了,又累又饿的晕倒在了门口。好在昨夜没那么混乱,奴婢又没睡安稳,起来走动的时候,发现了她。”

“你怎能认得出她呢?你也没见过何皇后吧?”刘威这个时候问了一句。

“正旦日的时候,陛下与民同乐不是吗?奴婢在城楼下远远的瞧见过她。”红袖解释道。

“守拙,你跟着红袖回去,将皇后请回来,先安置在家里。某家这就去见陛下。”董明连忙说道:“这件事,万万不可以让其他人知道。除非有我的命令,不然就算是你死了也不能让她出府半步。”

刘威闻言一脸严肃的点点头道:“放心吧老师。”

事实上,师徒二人都很明白,一个何皇后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否通过何皇后,找到如今还不见踪影的何进。

甭管这件事背后有些什么人,作为实施者的何进,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甚至可以这么说,何进必须得死,不死不行。

不管是刘宏、董明还是背后的那些人都只需要一个死去的何进。

刘宏也好,董明也罢。他们都很清楚,这件事到何进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哪怕两个人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背后肯定有世家的影子,甚至还有可能有不少的宗室和其他的外戚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但这事儿只能放心里。

眼下,刘宏可以清晰几十名朝官,杀几百口子人泄愤。但是他不能对世家外戚集团下刀子。他能下刀子,但是大汉朝经不起折腾。

董明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掌握住何进就可以给世家外戚,再具体的说就是军功贵族集团上上眼药,让他们能够消停两三年。有了两三年的缓冲,他就有信心将大汉朝这两破船驶到正确的航道上。

一旦新政步入正轨,外戚、世家、宦官、地方势力、外族等等,在董明眼里都是纸老虎。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一旦这个国家能够走上正规,按照他所知道的方向去发展的话,会迸发出多么伟大的力量,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

毕竟这是有事实明证过的,他董明就是来自于那样一个不停地创造伟大的时代。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